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0531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胶装置,包括四氟套筒、硅胶底座、锁紧螺母以及真空袋膜;所述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嵌套在四氟套筒上,四氟套筒穿过真空袋膜,部分真空袋膜位于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解决了风电市场生产叶片时,注胶口不统一,不规范,工艺效率较低的问题,填补了市场上的空白;实现预制注胶口,快速布放,提高生产效率;密封性好,避免了目前直接用密封胶条封真空袋膜时易造成的漏气现象;采用硅胶材质的底座,可随着接触面的形状变型,更好的贴附在铺层上,适应各种产品外形;设计合理,注胶口内树脂流道结构采用易于脱模的锥形结构,材料主要采用自脱模硅胶和四氟,易于清理,且可重复利用;使用方便,功能性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胶设备,特别是应用于风电行业模具、叶片产品等使用真空导入工艺进行生产的一种注胶装置
技术介绍
风电模具和叶片产品生产时的玻璃钢积层主要采用真空导入工艺完成,该工艺过程需要将树脂通过注胶口导入到真空袋膜形成的密闭空腔内,而且由于叶片产品面积较大,一般需数个至十数个注胶口。目前市场上,一般采用在三通上用密封胶条粘接真空袋膜并密封的方式作为注胶口。其缺点在于I)布放位置有要求,需要将三通放置在铺层上,如果铺层面较异型,则较难放置稳 妥。2)布放时操作较复杂,需要固定好三通后,在一端缠绕密封胶条,再将真空袋膜覆在密封胶条上进行密封,费时费工。3)真空袋膜与密封胶条不是平面接触,真空袋膜会打褶,易漏气,影响工艺过程和产品质量。4)真空袋膜与金属三通直接接触,易被三通上的锋利处刮破,造成漏气。5)注胶时,开关需使用大力钳夹持管路进行开关控制,易损伤管路,且操作不便。6)产品固化后,脱模时,三通内的残存树脂不易清除,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注胶装置,包括四氟套筒、硅胶底座、锁紧螺母以及真空袋膜;所述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嵌套在四氟套筒上,四氟套筒穿过真空袋膜,部分真空袋膜位于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之间。本技术中,所述真空袋膜与一真空泵连通,用于将真空袋膜抽真空,提高注胶速度和质量,真空泵采用市场上销售的各类型号的都可以,连接方式无特殊要求。当然也可以让胶水自动注入不连接真空泵。本技术中,所述四氟套筒上设有球阀,便于快速开闭四氟套筒从而控制注胶进程。本技术中,所述四氟套筒顶端设有快插,便于尽快地转接外部注胶管。本技术中,所述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之间设有硅胶垫,用于防止真空袋膜磨损。本技术中,所述硅胶底座的底面设有注胶槽,优选为十字形,从而有利于胶水在真空袋膜内快速均匀的展开。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有益效果本技术解决了风电市场生产叶片时,注胶口不统一,不规范,工艺效率较低的问题,填补了市场上的空白;实现预制注胶口,快速布放,提高生产效率;密封性好,避免了目前直接用密封胶条封真空袋膜时易造成的漏气现象;采用硅胶材质的底座,可随着接触面的形状变型,更好的贴附在铺层上,适应各种产品外形;结构设计合理,材料主要采用自脱模硅胶和四氟,易于清理,且可重复利用;使用方便,功能性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图I为本技术所述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装置的底部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注胶装置,包括四氟套筒5、硅胶底座I、锁紧螺母3以及真空袋膜8 ;所述硅胶底座I和锁紧螺母3嵌套在四氟套筒5上,四氟套筒穿过真空袋膜,部分真空袋膜位于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之间。所述真空袋膜与一真空泵(图中未示出)连通。所述四氟套筒上设有球阀4。所述四氟套筒顶端设有快插6,快插可连接外部进胶管7。所述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之间设有硅胶垫2。