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溶液再生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3446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3:03
一种溶液再生处理装置,属于制冷空调设备领域。再生处理装置含有保温密闭封壳,以及设置在保温密闭封壳内的溶液再生单元、空气凝水单元和循环风系统。将需要再生的稀溶液喷淋在溶液再生单元内,循环风系统经过溶液再生单元后形成温度较高、含湿量较大的湿空气,再流空气凝水单元凝结出液态水,从而将稀溶液还原成浓溶液并回收了冷凝热。该装置可用于溶液喷淋式热泵、热源塔等需要使用溶液且无溶液再生功能的设备中,使溶液喷淋式热泵、热源塔等设备能够连续运行且无需配置大容量溶液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溶液再生处理装置,属于制冷空调设备领域。将需要再生的稀溶液喷淋在溶液再生单元内,循环风系统经过溶液再生单元后形成温度较高、含湿量较大的湿空气,再流空气凝水单元凝结出液态水,从而将稀溶液还原成浓溶液并回收了冷凝热。
技术介绍
能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建筑能耗的大户,并且在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有很大的份额。目前,溶液制冷空调设备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制冷空调方式,为了利用溶液来保证从空气中取热且低温环境不结霜,溶液喷淋型制冷空调设备已经广泛地被应用到溶液喷淋型热泵机、热源塔组等系统中,以保证系统的功能和高效。但是这些机组在使用的过程 中,溶液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浓度逐渐变稀,为了不影响系统的运行,需要对溶液进行再生。需溶液再生的机组中,除了少许溶液除湿机组存在自身的溶液再生装置外,目前大多数机组将使用后的稀溶液储存在溶液罐中,等到夏季或其它时间再单独进行再生。如此,机组需要配用的溶液量巨大、溶液罐体积庞大,造成资源和投资的浪费。因此,为了解决溶液再生的难题,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可附用于各类需溶液再生机组的独立溶液再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溶液再生处理装置,使用热泵机循环的冷凝热作为溶液再生的热源,适当浓度的稀溶液中的水分蒸发而得到浓溶液,保证了溶液空调设备的连续运行,勿需大容量溶液储罐,溶液使用量减少。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溶液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处理装置含有保温密闭封壳,以及设置在保温密闭封壳内的溶液再生单元、空气凝水单元和循环风系统;溶液再生单元包括冷凝器、设置在冷凝器上方的溶液喷淋器、设置在冷凝器下方的溶液槽、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稀溶液进液管和浓溶液出液管;所述的稀溶液进液管与溶液再生单元的上部相连通或与第一溶液泵的入口相连通,第一溶液泵的入口与溶液槽底部相连,出口与溶液喷淋器相连,第二溶液泵的入口与溶液槽底部相连,出口与浓溶液出液管相连;空气凝水单元包含蒸发器、设置在蒸发器下方的冷凝水池和设置在冷凝水池下部的冷凝水溢水管;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压缩机组成热泵循环;所述的循环风系统包含风机以及循环风流道;再生循环风在风机作用下,流经空气凝水单元和溶液再生单元后,再循环至空气凝水单元。该溶液再生处理装置还包含另一种形式,其特征在于循环风系统在循环风流道中还可设置空气换热器;再生循环风在风机作用下,首先进入空气换热器的一侧风道,经过空气换热器后进入空气凝水单元,流经空气凝水单元后进入空气换热器的另一侧风道,出来的循环风再经过溶液再生单元,形成循环流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①由于使用了溶液再生处理装置,不仅保证了各机组的连续使用,而且减小了使用溶液机组的溶液配量和溶液罐的大小,减少了机组的占地面积和投资。②本专利技术是一个独立的溶液再生装置,可以附加运用在各种需要进行溶液再生的机组中,方便使用和安装。