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足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8826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2 17:43
一种平衡足部的装置,是于前脚掌与后脚跟之间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调整元件,调整元件设为一背面具有结合部的支点,利用结合部将支点结合于鞋体或垫体的相对位置;借此,改变足跟与脚掌之间力量配置,妥善分配体重于脚底上,使调整元件的周缘受力平均,避免使用者足部受伤并更增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调整人类足部力量分配的装置,尤适于应用在皮鞋、布鞋、休闲鞋、高跟鞋或类似结构的平衡足部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现代生活中进行体力劳动的机会较以往大为减少,进而导致现代人运动量不足,以致如代谢不良症候群、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肺功能低落等文明病有增无减。在这些文明病之外尚有一种常见而普遍的慢性疼痛,这种慢性疼痛发生的主要原 因,是在于不良的动作与姿势使骨骼肌肉失去平衡。就生物演化的观点而言,在人类演进的历程中,人类乃由四足爬行演化成两足直立足行。为了维护两足直立站立和两足直立行走等状态下的平衡,骨骼、肌肉会产生相互调和而产生代替补偿的作用,让人类身体在两足直立站立的状态下不至于倾倒,并能于两足直立行走的状态下持续行进。然而,前述代替补偿的作用是一种不同的骨骼、肌肉之间所发生的交互作用,这种骨骼、肌肉间的交互作用使人在站立或行走时可能构成各种不良的动作与姿势,而不良的动作与姿势又让骨骼肌肉失去平衡,进一步引起前述慢性疼痛及各种酸痛。由于前述慢性疼痛及各种酸痛来自于人体总体性的代替补偿作用,因此相关领域的医学技术或技学技术难以轻易地对症下药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也即现有的医学技术或科学技术尚不能提供具体而简便可行的手段,使身体骨骼、肌肉与关节等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维持在平衡状态,也没有办法有效地避免不良的动作与姿势造成酸痛及前述慢性疼痛。在人类站立或行走时,最理想的状态是让足跟与脚掌的受力平均、全身重量的支撑状态落于足底的中心,如图I所示,使骨骼肌肉系统在站立或行走时自然维持在中立平衡的位置。但在自然情况下,足底与鞋底易受鞋子本身设计的影响。当足跟使力过多时,足跟容易产生疼痛且鞋跟易磨损,而当脚掌力量较多时,走路会往前冲,或如图2所示,当走路姿势呈内八字时,身体重量的配重均各不同,因此使足跟、脚掌或足跟与脚掌内侧、外侧处某一方必须承受较大压力,如此一来将不利于身体平衡,也改变站立或步行的方式而引起不良的动作与姿势。针对上述的问题,以往处理足部问题的医师或制鞋产业相关厂商的改善方式,包括在鞋子的结构中加入契形物(post)、于鞋子足跟处挖洞加入较软且具弹性材质、或者采用足跟杯的形状设计等等。然而前述既有的改善方式却反而导致足跟或脚掌的受力增加而不能达到改善之目的。其原因在于前述采用契形物、软材质或足跟杯的方法,虽然对于足跟与脚掌力量分配不均而引起不良动作姿势的状态作出改变,但却无法有效减少足跟或脚掌的压力。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传统足部压力调整结构有待改进的缺失,期能提供一种平衡足部的装置,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消费大众使用,为本专利技术所欲研创的创作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使足跟与脚掌受力平均的平衡足部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方便各种鞋体装设的平衡足部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避免足部受伤且更增舒适感的平衡足部的装置。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于前脚掌与后脚跟之间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调整元件,调整元件设为一背面具有结合部的支点,利用结合部结合于鞋体或垫体的相对位置;借此,改变足跟与脚掌之间力量配置,妥善分配体重于脚底上,使调整元件的周缘受力平均,避免足部受伤并更增舒适感。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含一鞋垫;以及至少一调整元件,调整元件设为一背面具有结合部的支点,利用结合部结合于鞋垫表面前脚掌与后脚跟之间的位置处;借此,使 调整元件的周缘受力平均,避免使用者足部受伤并更增舒适感。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含一鞋垫;以及至少一调整元件,调整元件设为一背面具有结合部的支点,利用结合部结合于鞋垫背面前脚掌与后脚跟之间的位置;借此,使调整元件的周缘受力平均,避免使用者足部受伤并更增舒适感。如上所述的平衡足部的装置,至少一调整元件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任一种者。如上所述的平衡足部的装置,至少一调整元件为凸面、圆弧面、半圆弧面或不规则面任一种者。