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纵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8372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6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纵梁,它包括截面为U形的槽型梁与支撑板,槽型梁包括上翼板、腹板、下翼板,上翼板与腹板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下翼板与腹板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支撑板设置在上翼板及下翼板之间,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上翼板及下翼板相固定,另外,还可以将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折边,支撑板的两端设置了折边后,在提高纵梁承载性能的同时又使纵梁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采用上述结构的汽车纵梁,具有更加优异的抗弯曲变形性能、更强的承载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的纵梁。
技术介绍
汽车主要是靠纵梁支撑横梁及整个车身,在汽车运行过程中,纵梁所受到的应力是最大的,而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一种截面为U形的槽型纵梁,当U形槽型纵梁所受到的应力过大时,这种槽型纵梁的上、下翼板在应力的作用下容易向内发生弯曲变形,甚至会发生折断,极大地影响了汽车的安全性,为安全出行埋下了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明显提高抗弯曲变形性能及承载性能的汽车纵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汽车纵梁,包括截面为U形的槽型梁,所述槽型梁包括上翼板、腹板、下翼板,所述上翼板与腹板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下翼板与腹板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上翼板及下翼板之间,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与上翼板及下翼板相固定。进一步地,前述的汽车纵梁,其中所述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折边,所述支撑板通过其两端的折边分别与上翼板及下翼板相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具有更加优异的抗弯曲变形性能,明显地提高了纵梁的承载性能,支撑板两端增加了折边后,在提高纵梁承载性能的同时又使纵梁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所述的汽车纵梁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所述的汽车纵梁包括截面为U形的槽型梁与支撑板4,所述槽型梁包括上翼板I、腹板2、下翼板3,所述上翼板I与腹板2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下翼板3与腹板2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支撑板4设置在上翼板I及下翼板3之间,支撑板4的两端设置有折边,所述支撑板4通过其两端的折边分别与上翼板I及下翼板3以焊接方式相连接,支撑板4的两端设置了折边后,在提高纵梁承载性能的同时又使纵梁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上述结构的汽车纵梁,具有更加优异的抗弯曲变形性能、更强的承载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纵梁,包括截面为U形的槽型梁,所述槽型梁包括上翼板、腹板、下翼板,所述上翼板与腹板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下翼板与腹板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上翼板及下翼板之间,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与上翼板及下翼板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纵梁,包括截面为U形的槽型梁,所述槽型梁包括上翼板、腹板、下翼板,所述上翼板与腹板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下翼板与腹板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海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隆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