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萜醇生物链中(R)-4-苄氧基-2-甲基-1-丁醇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5165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8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萜醇生物链中(R)-4-苄氧基-2-甲基-1-丁醇的合成方法,以原料(R,S)-4-苄氧基-2-甲基-1-丁醇X1mol,无水氯仿X2mol,加入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X3U,A温度搅拌下滴入乙酸乙烯酯X4mol,该体系在A温度下搅拌反应时间为T小时。其中,各反应原料摩尔比范围为X1mol∶X2mol∶X3U∶X4mol=1∶5~100∶100~1000∶1~15。其中,涉及的温度范围A为25~65℃。涉及的时间范围T为0.2~4小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萜醇生物链中(R)-4-苄氧基-2-甲基-I-丁醇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天然多萜醇是由 一系列且具有一定排列顺序的异戊烯基单元组成的天然类脂化合物,终端是异戊醇单元,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是S构型,具有光学活性。银杏叶聚戊烯醇也是由一系列异戊烯基单元构成,而且异戊烯基单元数与S-多萜醇基本相同,只是终端单元是不饱和的异戊烯基单元。因此,可以以银杏叶聚戊烯醇为原料,通过半合成的办法合成S-多萜醇。(R) -4-苄氧基-I-溴-2-甲基丁烷(手性C5合成子)是合成S-多萜醇的重要中间体,它的合成研究也是合成S-多萜醇的主要难题。(R) -4-苄氧基-2-甲基-I- 丁醇是合成(R) -4-苄氧基_1_溴_2_甲基丁烷(手性C5合成子)第三步反应产物,即为酶催化的立体选择性乙酰化反应,得到单一构型的(R)-4-苄氧基-2-甲基-I-丁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以4-苄氧基-2-甲基-I-丁烯为原料,提供一种(R)_4-苄氧基-2-甲基-I- 丁醇的合成方法,以进一步解决合成S-多萜醇提供中间体(手性C5合成子)原料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合成反应反应容器中加入原料(R,S)-4-节氧基_2_甲基-1- 丁醇X1Iiiol,无水氣仿X2mol,加入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X3u,A温度搅拌下滴入乙酸乙烯酯X4mol,该体系在A温度下搅拌反应时间为T小时。其中,各反应原料摩尔比范围为X1Iiiol X2mol X3U X4mol = I 5 100 100 1000 I 15。其中,涉及的温度范围A为25 65°C。涉及的时间范围T为。0.2 4小时。第二步后处理反应混合体系过滤,滤液通过减压旋转蒸发挥干溶剂,得到粗产物。用薄层色谱(TLC)检测反应进程用毛细管吸取少许粗产物和反应物(R,S)-4_苄氧基-2-甲基-I-丁醇在硅胶板上点样,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系统,碘蒸气显色。其中,展开剂乙酸乙酯与石油醚混合系统体积比范围为I : 3 10。第三步目标产物的纯化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硅胶柱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系统,极性由低向高洗脱,收集合并各组分并采用TLC检测,碘蒸气显色,乙酸乙酯石油醚梯度为M时洗脱部分为目标产物。其中,硅胶柱混合系统洗脱范围为乙酸乙酯石油醚=I 99 3,梯度M为乙酸乙酯石油醚=I : 10 3。第四步目标产物的结构鉴定通过IR、GC-MS^1H-NMR, 13C-NMR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鉴定。I.红外光谱(IR)(R)-4_苄氧基-2-甲基-I-丁醇的 红外光谱(详见附图I)主要吸收峰有1027. 22、1092. 63 和 3384. 22cm_1 等,其中 1027. 22cm_1 是醇的 C-OH 键的吸收,1092. 63cm_1是醚键C-O-C的伸缩振动引起,3384. 22cm-1吸收是醇羟基O-H的伸缩振动。2.质谱(MS)质谱(详见附图 2)分析表明,m/z = 194. I (M)、108 (PhCH2CHH)、107. I (PhCH2O)、105 (PhCO)、92 (PhCH2+H)、91 (PhCH2)、89 (PhC)、85 (C4H9CO)、79 (C6H5+2H)、77 (C6H5)、69 (C5H9)、65 (C5H5)和 57 (C4H9)。3.氢谱(1H-NMR)氢谱(CDCl3,详见附图3)分析表明,8 :0. 90-0. 92 (d,3H ;CH3)、I. 57-1. 81 (2m,3H ;CH2CH)、2. 60 (bs, IH ;0H)、3. 41-3. 59 (2m, 4H ;CH20)、4. 51 (s, 2H ;CH2-Ph)和7. 25-7. 34ppm(m,5H ;Ph_H)。4.碳谱(13C-NMR)碳谱(CDCl3,详见附图4)分析表明,6 17. 17 (CH3) >34.01 (CH) ,34. 09 (CH2)、68. 07 (CH2O) ,68. 68 (CH2OH) ,77. 05 (CH2-Ph) ,127. 71 (Ph C4) , 127. 75 (Ph C2, C6)、128. 44 (Ph C3, C5)和 138. 03ppm(Ph C1)。附图说明附图I (R)-4-苄氧基-2-甲基-I- 丁醇的红外光谱(IR)图附图2 (R) -4-苄氧基-2-甲基_1_ 丁醇的质谱(MS)图附图3 (R) -4-苄氧基-2-甲基_1_ 丁醇的氢谱(1H-NMR)图附图4 (R) -4-苄氧基-2-甲基_1_ 丁醇的碳谱(13C-NMR)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举例,不应被看做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I (R)-4-苄氧基-2-甲基-I- 丁醇的合成第一步合成反应三口烧瓶中加入(R,S)-4_苄氧基-2-甲基-I-丁醇1.06g(纯度94%,5. 