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86299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6 02:48
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车辆的振动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又是无处不在的,传统的减振器只是将这部分振动能量转化为液体、气体的热能而白白的浪费掉。一种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其组成包括:振动能量吸收系统,所述的振动能量吸收系统连接振动能量再生系统,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系统再生电能输出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传统车辆和新能源汽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
技术介绍
减振器是车辆行驶平顺、舒适性能的重要部件,传统的车辆减振器主要通过液体、气体等介质用来吸收路面传来的振动能量,使车辆能够平稳的行驶,使驾驶人和乘坐人不会产生不适的感觉。车辆的振动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又是无处不在的,传统的减振器只是将这部分振动能量转化为液体、气体的热能而白白的浪费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制造成本低、经济效应显著 的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其组成包括振动能量吸收系统,所述的振动能量吸收系统连接振动能量再生系统,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系统连接再生电能输出系统。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所述的振动能量吸收系统包括减振器壳体,所述的减振器壳体外装有减振弹簧和导向套筒,所述的减振器壳体内装有锥齿条,所述的锥齿条啮合上行单向锥齿轮组和下行单向锥齿轮组,所述的减振器壳体包括上壳体,所述的上壳体连接下壳体,所述的上壳体和所述的下壳体均套有所述的减振弹簧,所述的上壳体包括上筒,所述的上筒与所述的导向套筒之间装有密封圈,所述的下壳体包括下筒,所述的下筒与所述的导向套筒之间装有密封圈,所述的上筒内装有纵向上磁极,所述的下壳体内装有横向磁极,所述的横向磁极上端连接横向左磁极,所述的横向磁极下端连接横向右磁极,所述的下筒内装有纵向下磁极。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系统包括发电机转子,所述的发电机转子连接所述的上行单向锥齿轮组的锥齿轮,所述的发电机转子连接所述的下行单向锥齿轮组的锥齿轮,所述的锥齿轮连接所述的发电机转子的转轴。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所述的再生电能输出系统包括上行发电机转子和下行发电机转子,所述的上行发电机转子连接上行单向锥齿轮组的锥齿轮,所述的下行发电机转子连接所述的下行单向锥齿轮组的锥齿轮,所述的锥齿轮连接电量合流装置。有益效果I.本技术不但具有传统减振器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可以有效的将路面传递的振动能量通过振动再生减振器转化为电能,用来给车辆用电装置供电,从而减少因发动机带动发电机所消耗的功率,从而提高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发电量大,制造成本低,适合于各类型车辆使用,由于其适用范围广,经济效益明显,如果每辆车上都安装这种减振器,将会为国家、集体、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技术包裹在减振器缸筒外面的导向套筒对上下两个缸筒起到紧固和密封的作用,两者之间有两个密封圈进行密封,其当减振器振动幅度最大时,能够保证导向套筒能将锥齿条和锥齿轮包裹在里面,不至于暴露在外面。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I的左视图。附图3是附图I的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 :一种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其组成包括振动能量吸收系统,所述的振动能量吸收系统连接振动能量再生系统,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系统连接再生电能输出系统。