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枢转的儿童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075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6:22
一种汽车座椅(10),包括可安装到汽车座椅上的基座单元(12),和安装到基座单元(12)上的座椅单元(14)。第一及第二枢轴机构(26和28)设置在汽车座椅(10)的相对侧上。第一及第二枢轴机构(26和28)各包括连接到座椅单元(14)的第一部分(29),和连接到基座单元(12)上且枢转连接到第一部分(29)上的第二部分(31)。第一及第二枢轴机构(26和28)上各设置一个释放机构,以便将枢轴机构的第一部分(29)从枢轴机构的第二部分(31)脱离。当第一枢轴机构(26)的第一部分(29)与第一枢轴机构(26)的第二部分(31)脱离时,座椅单元(14)相对于基座单元(12)绕第二枢轴机构(28)枢转。当第二枢轴机构(28)的第一部分(29)与第二枢轴机构(28)的第二部分(31)脱离时,座椅单元(14)相对于基座单元(12)绕第一枢轴机构(26)枢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婴儿和儿童的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通常儿童必须坐在专门设计的汽车座椅中,直到他们足够大而能够坐在标准座椅中。这种座椅通常具有安全带式腰带(harness type belt),其接合在儿童前面的带扣中。虽然在意外情况下儿童座椅增加了安全性,但是将儿童放在汽车座椅中并且正确地安装安全带可能很难,因为这需要穿到儿童前面来操作安全带和带扣。当汽车座椅位于后座中间时,这就尤其困难。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其旨在克服,至少部分克服将儿童固定在汽车座椅中 所遇到的上述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 一个可安装到汽车座椅上的基座单元; 一个安装到基座单元上的座椅单元; 靠近汽车座椅第一侧的第一枢轴机构,其包括连接到座椅单元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到基座单元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可枢转安装到所述第二部分上,从而座椅单元可绕基座单元枢转; 靠近汽车座椅第二侧的第二枢轴机构,其包括连接到座椅单元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到基座单元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可枢转安装到所述第二部分上,从而座椅单元可绕基座单元枢转;和 在第一及第二枢轴机构上各设置的一个释放机构,以便将枢轴机构的第一部分从枢轴机构的第二部分脱离; 其中,当第一枢轴机构的第一部分与第一枢轴机构的第二部分脱离时,座椅单元相对于基座单元绕第二枢轴机构枢转,当第二枢轴机构的第一部分与第二枢轴机构的第二部分脱离时,座椅单元相对于基座单元绕第一枢轴机构枢转。优选的是,基座单元和座椅单元各包括一个基座壁和一个后壁,其中,第一枢轴机构将基座单元的后壁连接到座椅单元的靠近其第一侧的后壁,第二枢轴机构将基座单元的后壁连接到座椅单元的靠近其第二侧的后壁。优选的是,第一及第二枢轴机构各允许座椅单元相对于基座单元绕垂直轴线枢转。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及第二枢轴机构的第一部分包括一个垂直朝向的汽缸,各第一及第二枢轴机构的第二部分包括位于汽缸上方的上端构件和位于汽缸下方的下端构件,其中,上端及下端构件可拆卸地接合于汽缸。优选的是,各第一及第二枢轴机构进一步包括汽缸内靠近其上端的第一活塞; 汽缸内靠近其下端的第二活塞; 汽缸上端及下端中的孔;和 上端及下端构件中的凹槽; 其中,活塞各自可在延伸位置和活塞缩到汽缸中的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延伸位置中,活塞贯穿孔而进入上端及下端构件中的凹槽内。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端及下端构件各包括一个与汽缸同轴定位的圆柱形构件,其直径与汽缸直径相同。优选的是,上端及下端构件中的凹槽设置在其靠近汽缸的端部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塞连接到第一臂构件的第一端,第二活塞连接到第二臂构件的第一端,第一及第二臂构件的第二端各连接到安装于靠近汽缸中点的枢转销上的 互连构件的一端,从而第一活塞相对于汽缸的或者向内或者向外的运动导致第二活塞的相应运动。