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83430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6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主要由车身变形感知电路、转速信号控制电路、喷油器控制电路、油泵继电器控制电路组成。车身变形感知元件是在车身正面和侧面容易变形部位布置相应的常开开关(10),全部被压闭合后经过逻辑门电路形成一个高电平信号送给电控单元MCU(14)。车身碰撞变形后,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常开开关(10)打开,逻辑电路产生一个低电平信号,则电控单元判断车身发生了变形,控制执行元件切断油泵继电器、喷油器电路和点火信号,使发动机断油、断电而熄火,防止汽车继续碰撞和碰撞后逃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性能可靠,适合振动环境中工作,而且成本不高,易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具体为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配置的安全装置如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安全气囊、主动雷达防撞装置等,主要用途是增加汽车的制动性能,或在汽车发生碰撞后保护乘员安全,或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方向的障碍物等,一般不涉及对动力系统的强制性控制。由于汽车上没有配备碰撞后强制熄火的应急装置,当驾驶员在醉酒、疏忽、紧张、视线模糊、过度疲劳、突发疾病等情况下撞车时,驾驶员可能因操作不当,来不及刹车,甚至误将油门踏板当刹车踏板或有意逃逸,会造成深度碰撞、二次碰撞、连环碰撞的重大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本技术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主要由微型计算机MCU 14、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常开开关10、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二输入或非门8、四输入与门16等组成,并与原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部件燃油泵继电器2、发动机电控单元ECU13、燃油泵11、喷油器6、转速传感器7共同构成控制装置,其中,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串入原车燃油泵继电器2控制回路,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串入原车转速传感器7与发动机电控单元ECU13的输入电路,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串入原车喷油器6的控制回路中。本技术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中的常开开关I 0,按一定间隔安装于汽车车身上碰撞后容易变形的引擎盖、前保险杠、翼子板、前照灯等部位,并分成六组,每组串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上拉电阻9后接入二输入或非门8的输入端。本技术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中的二输入或非门8的输出端接四输入与门16的输入端,四输入与门16接微型计算机MCU14的中断控制器15的引脚上。本技术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中的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为NPN型三极管,集电极接燃油泵继电器的电磁线圈,发射极接地,基极接微型计算机MCU 14的I/O端□。本技术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中的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为PNP型三极管,串接于原车转速传感器7与发动机电控单元ECU 13的输入电路,集电极接转速传感器7,发射极接发动机电控单元ECU 13,基极接微型计算机MCU 14的I/O端口。本技术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中的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为PNP型三极管,串接于原车发动机电控单元ECU 13对喷油器6的控制电路中,集电极接点火开关3,发射极接发动机电控单元E⑶13,基极接微型计算机MCU 14的I/O端口。由于采用的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它可以通过安装于车身上碰撞后容易变形部位的常开开关10感知汽车碰撞的程度。当车身完好无变形或者轻微变形时,只要六组常开开关10没有任何一个打开,这些开关就经过逻辑门电路形成一个高电平信号送给微型计算机MCU 14。当车身碰撞变形后,只要有一个开关打开,逻辑电路产生一个高电低平信号,则微型计算机MCU 14判断车身发生了变形。在微型计算机MCU 14感知车身发生了变形后,控制执行元件使发动机断油、断电而熄火。由于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来感知车身的碰撞变形,对发动机执行强制熄火动作,避免了驾驶员在醉酒、疏忽、紧张、视线模糊、过度疲劳、突发疾病等情况下首次撞车后因误操作或有意逃避而造成的深度碰撞、二次碰撞、连环碰撞等交通事故。本技术所诉的装置还有另外一个优点是利用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现有的电控元件,车身变形的感知元件是一组常开开关,市场上容易获得,整套装置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的正常状态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的车身变形后工作原理图。图3为汽车原来的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的常开开关布置示意图。