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轧机的轧机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352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护罩轧机机座具有一对支承在轴承座之间、以绕平行轴线旋转的工作辊。轴承座与螺母机械地啮合,螺母又与主轴上的螺旋方向相反的两螺纹段螺合。主轴起两个作用,一是进行对称地调整辊缝锁口,一是提供一吸收轧制时的轧辊分离力的短应力路径回路。螺母和相应的调整主轴可与轴承座分离,从而在变更轧辊时能使它们留下,作为永久性的在线装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滚轧机,尤其涉及所谓的“无护罩”轧机机座,机座中的轧辊分离力被在工作辊的轴承座之间延伸的螺纹主轴所吸收。在传统的无护罩轧机机座中,工作辊支承在轴承座之间,以绕平行轴旋转。轴承座包括一体的螺母,它们与在各个工作辊的相邻轴承座之间延伸的主轴上的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螺合。主轴起两个作用,一是达到对称地调节辊缝锁口,一是提供一短的应力路径回路(stress path loop),以在轧制过程中吸收轧制分离力。一般而言,当轧机需要停机维修时,为了迅速更换,备用滚轧部件组件不放在生产线上。由于诸螺母和调整主轴与各自的轴承座一体地配合,所以就需要多个螺母和调整主轴,不仅要供给在线的滚轧部件用,还有供给离线的备用滚轧部件用。这样就变成需要高额的和极难承受的资金投入。根据本专利技术,诸螺母和相应的调整主轴统统都与轴承座脱离,从而使它们留下作为永久的在线装置。因此,螺母和相应的螺纹主轴的数量可减少到保养实际在线轧机机座所需的数量。备用滚轧部件仍然也不需要这些贵重的构件,大大降低了资金的投入。下面参阅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这些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轧机机座的前视图,图中用点划线示出了移到轧机轧制线一侧的滚轧部件;图2是图1所示的轧机机座的俯视图;图3A是沿图2的线3-3截取的剖视图,它示出了与螺母件可控制地啮合的轧机机座的轴承座;图3B是一类似于图3A的视图,它示出了与轴承座脱离的诸螺母件,由此使滚轧部件自由,以离开轧机轧制线;图4是沿图3A的线4-4截取的水平剖视图;图5是移到轧机轧制线一侧的滚轧部件的侧视图。参阅附图,本专利技术滚轧机的轧机机座总的用10表示。轧机机座包括一位于轧机轧制线(mill pass line)P的滚轧部件12,而轧机型轧制在具有从基础16垂直伸起的、其上端被一头部结构18所互连的四个角柱14的框架内。头部结构具有底部18a、侧部18b和顶部18c,它们限定了一内腔20。在头部结构18的腔20的外面安装一蜗轮减速机22。蜗轮减速机有一手动操作的水平输入轴24和一装有传动齿轮26的直立输出轴25。齿轮26与可旋转地固定于诸主轴30上端的四个从动齿轮28啮合,主轴上端垂直穿过头部结构18的底部18a。诸主轴30穿过上下螺母件32和34朝下延伸。在诸主轴30上的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30a和30b分别与上下螺母件32和34螺合。滚轧部件12包括一对被分别支承的、以便通过轴承座40、42中的轴承(未示出)可绕平行轴旋转的工作辊36、38。诸液压分离器44介于各工作辊的相邻的轴承座40、42之间。这些分离器44可顺服地促使诸轴承座分离,由此保持两工作辊分离。如图5所示,诸垂直连接件46的两相对端连接于轴承座40、42。这些连接件具有能调整辊缝锁口(roll parting)工作范围的槽48。螺母件32、34具有倾斜面50,它们设置成与各自轴承座上的倾斜面52相对啮合。通过选择倾斜面50、52相对于垂直线的倾斜角,产生将螺母件朝轴承座拉去的合力,该倾斜角最好不大于75°。上螺母件32上端的管状套筒54与头部结构18底部18a中的开口配合,以提供导向和定位功能。类似的套筒56从下螺母件42垂下,与形成框架结构一部分的固定导向件58共同起作用。下轴承座42包括装有诸支撑轮62的悬垂龙骨(depending keels)60。轨道64在诸支撑轮62的下面。在滚轧过程中,在如图3A所示的辊缝锁口的整个工作区域中,螺母件32、34通过诸主轴30的旋转而对称靠拢,从而与轴承座40、42啮合。下轴承座的支撑轮62因而被提升到底下轨道64的上面。倾斜面50、52共同起作用,以稳固地将螺母件锁定在轴承座上。当要将滚轧部件12从轧制线撤离时,旋转诸主轴30,以对称地使螺母件32、34分离到图3B所示的敞开位置。这样使滚轧部件相对于轧制线P下降,直到支撑轮62搁在轨道64上为止。然后滚轧部件侧向撤离到相邻的轨道66上,如图1中的点划线所示。诸主轴30和螺母件32、34与框架留在轧制线上。然后一备用滚轧部件重新插入框架,并通过操作诸主轴30来对称地使诸螺母件回到其如图3A所示的靠拢的夹紧位置,而被带到一轧制位置。