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9049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2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混砂装置,所述混砂装置包括:搅拌室、配置在搅拌室内的旋转体、使旋转体旋转的驱动部、排出部、减压部和排气流路。排气流路连通减压部与向搅拌室内敞开的排气开口。旋转体包括挤压部件、搅拌部件和借助驱动部进行旋转的轴。搅拌部件包括多个臂和配置于多个臂的末端的多个叶片。排气开口与搅拌部件的靠挤压部件侧的部位及/或挤压部件的靠搅拌部件侧的部位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对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搅拌粘土的混砂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采用有将粘土搅拌成适合制造陶器等的状态的混砂装置。对于陶器等的制造所使用的粘土,若在内部残存有空气,则在素烧阶段会产生裂纹或裂縫。因此,对混砂装置进行了各种专研。例如,日本特开平7-214537号公报的混砂机利用真空抽吸装置从搅拌室抽吸空气。此外,根据日本特开平7-214537号公报的图6,为了使粘土高效循环,在比盖顶靠后方的位置具备抽吸管。在美国专利第5716130号说明书的混砂装置中,真空室与筒状容器连接。轴从真空室朝向筒状容器配置。轴插入于真空室与筒状容器之间的壁的开口中,在轴与壁之间设有间隙。在轴上安装有多个叶片,在轴的末端设有螺旋部。多个叶片在轴向相互重叠。运转 时,轴旋转使材料在搅拌室内混合。一定时间之后,从真空室经由壁的开ロ进行真空抽吸。之后,通过使轴向反方向旋转,由此利用螺旋部从挤压成型部挤压粘土。但是,在搅拌室内以较大的カ对高粘度的粘土进行搅拌,因此粘土附着在搅拌室内的各处。因此,为了防止粘土附着于进行真空抽吸的开ロ,如日本特开平7-214537号公报的装置那样需要在搅拌室的上方形成较大的开ロ。但是,这样的结构会导致混砂装置的大型化。此外,在美国专利第5716130号说明书的装置中,需要在轴的周围设置复杂的机构,还无法容易地去除进入真空室的粘土。另ー方面,在利用较大的叶片搅拌粘土的情况下,粘土不能被切得很细,因此无法从粘土中迅速去除空气。另外,在利用螺旋状的螺旋部排出搅拌后的粘土时,粘土受到螺旋部旋转的影响而ー边旋转ー边排出。当在排出ロ安装有将粘土成型为圆形以外的成型部的情况下,这种排出以扭曲的状态排出粘土。
技术实现思路
对于混砂装置,寻求能够容易地从搅拌室排出气体。此外,寻求在搅拌时能够高效地去除粘土所含的空气。进而,寻求抑制排出时粘土的扭曲。本专利技术例示的混砂装置包括搅拌室、旋转体、驱动部、具有圆锥内周面的排出部、减压部和排气流路。搅拌室具有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的大致圆筒状的圆筒内周面。旋转体配置在搅拌室内且中心轴线方向的第一端部被支撑。驱动部连接于旋转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并使旋转体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排出部覆盖所述旋转体的第二端部的外周,并且在末端具有排出ロ。圆锥内周面朝向从驱动部离开的方向而缩径。排气流路连通所述减压部与向搅拌室内敞开的排气开ロ。旋转体包括轴、挤压部件和搅拌部件。轴沿中心轴线配置,并借助驱动部进行旋转。挤压部包括螺旋部,该螺旋部相对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朝ー个方向傾斜。搅拌部件配置在轴的比挤压部件靠所述第一端部侧的位置。搅拌部件包括臂和多个叶片。臂从轴朝向圆筒朝内周面延伸。多个叶片配置在多个臂的末端,并相对于周向朝ー个方向傾斜。排气开ロ与搅拌部件的靠挤压部件侧的部位及/或挤压部件的靠搅拌部件侧的部位,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对直。本专利技术例示的混砂装置能够容易地对搅拌室内进行减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示的混砂装置包括搅拌室、旋转体、驱动部、减压部和排气流路。搅拌室包括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的大致圆筒状的圆筒内周面。旋转体配置在搅拌室内且 该旋转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第一端部被支撑。驱动部连接于旋转体的第一端部,并使旋转体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排气流路连通搅拌室与减压部。旋转体包括轴和搅拌部件。轴沿中心轴线配置,借助驱动部进行旋转。搅拌部件配置于轴。搅拌部件包括臂和多个叶片。臂从轴朝向圆筒内周面延伸。多个叶片配置在多个臂的末端,并相对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朝ー个方向倾斜。多个叶片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搅拌时供粘土穿过的多个贯通孔或多个狭缝。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示的混砂装置能够在搅拌时高效地去除粘土所含的空气。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例示的混砂装置包括搅拌室、旋转体、驱动部和具有圆锥内周面的排出部。旋转体配置在搅拌室内并且该旋转体在中心轴线方向的第一端部被支撑。驱动部连接于旋转体的第一端部,并使旋转体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排出部覆盖旋转体的第二端部的外周,并且在末端具有排出ロ。