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辊棒炼泥工艺,所述炼泥工艺包括:称量制造陶瓷辊棒所需的原料和粘结剂;将所述原料和粘结剂混合,形成混合物料后加入水,并通过强力搅拌机搅拌形成泥料;将所述泥料通过直推式造粒机进行炼泥,形成泥条;将经过直推式造粒机炼泥的所述泥条打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陶瓷辊棒炼泥设备,包括直推式造粒机,所述直推式造粒机包括油缸、料筒、锥形料筒、造粒模具。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陶瓷辊棒炼泥工艺及炼泥设备,所述炼泥工艺的挤出压力大、速度快、效率高,采用的炼泥设备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损耗小、寿命长,所制作出的陶瓷辊棒致密度高、均匀性好、成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辊棒的加工制作
,特别涉及一种陶瓷辊棒炼泥工艺及炼泥设备。
技术介绍
陶瓷辊棒是陶瓷辊道窑中关键部件之一,起到承载和传动的作用。生产陶瓷辊棒,在成型之前需要进行炼泥。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陶瓷辊棒原料加入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加工,球磨加工后压滤成泥饼,然后将压滤好的泥饼通过螺旋挤出机进行炼泥,泥饼被螺旋挤出为泥条。首先,此种通过螺旋挤出机进行炼泥的工艺,机内的螺旋浆叶反复与陶瓷辊棒泥料摩擦,容易发热,而泥料中的水分受热挥发而导致泥料的水分波动大,从而不利于陶瓷辊棒的成型。其次,螺旋挤出机的挤出力一般在30(Γ500ΚΝ的范围之内,挤出压力较低,导致挤出的陶瓷辊棒泥料的体积密度< 2. 3g/cm3,致密度偏低。再次,由此工艺挤出成型所得的陶瓷辊棒坯管干燥收缩大(3飞%),在干燥过程中容易变形,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最后,螺旋桨叶容易磨损损坏,螺旋挤出机的寿命较短,且维护工序复杂,不适合陶瓷辊棒规模化生产的需要。有鉴于此,提供一种陶瓷辊棒炼泥工艺及炼泥设备以改善目前国内螺旋挤出成型 方法所生产的陶瓷棍棒致密度低,强度和成品率低等缺点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陶瓷辊棒炼泥工艺及炼泥设备,所述炼泥工艺的挤出压力大、速度快、效率高,采用的炼泥设备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损耗小、寿命长,所制作出的陶瓷辊棒致密度高、均匀性好、成品率高。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陶瓷辊棒炼泥工艺及炼泥设备,所述炼泥工艺包括称量制造陶瓷辊棒所需的原料和粘结剂;将所述原料和粘结剂混合,形成混合物料后加入水,并通过强力搅拌机搅拌形成泥料; 将所述泥料通过直推式造粒机进行炼泥,形成泥条; 将经过直推式造粒机炼泥的所述泥条打包。所述直推式造粒机对所述预先准备的泥料进行两次以上的炼泥,后一次挤压形成的泥条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前一次挤压形成的泥条的直径。当所述直推式造粒机对所述预先准备的泥料进行两次炼泥时,一次炼泥加工所得的所述泥条直径为3 15mm,二次炼泥加工所得的所述泥条直径为f 12mm。所述直推式造粒机通过液压油缸作用在所述泥料的压力为50(Γ1500ΚΝ。将所述经过强力搅拌机混合搅拌的泥料的水分含量控制在12 16%的范围内。一种陶瓷辊棒炼泥设备,包括直推式造粒机,所述直推式造粒机包括油缸、料筒、锥形料筒、造粒模具; 所述油缸为液压油缸,挤压所述预先准备的泥料依次通过所述料筒、所述锥形料筒和所述造粒模具; 所述料筒为圆形料筒 ,所述料筒与所述锥形料筒相连; 所述锥形料筒与所述造粒模具相连; 所述造粒模具为圆盘形模具,所述造粒模具安装至少两个硬质合金模具。所述直推式造粒机的油缸推力为50(Γ1500ΚΝ。所述硬质合金模具均匀分布在所述造粒模具之上; 所述硬质合金模具的截面为环形; 所述硬质合金模具的内径为3 15mm。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涉及利用陶瓷辊棒的加工的专业
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点是将螺旋挤出炼泥方法改进为直推式炼泥方法。直推式炼泥方法主要通过采用直推式造粒机来达到直推炼泥的效果。采用直推式炼泥工艺,泥料通过直推式造粒机进行两次以上的炼泥,后一次挤压形成的泥条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前一次挤压形成的泥条的直径。采用两次或多次炼泥的方式,泥料反复受到剪切和逐级挤压的作用,泥条直径由大变小的变化趋势使得泥条所受到的挤压压力由小变大,有利于形成高致密度、均匀性好的陶瓷辊棒。采用直推式炼泥工艺,泥条在液压油缸的推力作用下经过直推式造粒机,被挤压成泥条。由于液压油缸的额定推力为50(Γ1500ΚΝ,由于大吨位的液压油缸的推力作用,直推式挤出炼泥法具有挤出力大、效率高等优点。采用直推式炼泥工艺,直推式造粒机通过液压油缸作用在所述泥料的压力为50(Γ1500ΚΝ。挤出压力大可使所挤出的泥条致密度高,泥条的体积密度> 2.45g/cm3。改善了螺旋挤出机所生产的泥料体积密度不足2. 30g/cm3、致密度偏低的缺点。并且,由此泥料制备出来的陶瓷辊棒不但强度高,载荷量大、使用寿命长、而且干燥收缩小(广3%),干燥过程不易变形、陶瓷辊棒成品率高。