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防扭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塔式起重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06405 阅读:4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丝绳防扭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塔式起重机,其中,钢丝绳防扭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绕绳接头以及推力轴承,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各自具有侧壁和位于侧壁的第一端的底壁,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底壁彼此相对并通过中心连接轴连接,推力轴承设置在第一连接头或第二连接头的底壁与中心连接轴的相应端之间;第一连接头的侧壁的第二端与绕绳接头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头的侧壁的第二端为固定端;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锁紧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丝绳防扭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塔式起重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全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双起升钢丝绳的安装需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丝绳防扭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塔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如图I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塔式起重机钢丝绳防扭装置中,与钢丝绳连接位置采用的是鸡心环11,耳座12通过螺栓16与横梁13连接,这种结构占用空间较大,起升钢丝绳臂尖固定以及安全稳定性较差;现有技术中的推力轴承15安装位置采用横梁结构,先将推力轴承15安装在横梁13上,再将其固定在支板14上,这种结构安装复杂,且占用空间较大。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钢丝绳防扭装置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且安全稳定性 较差,难以满足双起升钢丝绳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安全可靠的钢丝绳防扭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塔式起重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塔式起重机中的钢丝绳防扭装置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且安全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双起升钢丝绳的安装需求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钢丝绳防扭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绕绳接头以及推力轴承,其中,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各自具有侧壁和位于侧壁的第一端的底壁,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底壁彼此相对并通过沿钢丝绳防扭装置的纵向轴线延伸的中心连接轴连接,推力轴承设置在第一连接头或第二连接头的底壁与中心连接轴的相应端之间;第一连接头的侧壁的第二端与绕绳接头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头的侧壁的第二端为固定端;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锁紧部件。进一步地,绕绳接头为楔形接头,楔形接头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在第一连接头的侧壁的第二端。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头的侧壁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第二连接头的侧壁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二侧板,楔形接头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在两块第一侧板之间。进一步地,两块第一侧板在位于其第二端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压板,楔形接头通过第二压板和第一销轴连接在两块第一侧板之间。进一步地,中心连接轴为第一螺栓。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头的底壁上设置有轴承安装套,轴承安装套上设置有轴承安装孔,轴承安装孔的朝向远离第二连接头的一端为开放端,推力轴承安装于轴承安装孔内,轴承安装孔的开放端设置有压块。进一步地,锁紧部件为第二螺栓,一个或多个第二螺栓设置于至少一个第二侧板上,在第一侧板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螺纹孔,其中,第二螺栓中的螺母焊接在第二侧板上。进一步地,第二侧板外侧面上设置有一块或多块锁板,锁板之间通过焊接叠置于第二侧板的外侧面上,其中,直接焊接于第二侧板外侧面上的锁板为第一锁板,最外侧的为第二锁板,第二锁板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头上,第二端延伸至第一侧板的外侧,第二螺栓设置于第二锁板上的与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头的侧壁的位于上方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钻油杯孔。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塔式起重机,具有钢丝绳防扭装置,其中,钢丝绳防扭装置是上述的钢丝绳防扭装置。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塔式起重机,具有用于安装双起升钢丝绳的装置,两套的钢丝绳防扭装置设置于用于安装双起升钢丝绳的装置上,其中,两套钢丝绳防扭装置平行设置于用于安装双起升钢丝绳的装置上,且分别位于两个第二连接头上的第二螺栓分别对 称设置于两个第二连接头上。本技术的钢丝绳防扭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塔式起重机,去除了横梁结构,将推力轴承直接安装在第一连接头上,并通过中心连接轴将第一连接头的底壁和第二连接头的底壁连接,进而通过第二连接头的第二端端部与起重臂臂尖连接在一起。采用本技术的结构不但节省了如图I中所示的支板14以及耳座12与支板14之间的空隙所占用的横向空间,而且结构简单,安全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双起升钢丝绳的安装需求。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钢丝绳防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的钢丝绳防扭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平行排列的两套本技术的钢丝绳防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钢丝绳防扭装置的仰视图;以及图5示出了图3中的钢丝绳防扭装置的沿横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如图3和图5所示,提供的钢丝绳防扭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头23、第二连接头25、绕绳接头以及推力轴承24,其中,第一连接头23和第二连接头25各自具有侧壁和位于侧壁一端的底壁,第一连接头23和第二连接头25的底壁彼此相对并通过沿钢丝绳防扭装置的纵向轴线延伸的中心连接轴连接,推力轴承24设置在第一连接头23或第二连接头25的底壁与中心连接轴的相应端之间;第一连接头23的侧壁的第二端与绕绳接头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头25的侧壁的第二端为固定端;第一连接头23和第二连接头25之间设置有锁紧部件。本技术的钢丝绳防扭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去除了横梁,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全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双起升钢丝绳的安装需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3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钢丝绳防扭装置中的绕绳接头为楔形接头21,楔形接头21通过第一销轴22连接在第一连接头23的侧壁的第二端。本技术采用楔形接头21加绳夹的固定单根钢丝绳结构来固定钢丝绳,相比于采用老式的鸡心环加绳夹固定钢丝绳的结构来说钢丝绳的固定更加可靠,装置的安全稳定性更高。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头23的侧壁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第二连接头25的侧壁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二侧板,楔形接头21通过第一销轴22连接在两块第一侧板之间。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装置的安全稳定性并且使装置的安装更加方便,如图3和图5所示,两块第一侧板在位于其第二端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压板210,楔形接头通过第二压板210和第一销轴22连接在两块第一侧板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3和图5所不,中心连接轴为第一螺栓2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头23的底壁上设置有轴承安装套,轴承安装套上设置有轴承安装孔,轴承安装孔的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头25的一端为开放端,推力轴承24安装于轴承安装孔内,轴承安装孔的开放端设置有压块27。本技术在安装时,首先将推力轴承24通过轴承安装孔的开放端安装在轴承安装套内,再用第一压板27压住推力轴承24,然后将第一螺栓26安装在轴承安装套内,进而将第一连接头23和第二连接头25之间以及推力轴承24与第一连接头23之间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3和图5所示,锁紧部件为第二螺栓28,第二螺栓28设置于第二侧板上,在第一侧板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螺纹孔,其中,第二螺栓28中的螺母焊接在第二侧板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侧板外侧面上设置有两块锁板,锁板之间通过焊接叠置于第二侧板的外侧面上,其中,直接焊接于第二侧板外侧面上的锁板为第一锁板211,靠外侧的为第二锁板212,第二锁板212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头25上,第二端延伸至第一侧板的外侧,第二螺栓28设置于第二锁板212上的与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上。本技术在使用时,将第二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丝绳防扭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头(23)、第二连接头(25)、绕绳接头以及推力轴承(2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23)和所述第二连接头(25)各自具有侧壁和位于侧壁的第一端的底壁,所述第一连接头(23)和所述第二连接头(25)的底壁彼此相对并通过沿钢丝绳防扭装置的纵向轴线延伸的中心连接轴连接,所述推力轴承(2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头(23)或所述第二连接头(25)的底壁与所述中心连接轴的相应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头(23)的侧壁的第二端与所述绕绳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25)的侧壁的第二端为固定端;所述第一连接头(23)和所述第二连接头(25)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锁紧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圣平单石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