圆锥内周面朝向从驱动部离开的方向而缩径。旋转体包括轴、挤压部件和具有螺旋部的搅拌部件。轴沿中心轴线配置,借助驱动部进行旋转。挤压部在第二端部配置于轴。螺旋部相对于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朝ー个方向傾斜。搅拌部件配置在轴的比挤压部件靠第一端部侧的位置。排出部包括第一排出内周面和第二排出内周面。第一排出内周面从圆锥内周面朝向排出ロ延伸。第二排出内周面位于第一排出内周面与排出ロ之间。第一排出内周面包括多个凹部或多个凸部。多个凹部或多个凸部与中心轴线平行地延伸且沿周向排列。第一排出内周面的最内径为第二排出内周面的内径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例示的混砂装置能够抑制所排出的粘土扭曲。附图说明图I是混砂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混砂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混砂装置的右侧视图。图4是混砂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打开主体盖部的状态的混砂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混砂装置的剖视图。图7是旋转体的主视图。图8是旋转体的右侧视图。图9是旋转体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旋转体的旋转轨迹的概略图。图11是中间室附近的剖视图。图12是排出末端部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叶片的其他例子的图。图14是示出旋转体的旋转轨迹的其他例子的概略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本专利技术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混砂装置I的主视图,图2是俯视图,图3是右侧视图,图4是立体图,图5是打开主体盖部的状态的立体图。混砂装置I具有基台11、操作部12、搅拌室13和排出部14。基台11是箱形,在内 部包括驱动混砂装置I所必需的机构和电路。在基台11的下部设有车轮111。由此,能够容易地移动混砂装置I。在操作部12设有电源开关、旋转方向开关、转速刻度盘等。如后所述,在搅拌室13和排出部14内设有以朝向水平方向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体。下面将旋转体的旋转的中心轴线简称为“中心轴线”。中心轴线朝向图I的左右方向,在图I和图4中,对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上的位置标注符号J1。通过在操作部12进行操作,来操作旋转体的旋转方向和转速。搅拌室13包括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内周面。在搅拌室13的上部设有可开闭自如的主体盖部131。下面,将搅拌室13的主体盖部131以外的部位称为“搅拌室主体132”。如图5所示,主体盖部131经由铰链与搅拌室主体132连接,并以铰链为中心进行旋转而打开。排出部14具有圆锥部141、排出末端部142、切断部143和粘土载置部144。圆锥部141优选为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锥状,并且直径朝向图I的右侧而缩小。排出末端部142优选为大致圆筒状,从圆锥部141进ー步向右突出。排出末端部142的末端包括排出ロ 21。成型后的粘土从排出ロ 21排出。切断部143设在排出ロ 21的附近。如图4所示,切断部143包括大致圆弧状的框架22、和金属丝(wire) 23。金属丝23像弦那样张紧设置在框架22上。框架22能够以大致平行于中心轴线Jl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金属丝23与框架22 —起旋转并横切排出ロ 21,由此切断图I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的粘土 9。粘土载置部144从圆锥部141起在排出末端部142的下方沿排出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粘土载置部144包括在排出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辊子25。各辊子25能够以朝向水平且与中心轴线Jl大致垂直的方向的轴线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砂装置包括:搅拌室,该搅拌室具有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的大致圆筒状的圆筒内周面;旋转体,该旋转体配置在所述搅拌室内,该旋转体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第一端部被支撑;驱动部,该驱动部连接于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并使所述旋转体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排出部,该排出部覆盖所述旋转体的第二端部的外周,并具有朝向从所述驱动部离开的方向而缩径的圆锥内周面,在该排出部的末端具有排出口;减压部;和排气流路,该排气流路连通所述减压部与向所述搅拌室内敞开的排气开口,所述旋转体包括:轴,该轴沿所述中心轴线配置,并且借助所述驱动部进行旋转;挤压部件,该挤压部件在