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8985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2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压加工装置。对加热后的工件(W)进行加工的冲压加工装置(10)包括:基部(46),其相对于工件(W)进退;垫板(48),其设置于基部(46),用于按压工件(W);加工工具(52),其设置于基部(46),并贯穿垫板(48),用于加工工件;以及支承部件(54),其将加工工具(52)支承成能够在与基部(46)的进退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加热后的工件进行加工的冲压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在对加热了的工件进行冲压加工后进行淬火的冲压加工方法。由于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加工件通过淬火实现了 高强度化,因此,例如不能说使用加工工具来实施开孔加工或切断加工等是容易的。虽然也能够通过对加工件进行激光加工来实施开孔加工等,但与使用上述加工工具的情况相比较,存在制造成本升高的缺点。日本专利文献JP-A-2005-138111公开了下述加工方法在利用垫板(Pad)(冲头)对加热后的工件进行冲压加工的同时,通过贯穿垫板的加工工具(动模)对工件进行开孔加工,然后,完成淬火。根据这种方法,由于是对在通过淬火实现高强度化之前的工件进行开孔加工,因此能够容易地对工件进行开孔加工。在日本专利文献JP-A-2005-138111所述的方法中,由于对加热后的工件进行冲压加工,垫板在该加工中由于工件的热量而热膨胀。另一方面,加工工具由于要对工件进行开孔加工,因此只是与工件瞬间接触,与所述垫板相比较,所述加工工具的热膨胀量较小。因此,存在下述可能性在所述垫板形成的贯穿孔和所述加工工具的位置关系错位,从而使加工工具和垫板发生干涉。其结果是,可能会发生下述等不良情况所述加工工具的切削刃磨损而导致加工精度降低,或者所述垫板破损而导致无法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冲压加工装置,通过避免加工工具和垫板的干涉,能够可靠且高精度地通过加工工具对工件进行加工。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冲压加工装置的剖视说明图。图2是图I所示的加工工具及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用于对使用图I所示的冲压加工装置的冲压加工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6是示出进行初次冲压加工的状态的冲压加工装置的剖视说明图。图7是示出进行第二次冲压加工的状态的冲压加工装置的剖视说明图。图8是示出使加工工具从第2加工工件退出的状态的冲压加工装置的剖视说明图。图9是示出加工工具与贯穿孔的位置对齐地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标号说明10 :冲压加工装置;14 :控制部;16 :下模;18 :上模;22 :冲头部;24 :压料圈;40 滑动体;46 :基部;48 :冲模部(垫板);52 :加工工具;54 :支承部件;66 :贯穿孔;82 :加工工具主体;84 :凸缘部;88 :滚动体;90 :壳体;W :工件;W1 :第I加工工件;W2 第2加工工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冲压加工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并且,实施方式是专利技术的例示,并不对专利技术进行限定,实施方式所述的全部特征及其组合不一定限于专利技术的本质内容。本实施方式的冲压加工装置10为用于进行下述加工的装置在对钢板(工件)W进行初次冲压加工后,进行追加(第二次)的冲压加工(开孔加工、切断加工),并冷却至预定温度(淬火)。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完成初次冲压加工的工件W称作第I加工工件Wl,将完成第二次冲压加工的工件W称作第2加工工件W2。如图I所示,冲压加工装置10包括加工装置主体12,其对工件W(第I加工工件Wl)进行加工;和控制部14,其对加工装置主体12进行控制。加工装置主体12具有下模(第I模具)16和配置在所述下模16的上方的上模(第2模具)18。在下模16设置有作为基座的固定台20 ;冲头部22,其由设置于所述固定台20的阳模构成;环状的压料圈24,其配置在所述冲头部22的外侧,并对工件W的一部分进行支承;以及多个(在图中为2个)销26、26,它们固定在所述压料圈24上。在固定台20上形成有供所述多个销26、26贯插的多个贯插孔28、28。