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基站及直放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7190 阅读:6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5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一端接功放管,一端接功放管的输入电源,其栅压控制芯片用于向功放管栅极供放电,漏压控制芯片用于向功放管漏极供放电,而芯片控制单元则控制两个芯片的供放电顺序,使功放管的栅极和漏极按顺序上电关电。本供电控制电路代替了人工,从而具有适用性广、可靠性高的特点,有效保护了功放管。另外,由于顺序控制在本供电控制电路内部自动完成,因此,只需一个输入电源即可实现功放管的上电和关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站和直放站,采用了上述供电控制电路后,基站和直放站内的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具有相应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功率放大器
,特别涉及一种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基站及直放站
技术介绍
GaN是第三代半导体的代表,由于其禁带宽度宽,所以由GaN材料制作的微波功率放大器(简称GaN功放管)具有工作频率高、效率高、带宽宽等优点,但现在GaN功放管的栅级电压都是负压,且栅级电压及漏极电压的开关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供电有问题极易造成功放管的损坏。GaN功放管正确的加电顺序为:①Vgs = OV (gate), Vds = OV (drain);②Vgs先达到负压值Vds再达到漏极所需电压Vgs调节到需要静流的电压值。GaN功放管的关电顺序为①关掉射频信号Vds先减小到OV Vgs再到0V。目前大多数是采用两个电源两个开关分别手动去控制栅级电压与漏极电压,这种手动控制方式的缺点 在于①手动操作效率低,只能用于实验室调试,不适用于生产;②手动操作准确性难以保证,一旦两个开关顺序错误,就有可能造成功放管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供电控制电路的缺陷,提出一种适应性广,可靠性高的功放管供电控制电路,及采用该供电控制电路的基站和直放站。本技术实施例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包括栅压控制芯片、漏压控制芯片和芯片控制单元,所述芯片控制单元为接收功放管上电指令并依次向所述栅压控制芯片发送上电信号、向所述漏压控制芯片发送上电信号、向所述栅压控制芯片发送调压信号,接收功放管关电指令并依次向所述漏压控制芯片、栅压控制芯片发送关电信号的芯片控制单元;所述栅压控制芯片为接收所述上电信号并向功放管的栅极输出负压,接收所述调压信号并将输出的负压调节到功放管所需静流的电压,接收所述关电信号并将输出的负压减小为0的栅压控制芯片;所述漏压控制芯片为接收所述上电信号并向功放管的漏极输出电压,接收所述关电信号并将输出的电压减小为0的漏压控制芯片。优选地,所述栅压控制芯片为向功放管的栅极输出负压并向所述芯片控制单元返回栅极上电完成信号的栅压控制芯片;所述芯片控制单元为接收所述栅极上电完成信号并向所述漏压控制芯片发送上电信号的芯片控制单元。优选地,所述漏压控制芯片为向功放管的漏极输出电压并向所述芯片控制单元返回漏极上电完成信号的漏压控制芯片;所述芯片控制单元为接收所述漏极上电完成信号并向所述栅压控制芯片发送调压信号的芯片控制单元。优选地,所述漏压控制芯片为将输出电压减小为0并向所述芯片控制单元返回关电完成信号的漏压控制芯片;所述芯片控制单元为接收所述关电完成信号并向所述栅压控制芯片发送关电信号的芯片控制单元。优选地,所述栅压控制芯片、漏压控制芯片和所述芯片控制单元分别与功放管的输入电源相连。本技术实施例基站,包括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还包括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所述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与所述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栅极和漏极分别相连,其内部电路结构与上述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的内部电路结构相同。本技术实施例直放站,包括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还包括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所述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与所述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栅极和漏极分别相连,其内部电路结构与上述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的内部电路结构相同。本技术实施例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供电控制电路,一端接功放管,一端接功放管的输入电源,其中栅压控制芯片用于向功放管栅极供放电,漏压控制芯片用于向功放管漏极供放电,而芯片控制单元则控制两个芯片的供放电顺序,使功放管的栅极和漏极按顺序上电关电。