如上所述的平衡足部的装置,至少一调整元件的一侧具有背胶或双面胶。如上所述的平衡足部的装置,至少一调整元件结合于鞋体内,并受鞋垫覆盖。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I、通过调整元件的使用,有效让整个脚掌受力平均,使使用者能在最理想状态下站立或行走。2、借助调整元件的调整放置,改善使用者骨骼、肌肉间的平衡状态,避免引起慢性疼痛与各种酸痛。3、调整元件可搭配各种鞋型、鞋款并无任何使用限制,以更具有竞争性者。附图说明图I是脚底受力平均的示意图。图2是脚底受力不均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应用例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应用例的立体外观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用例的元件分解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应用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应用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8是使用本专利技术后脚底受:力不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第二应用例的使用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三应用例的元件分解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四应用例的立体外观图。其中10调整元件11结合部20 鞋垫21足弓部30 鞋子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图3,本专利技术具有至少一调整元件10,该调整元件10设为一支点,又,调整元件10的底面并设有一供结合使用的结合部11 ;其中,支点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任一种,同时支点表面设为凸面、圆弧面、半圆弧面或不规则面任一种(不规则面例如不规则圆弧面、随机粗糙面、不规则凹凸面),而结合部11则为背胶、双面胶或魔术贴任一种,本实施例以圆形、凸面与双面胶为例说明。使用时,将调整元件10置于鞋内对应于前脚掌与后脚跟之间内侧足弓与外侧足弓中间位置处,使用者可通过试穿鞋子以调整该调整元件10的位置,当位置调整完毕之后,即可通过双面胶以将调整元件10黏固于鞋内。如图4、图5及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应用例,包含一鞋垫20以及至少一调整元件10,鞋垫20分为脚掌端、足跟端与足弓部21,而调整元件10制成一支点,又,调整元件10的底面并设有一供结合使用的结合部11-双面胶,请再同时参附图6、图7,该调整元件10通过使用者的喜好而方便设置于鞋垫20表面足弓部21的上、下、左、右等四周缘,让使用者使用后,调整元件10成为杠杆支点,以随鞋跟高度前后左右移动,让足跟与脚掌形成翘翘板作用,使脚底的压力平均分散,如图8所示。另请参图11,该调整元件10也可通过结合部11结合于鞋垫20背面足弓部21的上、下、左、右等适处,同样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又如图10所示,该调整元件10也可通过结合部11直接结合于鞋体30内对应足弓部(是将鞋体30的鞋垫20掀起)后,再将鞋垫20置入鞋体30内,以将调整元件10覆至Jhl o以上所述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任何本领域的通常知识者,在参酌本专利技术如上揭露的技术说明后,所进行不悖离本专利技术技术精神的改写、修饰,或举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设计变化,均应为本案的技术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衡足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前脚掌与后脚跟之间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元件,调整元件为一个背面具有结合部的支点,利用结合部调整于前脚掌与后脚跟之间,借此,调整元件的周缘受力平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足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前脚掌与后脚跟之间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元件,调整元件为一个背面具有结合部的支点,利用结合部调整于前脚掌与后脚跟之间,借此,调整元件的周缘受力平均。2.一种平衡足部的装置,其特征是包含 一个鞋垫;以及 至少一个调整元件,为一个背面具有结合部的支点,利用结合部结合于鞋垫表面前脚掌与后脚跟之间的位置,借此,调整元件的周缘受力平均。3.一种平衡足部的装置,包含 一个鞋垫;以及 至少一个调整元件,为一个背面具有结合部的支点,利用结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赞育
申请(专利权)人:亚适足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