陶瓷辊棒炼泥设备,即采用直推式造粒机,其仅包括油缸、料筒、锥形料筒和造粒模具,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维护费用低、容易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解决了螺旋挤出机的螺旋桨叶容易磨损损坏,寿命较短,且维护工序复杂等缺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陶瓷辊棒炼泥工艺的流程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陶瓷辊棒炼泥设备的结构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陶瓷辊棒炼泥设备的造粒模具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陶瓷辊棒炼泥设备的造粒模具的另一示意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陶瓷辊棒炼泥设备的造粒模具的硬质合金模具的截面示意 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陶瓷辊棒炼泥设备的造粒模具的硬质合金模具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陶瓷辊棒炼泥设备的造粒模具的硬质合金模具的又一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陶瓷辊棒炼泥工艺的流程图。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陶瓷辊棒炼泥工艺,所述炼泥工艺包括配料、混合搅拌、炼泥、打包待用。下面结合图I具体介绍本实施例陶瓷辊棒炼泥工艺的详细步骤 S101,配料按照所述陶瓷辊棒的规格和配比,称量制造陶瓷辊棒所需的原料和粘结剂。陶瓷辊棒配方I : 原料的规格耐火粘土O. 5 3 μ m氧化招I 5 μ m硅酸锆I 2 μ m 刚玉砂60 120目 刚玉砂220 325目 原料的配比耐火粘土25 40%氧化铝15 30%娃酸错5 10%刚玉砂60 120目25 35% 刚玉砂220 325目3 1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配比是指物质在原料中所占的比例。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陶瓷辊棒配方I仅仅是本是实施例中的一个具体例子。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其他生产配方,以能够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并保证成品质量为准。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聚羟基纤维素或其它类型高分子纤维素的一种或组入口 ο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需要说明的是,生产陶瓷辊棒必须加入粘结剂以满足冷等压成型工艺的需要。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可形成高粘度的胶体溶液,有黏粘、增稠、流动、乳化分散、赋形、耐酸、耐盐、悬浊等特性,且对生理无害。S102,混合搅拌将所述原料和粘结剂加入强力搅拌机中混合,形成混合物料。所述混合过程的时间控制在3 8分钟。将水加入到所述混合物料中,并通过强力搅拌机搅拌成泥料。所述通过强力搅拌机的泥料的水分含量控制在12 16%。所述搅拌过程的时间控制在1(Γ20分钟。、S103,炼泥将预先准备的泥料通过直推式造粒机进行炼泥,得到泥条。所述泥料被挤压通过所述直推式造粒机出料口的造粒模具,形成泥条。所述直推式造粒机对所述预先准备的泥料进行一次或多次炼泥。所述直推式造粒机对所述预先准备的泥料进行两次以上的炼泥,后一次挤压形成的泥条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前一次挤压形成的泥条的直径。采用两次或多次炼泥的方式,泥料反复受到剪切和逐级挤压的作用,泥条直径由大变小的变化趋势使得泥条所受到的挤压压力由小变大,有利于形成高致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陶瓷辊棒炼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炼泥工艺包括:称量制造陶瓷辊棒所需的原料和粘结剂;将所述原料和粘结剂混合,形成混合物料后加入水,并通过强力搅拌机搅拌形成泥料;将所述泥料通过直推式造粒机进行炼泥,形成泥条;将经过直推式造粒机炼泥的所述泥条打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辊棒炼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炼泥工艺包括称量制造陶瓷辊棒所需的原料和粘结剂; 将所述原料和粘结剂混合,形成混合物料后加入水,并通过强力搅拌机搅拌形成泥料; 将所述泥料通过直推式造粒机进行炼泥,形成泥条; 将经过直推式造粒机炼泥的所述泥条打包。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陶瓷辊棒炼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推式造粒机对所述预先准备的泥料进行两次以上的炼泥,后一次挤压形成的泥条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前一次挤压形成的泥条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辊棒炼泥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直推式造粒机对所述预先准备的泥料进行两次炼泥时,一次炼泥加工所得的所述泥条直径为3 15mm,二次炼泥加工所得的所述泥条直径为f 12mm。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陶瓷辊棒炼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推式造粒机通过液压油缸作用在所述泥料的压力为50(Γ1500Κ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斌,王志良,杨华亮,周天虹,张脉官,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