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东京专利>正文

升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313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升降器,包括:驱动部件、传动部件和支撑部件;传动部件包括齿条和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支撑部件与齿轮铰链连接;驱动部件与齿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齿条和齿轮传动,具有传动平稳、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升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液晶屏升降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液晶屏升降器采用皮带传动,难以控制升降台的平衡,而且皮带使用 时间长了容易老化。如果长期使用在寒冷的环境中,会降低机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升降器,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升降器,包括驱动部件、传动部件和支撑部件;传动部件包括齿条和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支撑部件与齿轮铰链连接;驱动部件与齿轮连接。传动部件经驱动部件驱动并带动支撑部件沿齿条滑动。本技术采用齿条和齿轮传动,具有传动平稳、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还包括与齿条平行的条状的滑竿和设于支撑部件上的通孔,所述滑竿穿过所述通孔。由此,具有使升降台上升、下降平稳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还包括与齿条和滑竿连接的弹性部件。由此,对齿条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的支撑部件包括升降台和与升降台铰链连接的俯仰调节架。由此,可以具有调节俯仰、方便使用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还包括机壳,设于机壳上的联动机构和与机壳和联动机构铰链连接、与升降台联动、可以打开和关闭的盖板。由此,具有防尘、防水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还包括输入控制驱动部件工作状态的目标指令的输入装置和接收目标指令,并根据预存的与目标指令相应的控制策略向驱动部件发出控制指令的控制装置。由此,具有操作方便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的输入装置是按键。由此,具有操作方便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还包括设于机壳内部,设于控制装置外侧的防尘罩。由此,具有防尘、防水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内部,一端与机壳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装置连接的坦克链。由此,具有防止导线缠绕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的驱动部件包括电动机和与控制装置和电动机连接的继电器。由此,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器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升降器的传动部件和支撑部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的升降器的俯仰调节架的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的升降器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图I所示的升降器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图2、图3和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器。如图I所不,本升降器包括机壳6,盖板61,位于机壳6内部的驱动部件I、传动部件2、支撑部件3、坦克链4、联动机构5、控制装置7、输入装置8和防尘盖9。在图I上,机壳6的一个侧板和一个背板未不出。传动部·件2经驱动部件I驱动并带动支撑部件3沿着齿条21滑动。支撑部件3包括升降台31,俯仰调节架32和设于升降台31上的接触块33。俯仰调节架32的中部与升降台31铰链连接。传动部件2包括齿条21、与齿条21啮合的齿轮22,轴承23和2条滑竿24。齿轮22和轴承23设于支撑部件3上,齿轮22与支撑部件3铰链连接,齿轮22的中心轴和轴承23的中心轴平行,且齿轮22的中心轴和轴承23的中心轴所在的平面与机壳6的底面平行,齿轮22沿齿条21的齿面滚动,轴承23沿齿条21的齿面对应的光面滚动;滑竿24与齿条21平行,都垂直于机壳6底面,滑竿24穿过设于支撑部件3上的通孔34,滑竿24两端分别设于机壳6的底部和顶部。齿条21的一端设于机壳6底部,齿条21的另一端设于机壳6顶部,与I条滑竿24的一端通过弹性部件2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26是弹簧。如图2所示。盖板61位于机壳6顶部,盖板61的一边与机壳6铰链连接,盖板61的另一边(盖板61与机壳6连接的一边相对的一边)和联动机构5铰链连接。联动机构5包括U形槽56,接触杆51,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3,第三连接杆54和弹簧55。U形槽56设于机壳6的内部下侧,接触杆51可在U形槽56内上下移动。接触杆51与第一连接杆52的一端铰链连接,第一连接杆5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3的一端铰链连接,第二连接杆5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54的一端铰链连接,第三连接杆54的另一端与盖板61的另一边铰链连接。第二连接杆53的中心与机壳6铰链连接,弹簧55的一端与机壳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3连接,连接位置在第二连接杆53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杆53与机壳6连接点的中间。联动机构5包括左右对应的两套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3,第三连接杆54和弹簧55,在图I中,其中一套联动机构5未示出。当支撑部件3下降至升降器的下部的过程中,接触块33将接触杆51沿U型槽56压下;接触杆51带动第一连接杆52向下;第一连接杆52带动第二连接杆53的一端向下,第二连接杆53的另一端向上;第二连接杆53带动第三连接杆54向上;第三连接杆54带动盖板61的另一边向上,盖板61被关闭。当支撑部件3上升的过程中,接触块33离开接触杆51,弹簧55收缩,弹簧55带动第二连接杆53的另一端向下;第二连接杆53带动第三连接杆54向下;第三连接杆54带动盖板61的另一边向下,盖板61被打开。驱动部件I包括第一电动机11、第二电动机12、第一继电器13、第二继电器14,、第三继电器15和第四继电器16。第一电动机11和第二电动机12的定子都设于升降台31下部,与升降台31连接。齿轮22设于第一电动机11的转子上。第二电动机12的转子18与俯仰调节架32的下端连接,如图3所示。输入装置8设于机壳6上部,控制装置7位于机壳6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7可选用STCl 1F04芯片。控制装置7分别连接输入装置8和驱动部件I。输入装置8用于输入控制驱动部件I工作状态的目标指令,控制装置7接收输入装置8传输过来的目标指令,并根据预存的目标指令所代表的控制策略向驱动部件I发出控制指令。如图4所示,第一继电器11连接第一电动机11和控制装置7,第二继电器连接第一电动机11和控制装置7,第三继电器15连接第二电动机12和控制装置7,第四继电器16连接第二电动机12和控制装置7。输入装置8包括5个按键(上升键81,下降键82,后仰键83,前倾键84和暂停键85),分别代表上升,下降,后仰,前倾和暂停5个目标指令。机壳6的顶部设有转换开关62,升降台31上设有一个触点(未示出)转换开关6 的动触头KO与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静触头Kl与第一电动机11连接,第二静触头K2与第二电动机12连接。当支撑部件3位于机壳6的顶部以上,升降台31上的触点接触转换开关62,动触头KO与静触头K2接触;当支撑部件3位于机壳6的顶部以下,升降台31上的触点离开转换开关62,动触头KO与静触头Kl接触。上升键81代表的控制策略是当升降台31位于机壳6的顶部以下时,第一电动机11正向转动,带动升降台31上升。下降键82代表的控制策略是当升降台31位于机壳6的顶部或顶部以下,第一电动机11反向转动,带动升降台31下降。后仰键83代表的控制策略是当升降台31位于机壳6顶部以下,第一电动机11正向转动,带动升降台31上升到机壳6的顶部,第二电动机12正向转动,带动俯仰调节架32后仰;当升降台31位于机壳6的顶部,第二电动机12正向转动,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升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件(1)、传动部件(2)和支撑部件(3),所述传动部件(2)包括齿条(21)和与齿条啮合的齿轮(22);所述支撑部件(3)与所述齿轮(22)铰链连接;所述驱动部件(1)与所述齿轮(2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升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件(I)、传动部件(2)和支撑部件(3), 所述传动部件(2)包括齿条(21)和与齿条啮合的齿轮(22); 所述支撑部件(3)与所述齿轮(22)铰链连接; 所述驱动部件(I)与所述齿轮(2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升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齿条平行的条状的滑竿,所述支撑部件沿滑竿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齿条和所述滑竿连接的弹性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升降台和与升降台铰链连接的俯仰调节架。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升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机壳, 设于机壳上的联动机构,和 与机壳和联动机构铰链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京
申请(专利权)人:李东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