而且,在固定台20的与压料圈24对置的部位形成有一对突起部30、30。冲头部22和构成上模18的后述冲模部48 —同夹着工件W进行冲压加工,在冲头部22的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工件W的下表面抵接的型面22a。在所述型面22a开口有能够供后述的加工工具52插入的避让孔32,在开口部的缘部设置有切削刃34。固定于压料圈24的多个销26、26与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连接,压料圈24借助于移动机构的作用而能够升降。在压料圈24上形成有用于载置工件W的载置面24a,在载置面24a的外侧的缘部设置有切削刃36。在压料圈24的下表面形成有一对止动部38、38,所述一对止动部38、38能够与上述的突起部30、30抵接。上模18具有滑动体40 对导轨42、42,它们沿上下方向引导所述滑动体40 ;驱动源44,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体40 ;基部46,其设置于所述滑动体40 ;冲模部(垫板)48,其由经由气缸机构(施力机构)50支承于所述基部46的阴模构成;加工工具52,其用于对工件W进行开孔加工;和支承部件54,其设置于所述基部46,并对所述加工工具52进行支承。基部46包括板状的固定部56和筒状的延伸部58,所述固定部56固定在滑动体40的下表面,所述延伸部58从所述固定部56的缘部向下方延伸。在所述延伸部58的下端面的内侧缘部设置有切削刃60。利用该切削刃60和设置于上述的压料圈24的切削刃36将工件W的不需要的部分切断(剪切)(参照图7)。冲模部48被收纳在延伸部58的内侧的空间。由此,与将冲模部48配置在该空间以外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紧凑地构成冲压加工装置10。冲模部48和构成下模16的、冲头部22 —同夹着工件W进行冲压加工,冲模部48包括较厚的冲模部主体62和环状的保持部64,所述冲模部主体62形成为板状,所述保持部64从冲模部主体62的缘部向下方突出。在冲模部主体62形成有供加工工具52贯穿的贯穿孔66。冲模部主体62的下表面截止于保持部64的内侧面。并且,由冲模部主体62的下表面和保持部64的内侧面形成了与所述工件W的上表面抵接的型面48a。该型面48a成为与上述的型面22a相对应的形状。保持部64用于在对工件W进行冲压时和压料圈24—同夹持工件W以防止发生皱褶和位置偏移等。因此,保持部64的下端面比型面48a先与工件W抵接。另外,保持部64的外侧面与延伸部58的内侧面滑动接触。由此,在使基部46和冲模部48相对移动时,能够很好地抑制延伸部58动弹。因此,能够提高延伸部58的切削刃60对第I加工工件Wl的切断精度。气缸机构50具有一对气缸部70、70、和对各气缸部70供给流体的第I流体供给部72及第2流体供给部74。各气缸部70例如构成为液压缸,各气缸部70包括气缸主体76,其固定连接在固定部56的下表面;活塞78,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收纳在气缸主体76内;以及杆部80,其与所述活塞78 —体地形成并被固定连接于冲模部主体62的上表面。第I流体供给部72向各气缸部70的气缸主体76内供给流体以对活塞78向下方施力。另一方面,第2流体供给部74向各气缸部70的气缸主体76内供给流体以对活塞78向上方施力。如图2所示,加工工具52例如由工具钢构成,并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加工工具主体82 ;和圆板状的凸缘部84 (参照图3),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加工工具主体82的后端。加工工具主体82的长度设定得比冲模部主体62的厚度长。在加工工具主体82的下端面的缘部设置有切削刃8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加工装置(10),该冲压加工装置(10)用于对加热后的工件(W)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加工装置(10)包括:基部(46),其相对于工件(W)进退;垫板(48),其设置于所述基部(46),并用于按压所述工件(W);加工工具(52),其设置于所述基部(46)并贯穿所述垫板(48),该加工工具(52)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加工;以及支承部件(54),其将所述加工工具(52)支承成能够在与所述基部(46)的进退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俊史手岛浩平斋藤和也渡边二郎江口启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