附图标注1-蓄电池 2-燃油泵继电器 3-点火开关 4-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5-喷油器控制三极管6-喷油器7-转速传感器8-二输入或非门9-上拉电阻10-常开开关11-燃油泵12-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3-发动机电控单元E⑶14-微型计算机MCU 15-中断控制器16-四输入与门17-电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本技术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由微型计算机MCU 14、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常开开关10、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二输入或非门8、四输入与门16等组成,并与原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部件燃油泵继电器2、发动机电控单元ECU 13、燃油泵11、喷油器6、转速传感器7共同构成控制装置,其中,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串入原车燃油泵继电器2控制回路,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串入原车转速传感器7与发动机电控单元ECU 13的输入电路,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串入原车喷油器6的控制回路中。常开开关10按一定间隔安装于汽车车身上碰撞后容易变形的引擎盖、前保险杠、翼子板、前照灯等部位,并分成六组,每组串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上拉电阻9后接入二输入或非门8的输入端。正常情况下,常开开关10全部闭合时,二输入或非门8输入端通过常开开关10接地,输出端向四输入与门16提供高电平,四输入与门16则向中断控制器15提供高电平,微型计算机MCU 14分别通过I/O端口对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的基极提供高电平,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均导通,燃油泵继电器2线圈通电工作,触电闭合,燃油泵11通电运转,原车发动机电控单元ECU 13可获得正常转、速信号,控制点火,并对喷油器6进行喷油控制,发动机正常工作。如图2所示,汽车前端发生碰撞后,引擎盖、前保险杠、翼子板、前照灯等部位有一个常开开关10处于打开状态,则二输入或非门8之一输入端通过上拉电阻9获得高电平,输出端向四输入与门16提供低电平,四输入与门16则向中断控制器15提供低电平,微型计算机MCU 14通过中断控制器15获得外部信号从高到低的跳变,判断汽车车身发生了变形,分别通过I/O端口对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的基极提供低电平,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均不导通,燃油泵继电器2线圈断电不工作,触电打开,燃油泵11断电停止运转,原车发动机电控单元E⑶13可不能获得正常转速信号,停止点火控制,并对喷油器6停止喷油控制,发动机因断油和断电停止工作,汽车失去动力无法继续前进。如图3所示为没有安装本技术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的原车控制系统对燃油泵11、喷油器6的控制原理图,图3中转速传感器7提供的转速信号直接传送给发动机电 控单元ECU13。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中常开开关10的布置示意图。引擎盖处的常开开关布置在发动机舱周围,由引擎盖压合;前保险杠处的常开开关布置在前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处,由前保险杠压合;两侧翼子板处的常开开关布置在车身内侧,由钢板条压合;前照灯处的常开开关布置在前照灯座处,由前照灯压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主要由微型计算机MCU(14)、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常开开关(10)、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二输入或非门(8)、四输入与门(16)等组成,并与原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部件燃油泵继电器(2)、发动机电控单元ECU(13)、燃油泵(11)、喷油器(6)、转速传感器(7)共同构成控制装置,其中,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串入原车燃油泵继电器(2)控制回路,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串入原车转速传感器(7)与发动机电控单元ECU(13)的输入电路,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串入原车喷油器(6)的控制回路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主要由微型计算机MCU (14)、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常开开关(10)、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二输入或非门(8)、四输入与门(16)等组成,并与原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部件燃油泵继电器(2)、发动机电控单元ECU(13)、燃油泵(11)、喷油器(6)、转速传感器(7)共同构成控制装置,其中,燃油泵继电器控制三极管(12)串入原车燃油泵继电器(2)控制回路,转速传感器控制三极管(4)串入原车转速传感器(7)与发动机电控单元ECU(13)的输入电路,喷油器控制三极管(5)串入原车喷油器¢)的控制回路中。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碰撞熄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开开关(10)按一定间隔安装于汽车车身上碰撞后容易变形的引擎盖、前保险杠、翼子板、前照灯等部位,并分成六组,每组串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接上拉电阻(9)后接入二输入或非门(8)的输入端,且引擎盖处的常开开关布置在发动机舱周围,由引擎盖压合;前保险杠处的常开开关布置在前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处,由前保险杠压合;两侧翼子板处的常开开关布置在车身内 侦牝由钢板条压合;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凯赵迎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