机动车用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837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作用有偏心压缩载荷的机动车用部件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轻量化。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具备外板(2)和在中央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凸缘(3a)的内板(3)的机动车用部件(1)中,使构成内板(3)的材料的密度ρ、板厚t、杨氏模量E、屈服应力σy及凸缘(3a)的宽度B满足以下的式(1)、(2)、(3),ρ×t≤15.0(kg/m2)…(1)、E×t2×σy≥380(kN2/mm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险杠梁、车门梁、框架构件等机动车用部件
技术介绍
机动车的骨架构件中存在进行变形来对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吸收能量的部件、为了防止车身的变形而用于确保强度/刚性的部件。这些部件设计成相对于轴载荷、弯曲载荷、扭转载荷等各种冲击载荷而确保必要的性能。专利文献I公开一种车辆用车门的车身腰线加强结构。在此,通过将外加强件(outer reinforcement)和内加强件(inner reinforcement)接合,来形成具有单独的闭合截面的车身腰线加强件(belt line reinforcement)。通过利用该车身腰线加强件和车门内板来形成跨车门主体的前后方向全长延伸的第一、第二闭合截面,从而使车门主体相对·于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的刚性提高。在该结构中,需要有相对于作用在长度方向上的冲击载荷(轴向载荷)的强度,从而即使从前方受到冲击力,车门也不较大地发生变形。此外,要求将车门向车身外侧折弯,从而即使因冲击载荷而车门发生变形,变形后的车门也不会进入驾驶室内。该结构为了对折弯方向进行控制,而使载荷的作用点比构件截面的中心向驾驶室侧偏心,由此使轴载荷和偏心了的弯曲载荷一起作用于构件。这样,在车身内侧产生弯曲压缩应力,因此内侧承担比外侧高的压缩应力,从而车门以向车身外侧凸出的方式发生变形。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机动车的车身腰线部结构。在此,在前支柱(frontpillar)的支柱外侧的后纵壁的与车身腰线加强件对置的部分形成有比其它通常面向车门主体侧突出的鼓出部。由此,在车辆碰撞时,使车身腰线加强件向支柱构件的扎入可靠。根据该结构,可将来自前方的碰撞载荷可靠地向车身腰线加强件传递。这样,与单纯的轴抗压部件(前纵梁等)、弯曲抗压部件(保险杠、防撞梁)不同,在强度和变形的方向都被控制的部件上同时作用有压缩力和弯矩。因此,对该部件特有的设计下功夫。专利文献3公开一种车辆用车门及面板构件载荷吸收结构。这里,在与载荷吸收部抵接的按压部进一步按压载荷吸收部时,以面板侧棱线部向沿着内板主体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移动的方式使载荷吸收部变形。由此,沿着车辆的车宽方向的载荷被吸收,相对于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外力的刚性被确保 提高。另外,专利文献4公开一种车身侧面结构。在此,内板的板厚比外板的板厚厚,在内侧鼓出部设有位于比闭合截面部的弯曲中立轴靠车宽方向外侧的凸部。由此,对于车宽方向及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这双方都可抑制变形。上述的部件通常通过将冲压成形的薄钢板点焊而组装。例如,车门门肩加强件大多由具有I 2mm的板厚的钢板形成,具有接近双帽形材料(double hat shapedmaterial)的形状。尤其在需要承担大的载荷的情况下,使用具有2mm左右的板厚的钢板。但是,从最近的CO2削减/机动车轻量化的必要性出发,要求更轻量且高性能的机动车用部件。因此,不仅在钢板的截面形状上下工夫,还采用新的观点下的轻量化对策。专利文献5公开一种提高能量吸收量的机动车用冲击吸收构件。在此,通过承受冲击的梁材料使用轻量 高强度的CFRP材料,从而实现轻量化且能量吸收量提高。另外,专利文献6公开一种弯曲强度构件。在此,在作用有弯曲载荷时成为拉伸侧的凸缘面设有FRP材料,并且将作用有弯曲载荷时成为压缩侧的凸缘的宽度b与厚度t之比(b/t)设定为12以下。由此,即使在碰撞等弯曲载荷变大的情况下,也可提高能量吸收量。另外,专利文献7公开一种车辆的复合结构构件。在此,在闭合截面的薄壁钢管内插入有轻合金制或合成树脂制的加强管。该加强管具有大致沿着钢管的内壁的外侧形状,且在内部形成有肋。由此,可长期地实现充分的强度和轻量化。 另外,专利文献8公开一种机动车用保险杠梁。