实施例2 实施例I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所述的振动能量吸收系统包括减振器壳体,所述的减振器壳体外装有减振弹簧I和导向套筒2,所述的减振器壳体内装有锥齿条3,所述的锥齿条啮合上行单向锥齿轮组4和下行单向锥齿轮组5,所述的减振器壳体包括上壳体6,所述的上壳体连接下壳体7,所述的上壳体和所述的下壳体均套有所述的减振弹簧,所述的上壳体包括上筒8,所述的上筒与所述的导向套筒之间装有密封圈9,所述的下壳体包括下筒10,所述的下筒与所述的导向套筒之间装有密封圈,所述的上筒内装有纵向上磁极11,所述的下壳体内装有横向磁极12,所述的横向磁极上端连接横向左磁极13,所述的横向磁极下端连接横向右磁极14,所述的下筒内装有纵向下磁极17。实施例3 实施例I或2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系统包括发电机转子15,所述的发电机转子连接所述的上行单向锥齿轮组的锥齿轮,所述的发电机转子连接所述的下行单向锥齿轮组的锥齿轮,所述的锥齿轮连接所述的发电机转子的转轴。实施例4 实施例1、2、3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所述的再生电能输出系统包括上行发电机转子和下行发电机转子,所述的上行发电机转子连接上行单向锥齿轮组的锥齿轮,所述的下行发电机转子连接所述的下行单向锥齿轮组的锥齿轮,所述的锥齿轮连接电量合流装置16。实施例5 一种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的减振方法,减振器壳体上的锥齿条与锥齿轮相啮合,车辆发生振动时减振器壳体产生相对位移后,锥齿条将竖直方向位移转化为锥齿轮的周向旋转运动;两个减振弹簧分别置于导向套筒与减振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将车辆振动的能量转化为弹簧的弹性能量;上行单向锥齿轮组与下行单向锥齿轮组又交错安装,减振器受压时,下行单向锥齿轮组被驱动旋转,上行单向锥齿轮组在惯性作用下空转;减振器伸张时,上行单向锥齿轮组被驱动旋转,下行单向锥齿轮组在惯性作用下空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车辆发生振动时会发生相对位移,减振器的竖直方向的位移通过锥齿条与单向锥齿轮的啮合,将竖直方向的运动转化为连续的旋转运动;单向锥齿轮与发电机转子轴相啮合,带动发电机旋转,产生电能;电能通过固联在导向套筒上的电量输出装置将电能输入到车辆的蓄电池,锥齿条与上行单向锥齿轮组、下行单向锥齿轮组的啮合起到了将竖直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锥齿轮与发电机转轴固联,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吸收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上行发电机转子和下行发电机转子可以将减振器压缩、伸张两个方向的运动用来驱动锥齿轮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产生电能;电量合流装置将上行发电机转子、下行发电机转子产生的不同方向的电流合成同向电流输送到蓄电池中。实施例6: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主要包括振动能量吸收系统、振动能量再生系统、再生电能输出系统等组成,其中振动能量吸收系统主要由减振弹簧、减振器壳体的齿条、上行单向锥齿轮组、下行单向锥齿轮组、导向套筒等组成。减振弹簧有两个,一个位于减振器顶端与导向套筒之间,另一个位于减振器底端与导向套筒之间;减振器壳体的齿条共有4条,分别位于减振器壳体(将传统减振器上下两壳体的重叠处沿纵向切掉一部分,上下两壳体切掉部分大小等于单向锥齿轮与锥齿条配合尺寸,即上下两壳体切除的空隙刚好放置一个锥齿轮)纵向切面的端面上;上行和下行单向锥齿轮组各6个,分别与两侧锥齿条相配合,同时对发电机转子轴向起到定位作用;导向套筒与减振器上下两壳体套接 上,对减振器起到固定和导向作用,同时导向套筒通过减振弹簧与减振器上下两个壳体相连。振动能量再生系统主要由发电机转子、强磁性永磁铁、锥齿条、上行单向锥齿轮组、下行单向锥齿轮组、导向套筒以及电能输出装置等组成,发电机转子两端与单向锥齿轮固联,单向锥齿轮与减振器壳体两侧的锥齿条相啮合,发电机转子分为两组,一组为上行转子,另一组为下行转子,上行转子在减振器被压缩时,被单向驱动而旋转,下行转子此时处于空转状态。下行转子在减振器伸张时,被单向驱动而旋转,上行转子此时处于空转状态;强磁性永磁铁位于上下两个减振器壳体内部顶端,使其在减振器内部形成一个与减振器纵向相同的磁场;电能输出装置依附于导向套筒上。再生电能输出系统主要由导向套筒、上行发电机转子、下行发电机转子、电量合流装置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能量再生的减振器,其组成包括:振动能量吸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振动能量吸收系统连接振动能量再生系统,所述的振动能量再生系统连接再生电能输出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龙张洪田于杰耿瑞光刘述强孙远涛鲍鸿宇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