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工作辊镶套再生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504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轧机工作辊镶套再生工艺,用于将一种废旧冷轧工作辊改制成另一种新冷轧工作辊。其工艺过程包括:将废旧工作辊进行软化退火、对拟进行镶套的辊轴进行机械加工,形成凸形,制作内表面呈凹形的辊套,其内表面和辊轴待镶套段相匹配,选用较小的过盈量0.178~0.275mm,将辊套加热后压入到辊轴上,然后进行机械加工成新轧辊。采用该工艺再生轧辊可使轧辊的生产成本降低50%,技术质量完全符合标准。(*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冷轧生产领域,特别是关于废旧冷轧工作辊镶套再生工艺。冷轧工作辊多为高合金锻钢轧辊,造价很高,但是使用寿命很有限,损耗很大。以一组四机架连轧机为例,每年报废工作辊200多根。每根造价10~20万元,报废了非常可惜,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利用废旧工作辊的办法,例如曾采用堆焊加厚的方法,但其效果不佳,均以堆焊材与母材结合处产生裂纹等问题而告失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镶套的方法来再生冷轧工作辊的工艺,从而达到有效利用冷轧机废旧工作辊的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对各冷轧工作辊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比较,选择尺寸和形状相接近的工作辊。将较大尺寸的废旧工作辊改制成较小的工作辊,而对原来尺寸不够大的部分,特别是辊颈部分进行镶套加工成新的工作辊。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冷轧工作辊镶套再生工艺,其工艺过程由下列步骤所组成1)将待镶套的废旧工作辊进行软化退火,退火制度取决于工作辊材质。冷轧工作辊制造时,一般都要求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如不进行退火,就很难进行机械加工。2)对拟进行镶套的辊轴部位(一般为辊颈的某个部位)进行机械加工到预定的直径和加工光洁度,并呈凸形,两侧和中间的直径差为Δ>0,以防止在镶套后产生轴向串动。3)按预定内、外径和长度加工出辊套,其内表面呈凹形,和已加工好的辊轴相应部位的凸形相匹配,并达到相同的光洁度。4)选用较小的过盈量为0.178~0.275mm,这较一般红装过盈量小45%。5)将辊套进行加热,选用热容量较高的加热介质,介质温度为300~350℃,加热过程中注意测量轴套膨胀量。6)当轴套加热膨胀量达到要求值后,即用压力机将轴套压入到辊轴上,之后立即进行低温回火和缓冷处理,回火温度为200~250℃。7)按拟制造的工作辊尺寸对镶套好的工作辊进行改制,即进行机械加工,调质处理和辊身表面淬火、回火,最终制成新的工作辊。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冷轧辊镶套再生工艺所再生的工作辊能达到工作技术质量标准,而所需费用仅为购买一根新轧辊的50%左右。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冷连轧机600×1700mm工作辊示意图。图2为镶套再生的单架平整机540×1700mm工作辊示意图。图3为经机加工后的600×1700mm工作辊示意图。图4为镶套用的辊套示意图。作为一个实施例,将废旧冷连轧机600×1700mm工作辊(图1)镶套再生成单架平整机540×1700mm工作辊(图2),此工作辊的材质为86CrMoV7时,改制的关键是将600×1700mm工作辊的406.4-0.2mm处改制成540×1700mm工作辊的431.8mm。要将40mm厚的辊套(图4)采用过盈装配工艺镶嵌到406.4mm处,使其外径达到440mm,以便进行加工改制。按照本专利技术,镶嵌再生的工艺过程为1)将废旧600×1700mm86CrMoV7工作辊(图1)按下列退火制度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600~650℃,加热速度≤30℃/h,保温12小时后在炉内冷却至100℃以下出炉。2)将600×1700mm废旧工作辊(图1)的406.4mm处加工成400 宽1600mm并呈凸形的镶套段,两侧和中间的直径差Δ=0.03mm,加工光洁度为 (图3)。3)制作外径为440mm,内径为 的辊套,内表面呈凹形,两侧与中间直径差为0.03mm,内表面光洁度为 (图4)。4)采用较小的过盈量为0.178~0.275mm。5)用机械油作为加热介质,对轴套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300~350℃。