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07181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2:48
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属于存放多辆车的车库技术领域,包括垂直机构和平移机构,所述垂直机构包括配合安装有间隔排列的支架齿的垂直运输电梯,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配合安装有间隔排列的托架齿的载车台;所述支架齿和托架齿交错穿接配合。本立体车库的车辆存取简单方便,均为无拐弯的直行方式,单车进出时间短。交换装置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安全性能高,可以创建多层停车位,存容量大,空间利用率高,且成本低,易于大范围推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存放多辆车的车库
,具体涉及一种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车辆拥有量的增速加快,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地制宜地增加路面停车泊位的数量,把路边闲置地块或小区内 广场作为停车场,可缓解停车难问题,但增加的泊车位的数量始终有限,且易造成路面拥挤。一般情况下,机械式立体车库的占地面积为平面场地的1/2至1/25,空间利用率比建筑物自走式停车库提高75%以上,因此,发展立体车库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优选方案。目前,机械式立体车库是中小型车库的主要型式,传统机械式立体车辆交换装置有翻板式、旋转式或承重板平面移动方式,翻板式和旋转式只能应用小型立体车库,车位较少,一般不超过8个。而承重板平面移动式在车辆交换方面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1、移动一辆车需移动多辆车,能量消耗大;2、移动线路较长,车辆出库时间较长;3、运行机构较复杂,多辆车同时出库时有矛盾。且传统机械式立体车辆交换装置中,载车板结构复杂、笨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包括垂直机构和平移机构。所述垂直机构包括配合安装有间隔排列的支架齿的垂直运输电梯,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配合安装有间隔排列的托架齿的载车台;所述支架齿和托架齿交错穿接配合。所述垂直运输电梯包括两侧的支架及固定于支架内侧并间隔排列的支架齿;所述的载车台包括托架及固定于托架外侧并间隔排列的托架齿;所述支架齿和托架齿交错穿接配合。所述垂直运输电梯还包括由支撑柱、支撑板构成的支撑架,所述支架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支撑柱。所述支撑板两侧设置有加强筋。与现有产品相比,本技术在平移机构和垂直机构相交时,采用梳式结构进行交换。车辆入库时,垂直机构动作,车辆上升至库位平面处,平移机构承接后将车辆平移至库位,从而实现立体车库的车辆入库。车辆出库时,平移机构到达垂直机构交会处,垂直机构与平移机构进行梳式承接,平移机构移出入库,车辆由垂直机构齿梳承接,垂直机构将车辆带出库位,实现车辆出库。故车辆的存取简单方便,均为无拐弯的直行方式,单车进出时间短。本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安全性能高,可以创建多层停车位,存容量大,空间利用率高,且成本低,易于大范围推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全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半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垂直运输电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垂直运输电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垂直运输电梯,11-支架,12-支架齿,13-支撑柱、14-支撑板,2-载车台,21-托架,22-托架齿,A、B、C-立体车库库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包括垂直机构和平移机构。垂直机构包括垂直运输电梯1,垂直运输电梯I包括位列两侧的支架11及固定于支架11内侧并间隔排列的支架齿12。平移机构包括载车台2,载车台2包括托架21及固定于托架21外侧并间隔排列的托架齿22。支架齿12和托架齿22交错穿接配合,支架齿12可以从间隔排列的托架齿22之间通过,托架齿22可以从间隔排列的支架齿12之间穿过。间隔排列的支架齿12和托架齿22配合形成梳式结构,车辆通过梳式结构进行交换。并且间隔排列的支架齿12和托架齿22形成高低不平的凹槽和凸起,具有防滑的作用。如图3和图4所示,前述垂直运输电梯I还包括四角配合安装有支撑柱13的支撑板14,前述支架11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支撑柱13。支撑柱13和支撑板14相互配合,形成垂直运输电梯I的支撑架,起到支撑整个垂直运输电梯I的作用。支撑板14位于支架齿12的下方或上方均可,都可以发挥支撑板14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4位于支架齿12的下方。载车台2两侧的镂空结构,方便载有车辆的载车台2出入。前述支撑板14两侧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可提高支撑板14的强度。实施例一的梳式结构采用全齿结构,前述支架I两侧布满间隔排列的支架齿12,所述托架21两侧布满间隔排列的托架齿22。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的梳式结构采用半齿结构,支架11两侧端部配合安装有支架齿12,中部未安装有支架齿12。所述托架21两侧端部配合安装有托架齿22,中部未安装有托架齿22。实施例二在发挥了梳式结构的功效时,节省了材料,降低了车辆交换装置的重量,节约成本,提闻功效。实施例二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车辆入库至位置A)车辆停放使用时,车辆驶入立体车库垂直运输电梯I中,垂直运输电梯支架齿12承载车辆。车辆上行垂直运输电梯I在主机作用下垂直运行至立体车库库位平面处。载车台2在传动装置作用下从A位置移到立体车库垂直运输电梯I中,置于B位置,处于垂直运输电梯I的支架齿12下方。在前述的两个实施例中,此时,载车台2位于支架齿12下方、支撑板14上方。机构交换垂直运输电梯I短距离下行,将车辆置漏齿于载车台2的托架齿22上,实现车辆交换。车辆平移载有车辆的载车台2,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从B位置移到立体车库库位A位置,实现车辆入库。车辆出库的过程和车辆入库的过程相反,不再赘述。本技术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产品 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包括垂直机构和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机构包括配合安装有间隔排列的支架齿(12)的垂直运输电梯(1),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配合安装有间隔排列的托架齿(22)的载车台(2);所述支架齿(12)和托架齿(22)交错穿接配合。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运输电梯(I)包括两侧的支架(11)及固定于支架(11)内侧并间隔排列的支架齿(12);所述的载车台(2)包括托架(21)及固定于托架(21)外侧并间隔排列的托架齿(22);所述支架齿(12)和托架齿(22)交错穿接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运输电梯(I)还包括由支撑柱(13)、支撑板(14)构成的支撑架,所述支架(11)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支撑柱(1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4)两侧设置有加强筋。专利摘要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属于存放多辆车的车库
,包括垂直机构和平移机构,所述垂直机构包括配合安装有间隔排列的支架齿的垂直运输电梯,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配合安装有间隔排列的托架齿的载车台;所述支架齿和托架齿交错穿接配合。本立体车库的车辆存取简单方便,均为无拐弯的直行方式,单车进出时间短。交换装置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安全性能高,可以创建多层停车位,存容量大,空间利用率高,且成本低,易于大范围推广。文档编号E04H6/22GK202493062SQ20122009413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4日专利技术者章关森 申请人:浙江凯达奔克起重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立体车库的车辆交换装置,包括垂直机构和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机构包括配合安装有间隔排列的支架齿(12)的垂直运输电梯(1),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配合安装有间隔排列的托架齿(22)的载车台(2);所述支架齿(12)和托架齿(22)交错穿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关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达奔克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