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齿机自动消隙驱动分度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9006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2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齿机自动消隙驱动分度工作台,解决了传统的工作台分度是采用结构复杂的纯机械传动链来完成,结构比较复杂,分度的精度也比较低的缺陷,壳体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涡轮和两蜗杆,两蜗杆相互平行,两蜗杆所在的平面与涡轮的轴线相平行;涡轮的圆周上设置有两组分别与两个蜗杆相啮合的蜗齿;两蜗杆分为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主动蜗杆电机相连,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的同一端上固定有相同的直齿轮,两直齿轮之间啮合有同一个惰轮;从动蜗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油缸。从动蜗杆由液压油缸弹性顶住,可以调整蜗杆与涡轮之间的啮合间隙,实现工作台高精度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齿机啊的分度工作台,尤其是一种具有自动消隙功能的磨齿机自动消隙驱动分度工作台
技术介绍
机械装备产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很多行业的部件都是由各种机械装备加工而成,机械装备行业的水准越高,加工出的部件的精度也越高,因此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汽车行业、船舶行业和新型能源比如风电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行业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齿轮,对这些齿轮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减少加工能耗,降低 加工难度也成为人们要求的目标。传统的齿轮加工方法都是采用滚齿机等齿轮加工机床进行加工,但是这些加工机床的精度及加工的齿轮的结构已经无法满足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要用到更新的设备比如磨齿机来完成加工,磨齿机的内部部件的完善程度及精度等级的提高也成为墨池加工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成形磨齿加工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工作台的分度精度,传统的工作台分度是采用结构复杂的纯机械传动链来完成,结构比较复杂,分度的精度也比较低,难以满足成形磨齿机对工作台的分度精度要求。中国专利局于2011年I月12日公开了一份CN101941155A号文献,名称为双蜗杆精密数控回转工作台,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连接有主蜗杆,主蜗杆传动连接有涡轮,主蜗杆依次传动连接有伞齿轮I、伞齿轮II,伞齿轮II通过其内所设的花键传动连接有辅助蜗杆,辅助蜗杆的顶端外部套接有活塞,活塞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腔体、右腔体,左腔体、右腔体分别与设于底座上的左侧输送口、右侧输送口相连通。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涡轮的轴线要与两蜗杆组成的平面相垂直,要求较高,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都较高,否则不能完成齿轮加工,还可能出现部件运转中的干涉和卡滞现象;伞形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会产生轴向力,轴向力会作用到蜗杆或者底座上,作用到蜗杆上会使的蜗杆与涡轮之间的接触间隙增大,在通过活塞来调节会使得调节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作用到底座上会带动蜗杆相对涡轮产生位移,也会使得蜗杆与涡轮之间的接触间隙增大,影响调隙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工作台分度是采用结构复杂的纯机械传动链来完成,结构比较复杂,分度的精度也比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磨齿机自动消隙驱动分度工作台,使用涡轮蜗杆传动来完成分度,结构简单,分度的精度也较高。本专利技术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蜗杆采用伞齿轮连接造成加工难度增加、装配难度增加的缺陷,提供一种磨齿机自动消隙驱动分度工作台,两蜗杆相互平行使用直齿轮连接,加工难度降低、装配难度降低。本专利技术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伞齿轮连接两蜗杆,伞齿轮产生轴向力会对蜗杆与涡轮之间的调隙造成影响的缺陷,提供一种磨齿机自动消隙驱动分度工作台,使用直齿轮连接两蜗杆,不会对蜗杆与涡轮之间的调隙造成影响。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磨齿机自动消隙驱动分度工作台,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涡轮及固定在涡轮上的分度工作平台,壳体内设置有两蜗杆,两蜗杆与涡轮相啮合,所述的两蜗杆相互平行,两蜗杆所在的平面与涡轮的轴线相平行;涡轮的圆周上设置有两组分别与两个蜗杆相啮合的蜗齿;两蜗杆分为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主动蜗杆电机相连,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的同一端上固定有相同的直齿轮,两直齿轮之间啮合有同一个惰轮;从动蜗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油缸。