本供电控制电路代替了人工,从而具有适用性广、可靠性高的特点,有效保护了功放管。另外,由于顺序控制在本供电控制电路内部自动完成,因此,只需一个输入电源即可实现功放管的上电和关电。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站和直放站,采用了上述供电控制电路后,基站和直放站内的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具有相应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直放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将功放管栅极漏极的上电关电顺序控制由控制电路来实现,从而克服了人工操作的缺陷,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详细解释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与功放管(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简称)的栅极和漏极分别相连,如图I所示,包括栅压控制芯片、漏压控制芯片和芯片控制单元,三者依次相连。其中,栅压控制芯片接功放管的栅极,用于向栅极供放电,漏压控制芯片接功放管的漏极,用于向漏极供放电,而芯片控制单元则根据接收到的功放管上电指令和功放管关电指令,对两个芯片的供放电顺序作出相应的控制。三者的工作过程如下。当芯片控制单元接收到功放管上电指令后,首先向栅压控制芯片发送上电信号,再向漏压控制芯片发送上电信号,最后向栅压控制芯片发送调压信号,栅压控制芯片接到上电信号后向功放管栅极输出负压,漏压控制芯片接到上电信号后向功放管漏极输出电压,栅压控制芯片接到调压信号后将向功放管栅极输出的负压调到功放管所需静流的电压,如此,完成功放管的上电。当芯片控制单元接收到功放管关电指令后,首先向漏压控制芯片发送关电信号,再向栅压控制芯片发送关电信号。漏压控制芯片接到关电信号后将向功放管漏极输出的电压减小至0,栅压控制芯片接到关电信号后将向功放管栅极输出的负压也减小至0,如此,完成功放管的关电。芯片控制单元在先后向两个芯片发送信号时,可以设定发送时间间隔,也可以在接到上一个芯片的动作完成消息后,再向下一个芯片发送信号。因此,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栅压控制芯片在向功放管的栅极输出负压后还向芯片控制单元返回栅极上电完成信号,芯片控制单元接到栅极上电完成信号后再向漏压控制芯片发送上电信号。同样地,漏压控制芯片在向功放管的漏极输出电压后还向芯片控制单元返回漏极上电完成信号,芯片控 制单元接到漏极上电完成信号后再向栅压控制芯片发送调压信号。漏压控制芯片在将输出电压减小为0后还向芯片控制单元返回关电完成信号,芯片控制单元接到关电完成信号后再向栅压控制芯片发送关电信号。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栅压控制芯片、漏压控制芯片和所述芯片控制单元分别与功放管的输入电源相连。本技术实施例的基站,如图2所示,包括功率放大模块(功放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又包括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及其供电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与功放管的栅极和漏极分别相连,用于控制功放管栅极和漏极的上电和关电顺序,其内部结构及工作流程与上述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的内部结构及工作流程相同。本技术实施例的直放站,如图3所示,包括功率放大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又包括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及其供电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与功放管的栅极和漏极分别相连,用于控制功放管栅极和漏极的上电和关电顺序,其内部结构及工作流程与上述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的内部结构及工作流程相同。以上所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定,而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实施例进行说明。任何基于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栅压为负压的功放管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栅压控制芯片、漏压控制芯片和芯片控制单元,所述芯片控制单元为接收功放管上电指令并依次向所述栅压控制芯片发送上电信号、向所述漏压控制芯片发送上电信号、向所述栅压控制芯片发送调压信号,接收功放管关电指令并依次向所述漏压控制芯片、栅压控制芯片发送关电信号的芯片控制单元;所述栅压控制芯片为接收所述上电信号并向功放管的栅极输出负压,接收所述调压信号并将输出的负压调节到功放管所需静流的电压,接收所述关电信号并将输出的负压减小为0的栅压控制芯片;所述漏压控制芯片为接收所述上电信号并向功放管的漏极输出电压,接收所述关电信号并将输出的电压减小为0的漏压控制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战略刘江涛谢路平申超群李栋刘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