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于所述轴,该挤压部件包括相对于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朝一个方向倾斜的螺旋部;和搅拌部件,该搅拌部件配置在所述轴的比所述挤压部件靠所述第一端部侧的位置,所述搅拌部件包括:多个臂,所述多个臂从所述轴朝向所述圆筒内周面延伸;和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配置在所述多个臂的末端,且相对于所述周向朝所述一个方向倾斜,所述排气开口与所述搅拌部件的靠所述挤压部件侧的部位及/或所述挤压部件的靠所述搅拌部件侧的部位,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对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29 JP 2011-0731051.一种混砂装置,其特征在干, 该混砂装置包括 搅拌室,该搅拌室具有中心轴线朝向水平方向的大致圆筒状的圆筒内周面; 旋转体,该旋转体配置在所述搅拌室内,该旋转体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第一端部被支撑; 驱动部,该驱动部连接于所述旋转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并使所述旋转体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排出部,该排出部覆盖所述旋转体的第二端部的外周,并具有朝向从所述驱动部离开的方向而缩径的圆锥内周面,在该排出部的末端具有排出ロ ; 减压部;和 排气流路,该排气流路连通所述减压部与向所述搅拌室内敞开的排气开ロ, 所述旋转体包括 轴,该轴沿所述中心轴线配置,并且借助所述驱动部进行旋转; 挤压部件,该挤压部件在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于所述轴,该挤压部件包括相对于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朝ー个方向倾斜的螺旋部;和 搅拌部件,该搅拌部件配置在所述轴的比所述挤压部件靠所述第一端部侧的位置, 所述搅拌部件包括 多个臂,所述多个臂从所述轴朝向所述圆筒内周面延伸;和 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配置在所述多个臂的末端,且相对于所述周向朝所述ー个方向傾斜, 所述排气开ロ与所述搅拌部件的靠所述挤压部件侧的部位及/或所述挤压部件的靠所述搅拌部件侧的部位,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对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砂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轨迹的在所述排气开ロ的位置的外周面,与位于所述排气开ロ的所述第一端部侧和所述第二端部侧的位置的外周面相比,从所述圆筒内周面和/或所述圆锥内周面离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砂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轨迹的所述外周面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连续,并且,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除了所述排气开ロ的位置以外的位置接近所述圆筒内周面和所述圆锥内周面。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砂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轨迹的所述外周面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连续,并且,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除了所述排气开ロ的位置以外的位置接近所述圆筒内周面和所述圆锥内周面。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砂装置,其中, 所述排气流路还具有中间室,该中间室具有能够开闭的盖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砂装置,其中, 所述盖部是透明的。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砂装置,其中, 所述搅拌室包括 搅拌室主体;和主体盖部,该主体盖部将设于所述搅拌室主体的上部的投入ロ封闭, 在所述主体盖部的靠所述排出部侧的壁部与所述搅拌室主体或所述排出部之间,设有从所述排气开ロ向上方延伸的间隙, 所述排气流路包括构成排气孔的部位,该排气孔设于所述盖部主体的所述壁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砂装置,其中, 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为多个。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砂装置,其中, 所述螺旋部的靠所述搅拌部件侧的端部位于所述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城基德田武雄东辻正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新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