加热过程中注意测量轴套的膨胀量。6)当轴套的膨胀量达到热装的要求值后,用压力机将此轴套压入到辊轴相应段上,然后立即进行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为200~250℃,再进行缓冷处理。7)按照图2所示的尺寸将热装好的工作辊加工成540×1700mm新的平整机工作辊。图中,1为辊套,2为辊轴。此新工作辊辊身表面淬火硬度达到Hs92以上,淬火层深度达15mm,镶嵌轴套硬度大于Hs50,完全达到原设计的技术质量标准。某冷轧厂用此法再生工作辊,年创经济效益超过120万元以上。将此工艺推广应用到其它冷轧工作辊还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冷轧工作辊镶套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此工艺过程由下列步骤所组成1)将待镶套的废旧工作辊进行软化退火,退火制度取决于工作辊材质,2)对拟进行镶套的辊轴部位进行机械加工到预定的直径和加工光洁度,并呈凸形,两侧和中间的直径差为Δ>0,以防止在镶套后产生轴向串动,3)按预定内、外径和长度加工辊套,其内表面呈凹形,和已加工好的辊轴相应部位的凸形相匹配,并达到相同的光洁度,4)选用较小的过盈量为0.17g~0.275mm,这较一般红装过盈量小45%,5)将辊套进行加热,选用热容量较高的加热介质,介质温度为300~350℃,加热过程中注意测量轴套膨胀量,6)当轴套加热膨胀量达到要求值后,即用压力机将轴套压入到辊轴上,之后立即进行低温回火和缓冷处理,回火温度为200~250℃,7)按拟制造的工作辊尺寸对镶套好的工作辊进行改制,即进行机械加工,调质处理,辊身表面淬火、回火,最终制成新的工作辊。2.根据权利要求1的冷轧工作辊镶套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当工作辊材质为86CrMoV7时,所述的工作辊软化退火制度为退火温度600~650℃,加热速度≤30℃/h,保温12小时,在炉内冷却至100℃以下出炉。3.根据权利要求1的冷轧工作辊镶套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当将600×1700mm连轧机废旧工作辊改制成540×1700mm单机架平整机工作辊时,1)将600×1700mm废旧辊的406.4mm辊颈处加工成mm,宽160mm并呈凸形的镶套段,两侧和中间的直径差Δ=0.03mm,加工光洁度为2)制作外径为440mm,内径为长170mm的辊套,内表面呈凹形,两侧与中间直径差为0.03mm,内表面光洁度为4.根据权利要求1的冷轧工作辊镶套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介质为机械油。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轧机工作辊镶套再生工艺,用于将一种废旧冷轧工作辊改制成另一种新冷轧工作辊。其工艺过程包括:将废旧工作辊进行软化退火、对拟进行镶套的辊轴进行机械加工,形成凸形,制作内表面呈凹形的辊套,其内表面和辊轴待镶套段相匹配,选用较小的过盈量0.178~0.275mm,将辊套加热后压入到辊轴上,然后进行机械加工成新轧辊。采用该工艺再生轧辊可使轧辊的生产成本降低50%,技术质量完全符合标准。文档编号B21B28/00GK1173403SQ96115540公开日1998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13日专利技术者王刚, 白国杰, 白晓东 申请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轧工作辊镶套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此工艺过程由下列步骤所组成:1)将待镶套的废旧工作辊进行软化退火,退火制度取决于工作辊材质,2)对拟进行镶套的辊轴部位进行机械加工到预定的直径和加工光洁度,并呈凸形,两侧和中间的直径差为Δ>0, 以防止在镶套后产生轴向串动,3)按预定内、外径和长度加工辊套,其内表面呈凹形,和已加工好的辊轴相应部位的凸形相匹配,并达到相同的光洁度,4)选用较小的过盈量为0.178~0.275mm,这较一般红装过盈量小45%,5)将辊套进行 加热,选用热容量较高的加热介质,介质温度为300~350℃,加热过程中注意测量轴套膨胀量,6)当轴套加热膨胀量达到要求值后,即用压力机将轴套压入到辊轴上,之后立即进行低温回火和缓冷处理,回火温度为200~250℃,7)按拟制造的工作 辊尺寸对镶套好的工作辊进行改制,即进行机械加工,调质处理,辊身表面淬火、回火,最终制成新的工作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白国杰白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附企冷轧冶金设备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