16mmol),无水氯仿10. 4mL,加入突光假单胞菌脂肪酶120. 6mg(20U/mg), 55°C搅拌下滴入乙酸乙烯酯1.9mL(21.3mmol)。滴加完毕后,55°C下搅拌反应2h。第二步后处理反应混合体系过滤,滤液通过减压旋转蒸发挥干溶剂,得到粗产物。用薄层色谱(TLC)检测反应进程用毛细管吸取少许粗产物和反应物(R,S)-4-苄氧基-2-甲基-I-丁醇在硅胶板上点样,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7 83(V/V),碘蒸气显色。第三步目标产物的纯化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依次使用10%乙酸乙酯/石油醚(V/V,400mL)、12%乙酸乙酯/石油醚~八,4001^)、15%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V/V,400mL),17%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V/V,400mL)。接收的各组分采用TLC检测,碘蒸气显色。第四步目标产物的结构鉴定通过FT-IR、GC-MS^1H-NMR, 13C-NMR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实施例2 (R) -4-苄氧基-2-甲基 -I- 丁醇的合成第一步合成反应三口烧瓶中加入(R,S)-4_苄氧基-2-甲基-I-丁醇0. 53g(纯度94%,2. 58mmol),无水氯仿5. 5mL,加入突光假单胞菌脂肪酶60. 5mg(20U/mg), 50°C搅拌下滴入乙酸乙烯酯lmL(ll. 2mmol)。滴加完毕后,50°C下搅拌反应L 5h。第二步后处理反应混合体系过滤,滤液通过减压旋转蒸发挥干溶剂,得到粗产物。用薄层色谱(TLC)检测反应进程用毛细管吸取少许粗产物和反应物(R,S)-4_苄氧基-2-甲基-I-丁醇在硅胶板上点样,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7 83(V/V),碘蒸气显色。第三步目标产物的纯化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依次使用10%乙酸乙酯/石油醚(V/V,200mL)、12%乙酸乙酯/石油醚~八,2001^)、15%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V/V,200mL),17%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V/V,200mL)。接收的各组分采用TLC检测,碘蒸气显色。第四步目标产物的结构鉴定通过FT-IR、GC-MS^1H-NMR, 13C-NMR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实施例3(R) -4-苄氧基-2-甲基-I- 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萜醇生物链中(R)?4?苄氧基?2?甲基?1?丁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第一步:合成反应反应容器中加入原料(R,S)?4?苄氧基?2?甲基?1?丁醇X1mol,无水氯仿X2mol,加入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X3U,A温度搅拌下滴入乙酸乙烯酯X4mol,该体系在A温度下搅拌反应时间为T小时。第二步:后处理反应混合体系过滤,滤液通过减压旋转蒸发挥干溶剂,得到粗产物。用薄层色谱(TLC)检测反应进程:用毛细管吸取少许粗产物和反应物(R,S)?4?苄氧基?2?甲基?1?丁醇在硅胶板上点样,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系统,碘蒸气显色。第三步:目标产物的纯化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硅胶柱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系统,极性由低向高洗脱,收集合并各组分并采用TLC检测,碘蒸气显色,乙酸乙酯石油醚梯度为M时洗脱部分为目标产物。第四步:目标产物的结构鉴定通过IR、GC?MS、1H?NMR、13C?NMR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鉴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萜醇生物链中(R)-4-苄氧基-2-甲基-I-丁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第一步合成反应 反应容器中加入原料(R,S)-4-节氧基-2-甲基-I-丁醇X1Iiiol,无水氯仿X2mol,加入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X3u,A温度搅拌下滴入乙酸乙烯酯X4mol,该体系在A温度下搅拌反应时间为T小时。第二步后处理 反应混合体系过滤,滤液通过减压旋转蒸发挥干溶剂,得到粗产物。用薄层色谱(TLC)检测反应进程用毛细管吸取少许粗产物和反应物(R,S)-4-苄氧基-2-甲基-I-丁醇在硅胶板上点样,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系统,碘蒸气显色。第三步目标产物的纯化 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硅胶柱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系统,极性由低向高洗脱,收集合并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章杨兰陶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