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溶液再生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空气换热器的溶液再生处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其中1_溶液再生单元;2_空气凝水单元;3_保温密封壳;4_冷凝器;5_溶液喷淋器;6_溶液槽;7_第一溶液泵;8_第二溶液泵;9_稀溶液进液管;10_浓溶液出液管;11-蒸发器;12-冷凝水池;13-冷凝水溢水管;14-压缩机;15-节流装置;16_风机;17_循环风流道;18-空气换热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运行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图I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溶液再生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该溶液再生处理装置含有保温密闭封壳3,以及设置在保温密闭封壳3内的溶液再生单元I、空气凝水单元2和循环风系统;溶液再生单元I包括冷凝器4、设置在冷凝器4上方的溶液喷淋器5、设置在冷凝器4下方的溶液槽6、第一溶液泵7、第二溶液泵8、稀溶液进液管9和浓溶液出液管10 ;所述的稀溶液进液管9与溶液再生单元I的上部相连通或与第一溶液泵7的入口相连通,第一溶液泵7的入口与溶液槽6底部相连,出口与溶液喷淋器5相连,第二溶液泵8的入口与溶液槽6底部相连,出口与浓溶液出液管10相连;空气凝水单元2包含蒸发器11、设置在蒸发器11下方的冷凝水池12和设置在冷凝水池12下部的冷凝水溢水管13。冷凝器4、节流装置15、蒸发器11和压缩机14组成热泵循环;所述的循环风系统包含风机16以及循环风流道17 ;再生循环风在风机16作用下,流经空气凝水单元2和溶液再生单元I后,再循环至空气凝水单元2。当溶液需要再生时,开启压缩机14和风机16。需要再生的溶液经由稀溶液进液管9进入再生装置,经过再生形成浓溶液后由浓溶液出液管10。再生循环风在风机16作用下流经空气凝水单元2凝水回收冷凝热,冷凝水池12中的冷凝水过多时经由冷凝水溢水管13排出;此后循环风再流经溶液再生单元I被加热加湿使溶液进行再生后,再循环至空气凝水单元2。实施例二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空气换热器的溶液再生处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该溶液再生处理装置含有保温密闭封壳3,以及设置在保温密闭封壳3内的溶液再生单元I、空气凝水单元2和循环风系统;溶液再生单元I包括冷凝器4、设置在冷凝器4上方的溶液喷淋器5、设置在冷凝器4下方的溶液槽6、第一溶液泵7、第二溶液泵8、稀溶液进液管9和浓溶液出液管10 ;所述的稀溶液进液管9与溶液再生单元I的上部相连通或与第一溶液泵7的入口,第一溶液泵7的入口与溶液槽6底部相连,出口与溶液喷淋器5相连,第二溶液泵8的入口与溶液槽6底部相连,出口与浓溶液出液管10相连;空气凝水单元2包含蒸发器11、设置在蒸发器11下方的冷凝水池12和设置在冷凝水池12下部的冷凝水溢水管13。冷凝器4、节流装置15、蒸发器11和压缩机14组成热泵循环;所述的循环风系统包含风机16、循环风流道17以及空 气换热器18 ;再生循环风在风机16作用下,首先进入空气换热器18的一侧风道,经过空气换热器18后进入空气凝水单元2,流经空气凝水单元2后进入空气换热器8的另一侧风道,出来的循环风再经过溶液再生单元1,形成循环流动。当溶液需要再生时,开启压缩机14和风机16。需要再生的溶液经由稀溶液进液管9进入再生装置,经过再生形成浓溶液后由浓溶液出液管10。再生循环风在风机16作用下流经至空气换热器18的一侧风道后,经过空气凝水单元2凝水回收冷凝热,冷凝水池12中的冷凝水过多时经由冷凝水溢水管13排出;此后循环风再流经至空气换热器8的另一侧风道后,经过溶液再生单元I被加热加湿使溶液进行再生后,再循环至空气凝水单元2。权利要求1.一种溶液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处理装置含有保温密闭封壳(3),以及设置在保温密闭封壳(3)内的溶液再生单元(I)、空气凝水单元(2)和循环风系统;溶液再生单元(I)包括冷凝器(4)、设置在冷凝器(4)上方的溶液喷淋器(5)、设置在冷凝器(4)下方的溶液槽(6 )、第一溶液泵(7 )、第二溶液泵(8 )、稀溶液进液管(9 )和浓溶液出液管(10 );所述的稀溶液进液管(9)与溶液再生单元(I)的上部相连通或与第一溶液泵(7)的入口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液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生处理装置含有保温密闭封壳(3),以及设置在保温密闭封壳(3)内的溶液再生单元(1)、空气凝水单元(2)和循环风系统;溶液再生单元(1)包括冷凝器(4)、设置在冷凝器(4)上方的溶液喷淋器(5)、设置在冷凝器(4)下方的溶液槽(6)、第一溶液泵(7)、第二溶液泵(8)、稀溶液进液管(9)和浓溶液出液管(10);所述的稀溶液进液管(9)与溶液再生单元(1)的上部相连通或与第一溶液泵(7)的入口相连通,第一溶液泵(7)的入口与溶液槽(6)底部相连,出口与溶液喷淋器(5)相连,第二溶液泵(8)的入口与溶液槽(6)底部相连,出口与浓溶液出液管(10)相连;空气凝水单元(2)包含蒸发器(11)、设置在蒸发器(11)下方的冷凝水池(12)和设置在冷凝水池(12)下部的冷凝水溢水管(13);冷凝器(4)、节流装置(15)、蒸发器(11)和压缩机(14)组成热泵循环;所述的循环风系统包含风机(16)以及循环风流道(17);再生循环风在风机(16)作用下,流经空气凝水单元(2)和溶液再生单元(1)后,再循环至空气凝水单元(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庭石文星王宝龙李宁李筱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