在此,从外侧将钢板张贴在铝型材的前侧凸缘及后侧凸缘。通过使该钢板的屈服应力O yl、钢板的比重P I、铝型材的屈服应力O y2、招型材的比重P 2满足O yl/p I > O y2/p 2的关系,可将重量增加抑制成最小限度,并同时使弯曲强度提高。另外,专利文献9公开一种保险杠结构。在此,在金属制的保险杠主体上安装有金属制的第一加强板。另外,使保险杠主体的杨氏模量Est、保险杠主体的密度P st、第一加强板的杨氏模量E2、第一加强板的密度P2满足(Est/pst3) < (E2/P23)的关系。由此,可将重量增加抑制成最小限度,并同时使弯曲强度提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国特开2002-21993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国特开2006-8888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国特开2008-94353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国特开2007-216788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国特开2005-225364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国特开2003-129611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国特开2003-312404号公报专利文献8 :日本国特开2009-184415号公报专利文献9 :日本国特开2009-2559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具有将两端部彼此相互接合的外板和内板的机动车用部件中,存在作用有从截面的中心向内板侧偏心的偏心压缩载荷的情况。作为决定这样的机动车用部件的强度的主要原因,假定有弯曲压缩侧(内板)的压曲、内板的屈服、弯曲拉伸侧(外板)的屈月艮。即,在这样的机动车用部件上,除了压缩载荷之外,还作用有由偏心载荷产生的弯矩,因此在内板上作用有压缩应力,在外板上作用有拉伸应力。由于压缩应力的绝对值比拉伸应力的绝对值大,因此在将内板和外板由同一材料/板厚构成的情况下,作用在内板上的压缩应力的影响变大。因此,机动车用部件的强度由内板的压曲或内板的屈服决定。因此,期望在作用有偏心压缩载荷的机动车用部件中,在不使其性能降低的情况下使其轻量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作用有偏心压缩载荷的机动车用部件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轻量化。本专利技术中的机动车用部件具备在两端部彼此相互接合的外板和内板,所述机动车用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外板由钢铁材料构成,所述内板在中央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凸缘,构成所述内板的材料的密度P板厚t、杨氏模量E、屈服应力oy及所述内板的所述凸缘的宽度B满足以下的式⑴、⑵、(3)。·P X t 彡 15. 0 (kg/m2)…(I)(B/t) ^oylE ^1.5 …(2)EXt2X O y ^ 380 (kN2/mm2)…(3)根据上述结构,在从机动车用部件的截面的中心向内板侧偏心了的偏心压缩载荷作用在机动车用部件上的情况下,在作为弯曲拉伸侧的外板上作用有拉伸应力,在作为弯曲压缩侧的内板上作用有压缩应力。此时,机动车用部件的强度由内板的压曲或内板的屈服决定。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构成内板的材料同时满足上述的三个式子(I)、(2)、(3),因此不会使机动车用部件的重量增加,并且,机动车用部件的性能也与外板及内板由同一钢板制作的情况同等或为其以上。即,内板难以压曲,且可抑制内板的屈服决定的最大载荷的降低。因此,在机动车用部件上作用有偏心压缩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机动车用部件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轻量化。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用部件中,构成所述内板的材料可以为5000系、6000系或7000系的铝合金。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不使性能降低的情况下使内板轻量化。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杵渊雅男中川知和橘美枝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