综上所述,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现在应该知道,通过使诸螺母件32、34和主轴30与滚轧部件的轴承座40、42相脱离,可节省相当多的费用。这种好处的实现无须以牺牲停机维修更换滚轧部件的轻松方便为代价。权利要求1.一滚轧机的轧机机座,它包括一滚轧部件,它包括一对工作辊,各工作辊具有轴承座,以支承所述工作辊绕平行的轴线旋转;以及一将所述滚轧部件定位在一轧制线上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诸螺母件和相应的调整主轴,以使所述螺母件在闭合位置与敞开位置之间对称地移动,在闭合位置所述螺母件与所述轴承座啮合并对称地使所述轴承座和它们各自的工作辊朝内驱向所述轧制线,由此控制所述工作辊之间的分离,在敞开位置所述螺母件与所述轴承座脱离,由此允许所述滚轧部件离开所述框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轧部件还包括在所述轴承座之间作用的装置,以顺服地使所述工作辊分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轧部件还包括使一工作辊的轴承座互连到另一工作辊的轴承座的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的装置包括从一工作辊的轴承座延伸到另一工作辊的相邻轴承座的连接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构造成允许诸轴承座和它们各自的工作辊之间进行有限的分离。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件设置成在所述滚轧部件的相对两侧与所述轴承座啮合。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介于所述滚轧部件的相邻轴承座之间的装置,以顺服地驱动所述轴承座分开。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滚轧部件的相邻轴承座之间延伸并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连接件。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构造成允许所述滚轧部件的相邻轴承座之间进行有限的相对运动。10.一滚轧机的轧机机座,它包括一滚轧部件,它包括第一和第二工作辊,以及支承这些工作辊绕平行轴线旋转的轴承座;以及一将所述滚轧部件定位在一轧机轧制线上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诸螺母件和相应的调整装置,以使所述螺母件在闭合位置与敞开位置之间对称地移动,在闭合位置所述螺母件以朝所述轧制线驱动所述工作辊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作辊的轴承座啮合,在敞开位置所述螺母件与所述轴承座脱离,由此允许所述滚轧部件离开所述框架。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在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工作辊的相邻轴承座啮合的诸螺母件之间延伸的主轴,所述主轴具有螺合在所述各自螺母件中的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段,从而所述主轴旋转将会使所述螺母件相对于所述轧机轧制线作对称移动。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件在与垂线相倾斜的界面中与所述轴承座啮合。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轧机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设置有一在所述滚轧部件下面的轨道系统,其中移动所述螺母件到所述敞开位置,使所述滚轧部件放置在所述轨道系统上以离开所述框架。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轧机机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滚轧机的轧机机座,它包括:一滚轧部件,它包括一对工作辊,各工作辊具有轴承座,以支承所述工作辊绕平行的轴线旋转;以及一将所述滚轧部件定位在一轧制线上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诸螺母件和相应的调整主轴,以使所述螺母件在闭合位置与敞开位置之间 对称地移动,在闭合位置所述螺母件与所述轴承座啮合并对称地使所述轴承座和它们各自的工作辊朝内驱向所述轧制线,由此控制所述工作辊之间的分离,在敞开位置所述螺母件与所述轴承座脱离,由此允许所述滚轧部件离开所述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哈罗德E伍德罗TM肖尔
申请(专利权)人:摩根建设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