优选的是,释放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上端构件上以便将第一汽缸从延伸位置推到缩回位置的致动器。致动器优选地包括按钮,该按钮具有可靠近上端构件上方的上端和接收在凹槽中的下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按钮可在按钮无法被压下的锁定位置和按钮可被压下以便接合第一活塞的解锁位置之间旋转。按钮可包括在其侧部的肋状物,其可接收在凹槽的对应切口中,这样,按钮只有在肋状物与切口对齐时才能向下压入凹槽中。优选的是,活塞被弹簧偏置(spring biased)以便朝其延伸位置运动。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活塞包括一个或多个从其侧部径向延伸的导向凸缘,该导向凸缘与汽缸的内表面接合,以便将活塞导入汽缸端部中的孔内。优选的是,端部构件包括靠近凹槽的倾斜边缘(angled edges),这样,当座椅单元转回朝前位置时,活塞与所述倾斜边缘接合,从而将活塞推回至缩回位置。附图说明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例子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 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的上部透视 图2a是图I汽车座椅的俯视图,其中,座椅单元固定在朝前的位置中; 图2b是沿线A-A截取的图2a的汽车座椅的横截面 图3是图I的汽车座椅在锁定的朝前位置时的透视图,其中,切除了部分座椅单元以显示枢轴机构; 图4a是图I的汽车座椅锁定在朝前位置时的俯视 图4b是图I的汽车座椅在朝左位置时的俯视 图4c是图I的汽车座椅在朝右位置时的俯视 图5a是图I的汽车座椅解锁在朝前位置时的俯视 图5b是沿线B-B截取的图5a的汽车座椅的横截面 图6是图I的汽车座椅在解锁的朝前位置时的透视图,其中,切除了部分座椅单元以显示枢轴机构; 图7a是图I的汽车座椅旋转到朝左位置时的俯视图;图7b是沿线C - C截取的图7a的汽车座椅的横截面图;和 图8是图I的汽车座椅在朝左位置时的透视图,其中,切除了部分座椅单元以显示枢轴机构。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其显示了包括一个基座单元 12和一个座椅单元14的汽车座椅10。基座单元12通常包括一个基座壁16和一个后壁18。基座壁16使用时搁在车辆座椅上,后壁18倚靠在车辆座椅背上。基座单元12可以以已知的方式安装在车辆座椅上。基座单元12包括用于接收车辆的安全带(未显示)的狭槽21,并提供另一根带子(未显示)以便将后壁18的上端与车辆的连接点连接。座椅单元14包括一个胶囊式座椅,婴儿或小孩可坐在其中。座椅单元14还包括一个基座壁17和一个后壁19。座椅单元14的基座壁17位于基座单元12的基座壁16的上方,且通常与其平行。座椅单元14的后壁19位于基座单元12的后壁18的前方,且通常与其平行。座椅单元14还包括弧形侧壁20,以便在儿童坐在座椅单元14中时部分包裹儿童的侧面,从而提供克服侧向运动的稳定性。座椅单元14包括填充物22和安全带24。安全带24是已知的类型,其具有一对越过儿童双肩并且连接到儿童前方的带扣上的肩带。带扣25固定到另一根带子上,该带子从座椅单元14的基座壁17向上伸出在儿童使用着的两腿之间。座椅单元14枢转安装到基座单元12上,以使得座椅单元可从朝前位置(如图I所示)枢转到朝左位置(如图4b所示)或朝右位置(如图4c所示)。座椅单元14可绕通常垂直于以及平行于基座单元12的后壁18的轴线枢转。在朝前位置中,座椅单元14的基座壁17位于基座单元12的基座壁16的上方且通常与其平行,座椅单元14的后壁19位于基座单元12的后壁18的前方且通常与其平行。座椅单元14可锁定在朝前位置中。在朝左位置中,座椅单元14绕垂直轴枢转,从而座椅单元14指向左边(当从前面看时)。在朝右位置中,座椅单元14绕垂直轴枢转,从而座椅单元14指向右边(当从前面看时)。座椅单元14在靠近其第一侧设有连接基座单元12的后壁18与座椅单元14的后壁19的第一枢轴机构26,在靠近其相对的第二侧设有连接基座单元12的后壁18与座椅单元14的后壁19的第二枢轴机构28。座椅单元14可通过第一及第二枢轴机构26和28枢转连接到基座单元14,从而座椅单元14可绕第一或第二枢轴机构26和28枢转。第一枢轴机构26包括连接到座椅单元14的第一部分29,和连接到基座单元12的第二部分31。第一枢轴机构26的第一部分29可枢转连接到第二部分31,以便提供座椅单元14和基座单元12之间的枢转连接。第二枢轴机构28包括连接到座椅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蒂芬·威廉·拉滕伯里爱德华·约瑟夫·库里
申请(专利权)人:斯蒂芬·威廉·拉滕伯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