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金循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303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5 0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兰金循环设备,该兰金循环设备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该兰金循环设备包括兰金循环回路和制冷循环回路。兰金循环回路和制冷循环回路各自包括用于冷却对应类型工作流体的冷凝器和连接至冷凝器的接收器。两个冷凝器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并且各自沿车辆宽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作为接收器中的一个的第一接收器沿车辆方向设置在第一端的外侧。作为接收器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接收器沿车辆宽度方向位于第二端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兰金循环设备,该兰金循环设备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该兰金循环设备具有兰金循环冷凝器和制冷循环冷凝器,所述兰金循环冷凝器和制冷循环冷凝器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公报特开No. 2010-188949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用作兰金循环设备的废热回收系统,该兰金循环设备具有相结合的制冷循环回路和兰金循环回路。在带有废热回收系统的车辆中,兰金循环回路包括泵、加热器、膨胀器、兰金循环冷凝器和兰金循环气液分离器(接收器)。制冷循环回路具有压缩机、制冷循环冷凝器、制冷循环气液分离器(接收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兰金循环冷凝器和制冷循环冷凝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并排设置。兰金循环冷凝器和制冷循环冷凝器的附近设置有第一马达风扇。第一马达风扇将空气引导至冷凝器上,以促进冷凝器中从工作流体(制冷剂)的热辐射,由此液化工作流体。液化后的工作流体被供给至气液分离器中对应一个。气液分离器各自包括用于从所供给的工作流体去除异物和水的过滤器和干燥剂。由此每个气液分离器从工作流体去除异物和水、在工作流体中使气体与液体分离、并且暂时地保留分离后的液体工作流体。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No. 2010-188949中描述的,兰金循环气液分离器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兰金循环冷凝器的相反侧中的一侧。制冷循环气液分离器位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制冷循环冷凝器的相反侧中的一侧。两个气液分离器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对应的冷凝器的相同侧。由于工作流体通常经由每个气液分离器的下部引入,故而气液分离器设置为使得每个气液分离器的下端的高度等于对应的冷凝器下端的高度。对于具有相结合的制冷循环和兰金循环的兰金循环设备,兰金循环冷凝器和制冷循环冷凝器可以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以节省车辆中的空间。在此情况下,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No. 2010-188949中描述的,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对应的冷凝器的相同侧的气液分离器沿上下方向设置在重叠位置处。每个气液分离器的下端的高度等于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高度。结果,由于位于上方的气液分离器中的另一个,无法确保用于对应于两个冷凝器中的靠下一个的气液分离器的足够的高度。如已经描述的,每个气液分离器的功能包括去除异物、使气体与液体分离、以及保留。借助于增大工作流体在气液分流器中行进的距离,允许气液分流器去除异物以及使气体与液体分离。借助于增大气液分离器的容积,允许气液分离器保留液体。因此,确保用于气液分离器的足够的高度是重要的。然而,如果两个气液分离器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则无法确保气液分离器的靠下一个的高度,因此降低了靠下的气液分离器的性能。为了确保用于气液分离器中靠下一个的足够的高度,靠下的气液分离器可以沿车辆的前后方向设置在两个冷凝器的前方。然而,在此情况下,由于具有典型构造的车辆在冷凝器的前方仅具有有限的空间,故而必须提供用于安装气液分离器的空间。结果,如果在车辆中安装气液分离器,则将气液分离器中的任一个设置在冷凝器的前方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兰金循环设备,该兰金循环设备维持用于接收器的足够的性能,并且能够容易地安装在车辆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安装在车辆中的兰金循环设备。该兰金循环设备包括兰金循环回路和制冷循环回路。兰金循环回路包括用于冷却兰金循环工作流体的兰金循环冷凝器,以及连接至兰金循环冷凝器的兰金循环接收器。制冷循环回路包括用于冷却制冷循环工作流体的制冷循环冷凝器,以及连接至制冷循环冷凝器的制冷循环接收器。两个冷凝器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冷凝器各自沿车辆宽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作为接收器中的一个的第一接收器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一端的外侦U,并且作为接收器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接收器沿车辆宽度方向位于第二端的外侧。