使用涡轮与蜗杆配合来对分度工作平台进行分度,结构简单,分度精确度较高;两蜗杆相平行,且该平行面与涡轮的轴线相平行,简化了壳体的加工难度和涡轮、蜗杆装配的难度;两蜗杆之间通过直齿轮啮合,传动过程中不会产生轴向力,也就不会有轴向力影响蜗杆与涡轮之间的调隙;从动蜗杆的一端连接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始终提供给从动蜗杆一个弹性力,使得从动蜗杆始终与涡轮啮合,从动蜗杆与涡轮的接触隙始终为零。 作为优选,主动蜗杆与从动蜗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滑动轴承固定到壳体内;主动蜗杆与从动蜗杆同一侧的滑动轴承具有同一个轴承外壳,轴承外壳内设置有两个内圈,两内圈分别与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相固定。滑动轴承可以支撑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便于两蜗杆绕各自的轴线转动,还不会阻碍从动蜗杆轴线移动便于调隙,滑动轴承在从动蜗杆移动过程中不会改变从动蜗杆的轴线位置。作为优选,主动蜗杆连接直齿轮的一端上的滑动轴承的两侧固定有限位套。限位套限定了主动蜗杆的轴线位移。作为优选,主动蜗杆与从动蜗杆采用相同的结构,两蜗杆的螺旋齿的两端均设置有凸环,滑动轴承固定在凸环的外侧部位。相同结构,制作方便,同时也便于涡轮的加工,使用同一个规格,两蜗杆转动容易组合,不会对涡轮的转动造成影响。作为优选,限位套夹住滑动轴承的内圈,其中一个限位套由同一侧的凸环定位,另一个限位套由该侧的直齿轮定位。凸环能对限位套进行定位,不用其他部件固定限位套。作为优选,主动蜗杆与电机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两蜗杆的转动动力来源于电机,该电机一般为伺服电机,或者是步进电机。作为优选,分度工作平台支撑在壳体的上部位置,分度工作平台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锥形柱,壳体与锥形柱之间设置有锥套。锥形套与锥形柱配合能对分度工作平台进行径向调整。作为优选,锥套内部设置有锥形孔,锥形孔与锥形柱相配合;壳体与分度工作平台的接触面之间形成轴向承载油膜,锥形孔与锥形柱的接触面之间形成径向平衡油膜。轴承承载油膜能减少分度工作平台转动的阻力,径向平衡油膜能对分度共走平台径向调整起到压力平衡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从动蜗杆由液压油缸弹性顶住,可以调整蜗杆与涡轮之间的啮合间隙,实现工作台高精度分度;双蜗杆相互平行,两蜗杆之间采用直齿轮相啮合,不会产生轴向力,不会对蜗杆与涡轮之间的调隙产生影响;涡轮的轴线与双蜗杆所在的平面相平行,降低了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结构更加简单。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传动侧视 图中1、壳体,2、滑动轴承,3、主动蜗杆,4、工作平台,5、限位套,6、直齿轮,7、联轴器,8、电机,9、惰轮,10、凸环,11、从动蜗杆,12、涡轮,13、液压油缸,14、锥形柱,15、锥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一种磨齿机自动消隙驱动分度工作台(参见附图I附图2),包括壳体1,壳体的中间设置有轴孔,壳体的上部连接有分度工作平台4,工作平台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锥形柱14,锥形柱与壳体轴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锥套15,锥套的轴线处设置有锥形孔,锥形孔与锥形柱相配。壳体与工作平台的接触面之间形成轴向承载油膜,锥形孔与锥形柱的接触面之间形成径向平衡油膜。壳体内设置有涡轮12,涡轮与工作平台相固定,涡轮与壳体相分离。壳体内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蜗杆,两蜗杆所在的平面与涡轮的轴线相平行。涡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两组分别与两个蜗杆相啮合的蜗齿。两蜗杆竖向布置,处于上方的蜗杆为主动蜗杆3,处于下方的为从动蜗杆11。主动蜗杆与从动蜗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滑动轴承2固定到壳体内;主动蜗杆与从动蜗杆同一侧的滑动轴承具有同一个轴承外壳,轴承外壳内设置有两个内圈,两内圈分别与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相固定。主动蜗杆与从动蜗杆采用相同的结构,两蜗杆的螺旋齿的两端均设置有凸环10,滑动轴承固定在凸环的外侧部位。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的同一端上固定有相同的直齿轮6,两直齿轮之间哨合有同一个惰轮9。主动蜗杆连接直齿轮的一端上的滑动轴承的两侧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齿机自动消隙驱动分度工作台,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涡轮及固定在涡轮上的分度工作平台,壳体内设置有两蜗杆,两蜗杆与涡轮相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蜗杆相互平行,两蜗杆所在的平面与涡轮的轴线相平行;涡轮的圆周上设置有两组分别与两个蜗杆相啮合的蜗齿;两蜗杆分为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主动蜗杆电机相连,主动蜗杆和从动蜗杆的同一端上固定有相同的直齿轮,两直齿轮之间啮合有同一个惰轮;从动蜗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油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力宝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