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56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它由机架,轧辊,轴承座,压下螺丝,平衡装置组成的,并在轧机的操作侧装有调节交叉角的装置,在传动侧的圆柱面轴承座比操作侧圆柱面轴承座大。通过调节装置使其轧机两个轧辊的交叉点移到传动侧压下螺丝位置,并使其交叉角连续可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轧辊的使用寿命及板材厚度的横向精度,同时降低能耗。(*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属
为板带钢轧制技术。交叉轧制是一种新型的板型和横向厚度差控制方法,对称交叉轧制在60年代开始用于轧制钢铁材料,当时由于存在一些问题一直到86年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齐克敏,汪祥能译的用于热带钢凸度控制的成对交叉轧辊轧机的研究,1987年发表在世界塑性材料加工最新技术上,又如大森舜二等从,パP,ヮロス压延机の负荷特性の解析,1987年发表在塑性と加工上。但这都属于对称交叉轧制。这种对称交叉轧制虽然比平行轧制有许多优点,随着轧制技术的发展,还不能满足要求,尚存在一些问题,例交叉角一般是固定不能连续调节,因此不易找到最佳轧制的交叉角。另外对称交叉轧制的交叉点位于两个轧辊的中心,为了要保持对称,轧辊两端要同时作等距离位移,因此造成传动侧的接轴与轧机联接结构复杂,传动力矩增大,能耗大。本技术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尚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非对称交叉轧制的轧机。本技术专利技术创造的基本点是,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的两个轧辊(1)的交叉点(2)移到轧机的传动侧(3),见图3。两个轧辊(1)既交叉又倾斜,在操作侧(4)装有调节装置(见图1、2),用以调节交叉角θ(5)的大小,以达到连续可调找到最佳角度的目的。附图图1 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结构示意图。图2 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的轧辊及交叉角调节装置示意图。图3 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两个轧辊相交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说明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的结构情况。非对称交叉轧制是专利技术者在生产实际中从力学的观点提出来的,从而提高轧制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该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它由机架(6),轧辊(1),轴承座(7),压下螺丝(8),平衡装置(9)组成的(见图1、2)。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的两个轧辊(1)的交叉点(2)移到轧机传动侧(3)压下螺丝轴线位置上(10),两个轧辊(1)既交叉又倾斜,其交叉角θ(5)一般在大于0度,小于、等于6度之间。在操作侧(4)两个轧辊(1)的一端装有交叉角的调节装置,该装置放在机架(6)的窗口(11)内,它由轧机的轴承座(7),两个楔块(12),螺杆(13),螺帽(14)组成。轴承座(7)与窗口(11)内壁接触面为圆柱面(15),轴承座(7)可以自由转动,其轴向固定由盖在上面的压板(16)和压下螺丝(8)固定。轴承座(7)的两侧安放楔块(12),楔块(12)由盖在轴承座(7)上的压板(16)及螺杆(13),螺帽(14)固定。楔块的倾斜角度满足自锁条件。两个楔块(12)通过螺杆(13)和螺帽(14)实现进给。通过两个楔块(12)的前进,后退实现两个轧辊(1)的偏转和交叉,从而使交叉角θ(5)连续可调,同时也解决轴向窜动问题。在传动侧(3)的轴承座(7)圆柱面(15)与机架(6)相接,以保证交叉点(2)固定在传动侧(3)压下螺丝轴线位置(10)上。传动侧(3)圆柱面轴承座(7)比操作侧(4)圆住面轴承座(7)大。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非交叉轧制轧机结构合理,轧制交叉角(5)连续可调,也解决了轴向窜动问题,轧制压力降低,轧辊(1)磨损减少,提高轧辊(1)的使用寿命,横向厚度精度提高,而且降低能耗。权利要求1.一种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它由机架(6),轧辊(1),轴承座(7),压下螺丝(8),平衡装置(9)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轧辊(1)的交叉点(2)在轧机传动侧(3)压下螺丝轴线位置(10)上,两个轧辊(1)既交叉又倾斜,在轧机的操作侧(4)设有交叉角(5)的调节装置。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交叉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放在机架的窗口(11)内,它包括轧机的圆柱面轴承座(7),两个楔块(12),螺杆(13),螺帽(14)。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交叉轧制轧机,其特征在于轴承座(7)与其机架(6)窗口内壁接触面为圆柱面(15),传动侧(3)圆柱面轴承座(7)比操作侧(4)圆柱面轴承座大。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其特征在于其交叉角一般在大于0度,小于、等于6度之间。专利摘要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它由机架,轧辊,轴承座,压下螺丝,平衡装置组成的,并在轧机的操作侧装有调节交叉角的装置,在传动侧的圆柱面轴承座比操作侧圆柱面轴承座大。通过调节装置使其轧机两个轧辊的交叉点移到传动侧压下螺丝位置,并使其交叉角连续可调。本技术创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轧辊的使用寿命及板材厚度的横向精度,同时降低能耗。文档编号B21B13/00GK2074217SQ90221120公开日1991年4月3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27日专利技术者徐秉业, 彭剑, 卢秉林 申请人:清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对称交叉轧制轧机,它由机架(6),轧辊(1),轴承座(7),压下螺丝(8),平衡装置(9)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轧辊(1)的交叉点(2)在轧机传动侧(3)压下螺丝轴线位置(10)上,两个轧辊(1)既交叉又倾斜,在轧机的操作侧(4)设有交叉角(5)的调节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秉业彭剑卢秉林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