由结合以示例方式示出本专利技术原理的附图而给出的如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 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通过参照当前优选实施方式的下文描述以及附图,可以最佳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目的和优点,在所述附图中图I是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兰金循环设备的回路图;图2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I中图示的兰金循环设备的正视图;图2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I中图示的兰金循环设备的平面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兰金循环设备的正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改型的兰金循环设备的平面图;以及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另一改型的兰金循环设备的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图I和图2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对于下文的描述,沿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方向限定为前后方向。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方向限定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如图I中示出的,安装在车辆中的兰金循环设备11包括相结合的制冷循环回路30和兰金循环回路20。制冷循环回路30和兰金循环回路20是相互独立的分离开的回路。制冷循环工作流体在制冷循环回路30中循环,以执行用于车辆的空气调节。兰金循环工作流体在兰金循环回路20中循环。冷却水循环路径13连接至车辆的发动机12。冷却水循环路径13中设置有散热器13a。散热器13a安装在车辆中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散热器13a的纵向方向平行于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散热器13a的后方设置有鼓风机风扇13b。冷却发动机12之后,冷却水由散热器13a使用或者当车辆行进时主要通过车辆的运动产生的、或者如果车辆停止则由鼓风机风扇13b产生的空气流来冷却。下面将描述兰金循环回路20。兰金循环回路20具有膨胀器21、兰金循环冷凝器22、兰金循环接收器23、泵25和热交换器26。所述这些部件以环状方式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在兰金循环回路20中,泵25的出口经由第一兰金循环通道20a连接至热交换器26的入口。热交换器26设置在连接至发动机12的废气通道12a中。在已经从泵25泵送出来之后,兰金循环工作流体通过与从发动机12接收的废气气体热交换由热交换器26加热。热交换器26的出口经由第二兰金循环通道20b连接至膨胀器21的入口。膨胀器21使已经被热交换器26加热的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膨胀。膨胀器21的出口经由第三兰金循环通道20c连接至兰金循环冷凝器22的入口。兰金循环冷凝器22设置在散热器13a的前方。已经由膨胀器21膨胀之后,兰金循环工作流体由兰金循环冷凝器使用或者当车辆行进时主要通过车辆的运动产生的、或者当车辆停止时由鼓风机风扇13b供给的空气流来冷却。在兰金循环冷凝器22中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被冷却、冷凝和液化。兰金循环冷凝器22的出口经由第四兰金循环通道20d连接至兰金循环接收器23的入口。在已经由兰金循环冷凝器22冷却(液化)之后,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被送入兰金循环 接收器23。兰金循环接收器23暂时地保留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以便与通过兰金循环回路20的机械能的输出相对应地供给兰金循环工作流体至泵25 (保留功能)。兰金循环接收器23中密封有用于从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中去除异物和水的过滤器和干燥剂(两者均未示出)(异物去除功能)。当一些兰金循环工作流体未能在兰金循环冷凝器22中液化时,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作为气体被引入兰金循环接收器23。因此,兰金循环接收器23在底部(下部)保留液化的兰金循环工作流体,并且在顶部(上部)保留气态兰金循环工作流体。因此,兰金循环接收器23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兰金循环设备,所述兰金循环设备安装在车辆中,所述兰金循环设备包括兰金循环回路以及制冷循环回路,其中,所述兰金循环回路包括:兰金循环冷凝器,所述兰金循环冷凝器用于冷却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以及兰金循环接收器,所述兰金循环接收器连接至所述兰金循环冷凝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包括:制冷循环冷凝器,所述制冷循环冷凝器用于冷却制冷循环工作流体;以及制冷循环接收器,所述制冷循环接收器连接至所述制冷循环冷凝器,两个所述冷凝器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冷凝器各自沿车辆宽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是所述接收器中的一个的第一接收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外侧,并且是所述接收器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接收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二端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5.09 JP 2011-1043731.一种兰金循环设备,所述兰金循环设备安装在车辆中,所述兰金循环设备包括兰金循环回路以及制冷循环回路,其中, 所述兰金循环回路包括 兰金循环冷凝器,所述兰金循环冷凝器用于冷却兰金循环工作流体;以及 兰金循环接收器,所述兰金循环接收器连接至所述兰金循环冷凝器, 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包括 制冷循环冷凝器,所述制冷循环冷凝器用于冷却制冷循环工作流体;以及 制冷循环接收器,所述制冷循环接收器连接至所述制冷循环冷凝器, 两个所述冷凝器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 所述冷凝器各自沿车辆宽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是所述接收器中的一个的第一接收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英文井口雅夫榎岛史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