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以及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0585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1:26
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铁损并确保分割定子铁芯的紧固力的定子。大致中空圆筒状的定子(140)具备:多个分割定子铁芯(141),其在定子(140)的周向(DR1)上互相相邻地配置,具有定子(140)的径向(DR2)外侧的外表面(142);和弯曲部件(151),其与分割定子铁芯(141)个数相同,在周向(DR1)上延伸,具有向外表面(142)凸出地弯曲的凸形状部(154),与外表面(142)接触,向定子(140)的径向(DR2)内侧按压外表面(1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子以及旋转电机,特别涉及具备多个分割定子铁芯的定子与具备该定子的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与多个分割定子铁芯相关的各种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118634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分割铁芯与安装于该分割铁芯的外周的环,在相邻的分割铁芯彼此的结合部具备至少2个以上突出部与至少I个以上空隙部。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9-15326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结构,一种具备定子铁芯的无刷电机,该定子铁芯具备多个齿,在其外周面凹陷设置有沿着轴向延伸的减轻重量部,定子铁芯是集成分割铁芯而成的,被压入固定于壳体内,在壳体内的内周面沿着轴向形成有切槽。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259581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提出一种定子,其中在各分割铁芯的轭部的电机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部,并且在保持环的内周面设置有嵌合于该凹部的多个凸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11863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153268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7-2595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日本特开2009-118634号公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定子中,多个分割定子铁芯通过均匀接触于其外周面的冷缩套装环而紧固。从该环向分割定子铁芯作用的应力值在分割定子铁芯的外周面整体平均较高,铁损变大。在压缩应力施加于分割定子铁芯的部分铁损增大,所以由于从外周侧向分割定子铁芯整体平均地施加应力,分割定子铁芯整体的铁损增大。另一方面,在如日本特开2009-153268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定子那样环的一部分接触于分割定子铁芯的外周面的情况下,铁损降低,但存在环难以对分割定子铁芯作用紧固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进行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铁损的降低与分割定子铁芯的紧固力的确保的定子。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的定子,是大致中空圆筒状的定子,具备多个分割定子铁芯。分割定子铁芯在定子的周向上互相相邻地配置。分割定子铁芯具有定子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定子还具备与分割定子铁芯相同个数的弯曲部件。弯曲部件在周向上延伸。弯曲部件具有向外表面凸出地弯曲的凸形状部。弯曲部件与外表面接触,向定子的径向内侧按压外表面。在上述定子中,优选在分割定子铁芯的外表面形成有凹部。弯曲部件的凸形状部被收纳于凹部,在凹部的内侧与外表面接触。在上述定子中,优选凹部形成于分割定子铁芯的外表面的周向的中央部。在上述定子中,优选弯曲部件在定子的轴向上延伸。 在上述定子中,优选还具备连结多个弯曲部件的连结部件。弯曲部件具有轴向端部,配置成轴向端部不与分割定子铁芯接触。连结部件结合于轴向端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电机具备旋转轴,其设置成能够旋转;转子,其固定设置于旋转轴;和上述任意的定子,其配置于转子的周围。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定子,能够降低铁损,并且能够确保分割定子铁芯的紧固力。附图说明图I是用于对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包括转子的旋转电机的车辆的驱动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2表示图I所示的旋转电机的概略结构的侧剖图。图3是从旋转中心线方向俯视的定子的俯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一组分割定子铁芯与弯曲部件的分解图。图5是表示将实施方式I的定子收纳于壳体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表示弯曲部件与连结部件的结构体的结构的展开图。图7是表示作用于分割定子铁芯的应力与磁通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同一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其说明不再重复进行。(实施方式I)图I是用于对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包括转子120的旋转电机2200的车辆的驱动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在图I中,表示用于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搭载于车辆的旋转电机2200驱动的电气电路。参照图1,P⑶(功率控制单元)2700包含转换器2710,变换器2720,控制装置2730,电容器C1、C2,电源线PLl PL3和输出线2740U、2740V、2740W。转换器2710连接于蓄电池3000与变换器2720之间,变换器2720经由输出线2740U、2740V、2740W与旋转电机2200连接。连接于转换器2710的蓄电池3000为例如镍氢和/或锂离子等的二次电池。蓄电池3000将产生的直流电压向转换器2710供给,另外通过从转换器2710接受的直流电压而充电。转换器2710包括功率晶体管Ql、Q2、二极管Dl、D2和电抗器L。功率晶体管Q1、Q2串联连接于电源线PL2、PL3之间,在基极接受来自控制装置2730的控制信号。二极管Dl、D2分别连接于功率晶体管Ql、Q2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使得电流分别从功率晶体管QU Q2的发射极侧向集电极侧流动。电抗器L,其一端连接于与蓄电池3000的正极连接的电源线PLl,另一端连接于功率晶体管Q1、Q2的连接点。该转换器2710使用电抗器L将从蓄电池3000接受的直流电压升压,将该升压后的升压电压向电源线PL2供给。另外,转换器2710将从变换器2720接受的直流电压降压而将蓄电池3000充电。变换器2720包括U相臂2750U、V相臂2750V、W相臂2750W。各相臂被并联连接于电源线PL2、PL3之间。U相臂2750U包含串联连接的功率晶体管Q3、Q4,V相臂2750V包含串联连接的功率晶体管Q5、Q6,W相臂2750W包含串联连接的功率晶体管Q7、Q8。二极管D3 D8分别连接于功率晶体管Q3 Q8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使得电流分别从功率晶体管Q3 Q8的发射极侧向集电极侧流动。而且,各相臂中的各功率晶体管的连接点,经由输出线2740U、2740V、2740W分别连接于作为电动发电机的旋转电机2200的各相线圈的中性点相反侧。变换器2720基于来自控制装置2730的控制信号,将从电源线PL2接受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而向旋转电机2200输出。另外,变换器2720对由旋转电机2200产生的交流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而向电源线PL2供给。电容器Cl连接于电源线PL1、PL3之间,将电源线PLl的电平平滑化。另外,电容器C2连接于电源线PL2、PL3之间,将电源线PL2的电平平滑化。控制装置2730基于电机转矩指令值、旋转电机2200的各相电流值以及变换器2720的输入电压来运算旋转电机2200的各相线圈电压,基于其运算结果生成将功率晶体管Q3 Q8导通/截止的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而向变换器2720输出。 另外,控制装置2730基于上述的电机转矩指令值以及电机转速来运算用于使变换器2720的输入电压最佳化的功率晶体管Q1、Q2的占空比,基于其运算结果生成将功率晶体管Ql、Q2导通/截止的PWM信号而向转换器2710输出。进而,控制装置2730为了将由旋转电机2200发电所得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而将蓄电池3000充电,而控制转换器2710以及变换器2720中的功率晶体管Ql Q8的开关工作。在PCU2700,转换器2710基于来自控制装置2730的控制信号,将从蓄电池3000接受的直流电压升压而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藤康浩奥村正雄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