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的快速扩氢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94068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快速扩氢处理方法,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升温至690~710℃并保温,保温时间按5~6h/100mm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在1-2小时内升温至奥氏体区域820~840℃并保温;在2-3小时内降温至690~710℃,并保温,保温时间按3~4小时/100mm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然后冷却至250℃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相变点附近上下循环加热的方法,使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的组织发生从奥氏体到珠光体的多次转变,利用氢在不同组织中的溶解度的变化加快氢在钢中的扩散,从而缩短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的锻后扩氢处理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行业模具用钢的热处理,尤其是指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造模块的扩氢热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制造业广泛采用精密冲压、压力铸造、冷挤压、热挤压等无切削、少切削工艺,模具已成为其主要的成形工具,因此模具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塑料制品种类繁多,汽车零部件如灯罩、仪表盘,光学仪器零部件如镜头,家用电器外壳,PVC日用塑料制品等。其中家电外壳使用的塑料是ABS+阻燃剂。某些塑料如聚氯乙烯、氟塑料、阻燃性ABS等,会分解出氯化氢、氟化氢、二氧化硫等腐蚀性气体,对模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要求此类塑料制品的模具应具有耐腐蚀性能,马氏体不锈钢应用到了模具钢领域,尤其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氮合金化耐蚀塑料模具钢在高抛光高耐蚀·模具钢领域应用越来越多,已成为国内外竞相开发的高端模具钢产品。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为13%Cr马氏体不锈钢,该类钢中合金元素含量高,合金元素Cr含量达到13%,氢原子在钢中的扩散速度慢,白点敏感性大,锻后易产生白点缺陷。为此该钢锻后需进行长时间扩氢处理。厚度为450mm的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制模块扩氢处理时间长达90小时,扩氢时间较长。传统的扩氢处理采用低温退火工艺,图I为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制模块锻后扩氢处理原工艺曲线扩氢方法为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图I前段的400 500°C -升温-870 890°C -降温至690 710°C并保温,保温时间按20h/100mm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再降低炉温后将工件出炉。公开号为CN102181613A专利申报中所述的扩氢方法为600_650°C保温40-100小时,再降低炉温,待炉温到450°C以下将工件出炉,自然冷却至室温,该扩氢方法为传统的低温扩氢方法,扩氢温度低于相变点ACl温度,无奥氏体相变。扩氢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制模块锻后扩氢处理时间长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快速扩氢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快速扩氢处理方法,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升温至690 710°C并保温,保温时间按5 6h/100mm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在1_2小时内升温至奥氏体区域820 840°C并保温,以使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表层区域发生奥氏体转变,造成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表层的氢的溶解度高于内部区域氢的溶解度,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的横截面上存在氢的溶解度的梯度;在2-3小时内降温至690 710°C,并保温,保温时间按3 4小时/IOOmm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然后冷却至250°C以下。本专利技术在1-2小时内升温至奥氏体区域820 840°C后按lh/100mm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保温。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原理 白点缺陷是钢中常见的缺陷,也是一类危害性极强的缺陷,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钢中的白点缺陷呈现为边缘清晰,具有银白色光泽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点,故称为白点。白点缺陷主要与钢中的氢含量有关,随着钢的温度降低和y-Fe^a-Fe转变的进行,钢中的氢将变为过饱和并聚集形成氢的偏析区。在氢的偏析区中,随着钢中氢过饱和度的增大与氢原子偏聚程度的加大,氢原子将结合为氢分子。氢分子生成后向周围金属施加压力,当氢分子生成后向周围金属施加压力超过金属的断裂抗力时将造成原有纤维孔隙的扩张形成微小的裂纹,即白点缺陷。因此降低钢中的氢含量或氢的偏聚是防止钢中产生白点缺陷的有效方法。因氢在·珠光体中的溶解度小于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在珠光体组织状态下有大量的氢从奥氏体中脱溶出来成为游离态的氢原子,为扩氢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传统的方法是在珠光体组织状态下长时间保温达到扩氢处理防止白点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扩氢处理的观点,利用氢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高的原理进行扩氢处理。正火处理后先加热使组织转变珠光体,并在此温度下保温扩氢,然后再升温至奥氏体区域(820 840°C ),并短时保温,使辊坯表层区域发生奥氏体转变,造成辊坯表层的氢的溶解度高于内部区域氢的溶解度(约高出2倍),在辊坯的横截面上存在氢的溶解度的梯度,其结果是内部的氢原子随着表层由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重新回溶,氢由内部向表层快速迁移,因此提高了氢的扩散速度,达到了快速扩氢的目的。采用本专利技术,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制模块的锻后扩氢时间由原来的20h/100mm至少缩短为12h/100mm,以厚度为450mm的模块为例至少可缩短锻后扩氢时间36小时,既缩短了锻后热处理周期,提高了热处理炉的产能,又降低了能耗。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相变点附近上下循环加热的方法,使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的组织发生从奥氏体到珠光体的多次转变,利用氢在不同组织中的溶解度的变化加快氢在钢中的扩散,从而缩短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的锻后扩氢处理的时间。附图说明图I为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制模块锻后扩氢处理传统工艺曲线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快速扩氢处理工艺曲线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厚度为300mm的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制模块锻后扩氢处理工艺曲线图。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厚度为350mm的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制模块锻后扩氢处理工艺曲线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厚度为450mm的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制模块锻后扩氢处理工艺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快速扩氢处理方法,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升温至690 710°C并保温,保温时间按5 6h/100mm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在1-2小时内升温至奥氏体区域820 840°C并按lh/100mm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保温,以使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表层区域发生奥氏体转变,造成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表层的氢的溶解度高于内部区域氢的溶解度,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的横截面上存在氢的溶解度的梯度;在2-3小时内降温至690 710°C,并保温,保温时间按3 4小时/IOOmm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然后冷却至250°C以下。实施例I 厚度为300mm的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制模块锻后扩氢处理方法(参见图3):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升温至690 710°C并保温15h ;然后经I小时升温至奥氏体区域820 840°C并保温3小时,以使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表层区域发生奥氏体转变,造成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表层的氢的溶解度高于内部区域氢的溶解度,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的横截面上存在氢的溶解度的梯度;经2小时降温至690 710°C,并保温10小时;然后冷却至250°C以下出炉。·实施例2 厚度为350mm的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制模块锻后扩氢处理方法(参见图4):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升温至690 710°C并保温21h ;然后经2小时升温至奥氏体区域820 840°C并保温3. 5小时,以使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表层区域发生奥氏体转变,造成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表层的氢的溶解度高于内部区域氢的溶解度,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的横截面上存在氢的溶解度的梯度;经2小时降温至690 710°C,并保温12小时;然后冷却至250°C以下出炉。实施例3 厚度为450mm的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制模块锻后扩氢处理方法(参见图5):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升温至690 710°C并保温26h ;然后经2小时升温至奥氏体区域820 840°C并保温4. 5小时,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快速扩氢处理方法,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锻后升温至690~710℃并保温,保温时间按5~6h/100mm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在1?2小时内升温至奥氏体区域820~?840℃并保温,以使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表层区域发生奥氏体转变,造成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表层的氢的溶解度高于内部区域氢的溶解度,在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的横截面上存在氢的溶解度的梯度;在2?3小时内降温至690~710℃,并保温,保温时间按3~4小时/100mm氮合金化耐蚀模具钢;然后冷却至25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民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上大模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