如图2所示,硅胶底座I的底部可开有十字形注胶槽12,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使用本技术时,真空袋膜8包覆在待注胶产品10上,待注胶产品10设置在模具11上,真空袋膜8各边密封在模具11上,胶水依次经过进胶管7、快插6、十字形注胶槽12在真空袋膜8中均匀流淌,侵润到注胶产品10上,如图I中部位9为依据注胶的部分。本技术铺放真空袋膜时,将对应位置剪出小孔,四氟套筒从孔处伸出,使真空袋膜铺放在硅胶底座上;将硅胶垫和锁紧螺母套在真空袋膜上,并锁紧,以保证密封效果。将球阀开关拧到关闭状态,并将进胶管路插到快插内。注胶前,检查真空袋膜密封情况时,保持球阀开关在关闭状态;可以注胶时,打开球阀开关,即可开始注胶;注胶结束后,将球阀开关关闭,保持密封;固化后脱模时,将进胶管拔出,拧下硅胶垫和锁紧螺母,即可将注胶口取出,清理残余树脂后备用。实施例如附图说明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注胶装置,包括硅胶底座I、硅胶垫2、锁紧螺母3、销钉式金属球阀4 (图3未示出)、四氟套筒5和快插6 (图3未示出),所述硅胶底座I套嵌在四氟套筒5上,在四氟套筒5的下部外侧有螺纹,并套有硅胶垫2和锁紧螺母3。当将硅胶底座I放置在指定位置后,并从真空袋膜8上剪出的孔内伸出来后,将真空袋膜8捋平在硅胶底座I表面,把硅胶垫2和锁紧螺母3依次套在螺纹上,旋紧螺母,将真空袋膜8密封在硅胶底座I和硅胶垫2之间,保证密封,将金属球阀4旋在闭合状态,将进胶管7 (图3未示出)插在快插6内,备用。硅胶底座I和四氟套筒5底部开有便于树脂流动的槽,如图2向所示。注胶前,检查真空袋膜密封情况时,保持球阀开关在关闭状态;可以注胶时,打开球阀开关,在真空的作用下,树脂经过进胶管,从四氟套筒的空心处流入到产品10上,迅速填满注胶口底部开通的十字槽内,同时向产品铺层进行渗透,这是注胶过程,产品10设置在模具11上。注胶结束后,将球阀开关关闭,保持密封;固化后脱模时,将进胶管拔出,拧下硅胶垫和锁紧螺母,即可将注胶口取出,清理残余树脂后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风电行业用注胶口解决了风电市场生产叶片时,注胶口不统一,不规范,工艺效率较低的问题,填补了市场上的空白;实现预制注胶口,快速布放,提高生产效率;密封性好, 避免了目前直接用密封胶条封真空袋膜时易造成的漏气现象;采用硅胶材质的底座,可随着接触面的形状变型,更好的贴附在铺层上,适应各种产品外形;结构设计合理,材料主要采用自脱模硅胶和四氟,易于清理,且可重复利用;使用方便,功能性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胶装置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氟套筒、硅胶底座、锁紧螺母以及真空袋膜;所述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嵌套在四氟套筒上,四氟套筒穿过真空袋膜,部分真空袋膜位于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袋膜与一真空泵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氟套筒上设有球阀。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氟套筒顶端设有快插。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之间设有硅胶垫。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底座的底面设有注胶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注胶装置,包括四氟套筒、硅胶底座、锁紧螺母以及真空袋膜;所述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嵌套在四氟套筒上,四氟套筒穿过真空袋膜,部分真空袋膜位于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之间。本技术有益效果为解决了风电市场生产叶片时,注胶口不统一,不规范,工艺效率较低的问题,填补了市场上的空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氟套筒、硅胶底座、锁紧螺母以及真空袋膜;所述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嵌套在四氟套筒上,四氟套筒穿过真空袋膜,部分真空袋膜位于硅胶底座和锁紧螺母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珺梅瑞琴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东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