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密封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3332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23:06
一种轴承密封防水结构,包括辊筒,辊筒和辊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辊筒端部为一喇叭口形状的斜面,辊头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防水轴套和端盖,防水轴套和端盖止口根部装有O型密封圈,辊头和防水轴套之间由左向右依次设有一号集液槽、迷宫式密封槽、二号集液槽、水封和骨架油封,由非接触式密封尽量减少进入辊子的水量,接触式密封圈起到最后一道防水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减少了到达水封处的水量,从而提高密封圈寿命,保证整体密封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密封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冶金设备中有许多工作在大量冷却液、润滑液以及高压除磷水等环境中的辊子,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有使用密封圈和迷宫式密封槽等,但是由于辊子长期工作上述恶劣环境下,大量油泥堆积在密封圈处,加速密封圈的老化、破损,密封防水失效,水进入轴承后影响轴承的润滑到至轴承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密封防水结构,有效减少了到达水封处的水量,从而提高密封圈寿命,保证整体密封防水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承密封防水结构,包括辊筒1,辊筒I和辊头2通过过盈配合连接,辊筒I端部为一喇叭口形状的斜面11,辊头2通过轴承7安装在轴承座8上,轴承座8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防水轴套4和端盖9,防水轴套4和端盖9止口根部装有O型密封圈5,辊头2和防水轴套4之间由左向右依次设有一号集液槽11、迷宫式密封槽12、二号集液槽13、水封3和骨架油封6。所述的二号集液槽13设在迷宫式密封槽12右下方。所述的水封3采用耐磨橡胶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非接触式密封尽量减少进入辊子的水量,接触式密封圈起到最后一道防水作用。非接触式密封利用了辊子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以及水的重力,迷宫密封复杂的路径及其内部存留的空气使得外界环境中的水很难到达密封圈位置。接触式密封圈为纯胶端面水封以及骨架油封,能够防止灰尘、粉末、水及它们混合物进入轴承。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局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参照图I和图2,一种轴承密封防水结构,包括辊筒1,辊筒I和辊头2通过过盈配合连接,辊筒I端部为一喇叭口形状的斜面11,辊头2通过轴承7安装在轴承座8上,轴承座8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防水轴套4和端盖9,防水轴套4和端盖9止口根部装有O型密封圈5,辊头2和防水轴套4之间由左向右依次设有一号集液槽11、迷宫式密封槽12、二号集液槽13、水封3和骨架油封6。所述的二号集液槽13设在迷宫式密封槽12右下方。所述的水封3采用耐磨橡胶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辊筒I端部为一喇叭口形状的斜面,当辊筒I旋转时,进入斜面区域的水在辊筒I的带动下受到离心力作用,被甩到辊筒I外部。当辊筒I转速较低或外部环境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若有一部分水进入轴头后,这部分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汇集到一号集液槽11中,水量不超过一号集液槽11右边凸4台高度情况下,水顺一号集液槽11流下。一号集液槽11右边为一迷宫式密封槽12,在辊头2高速旋转情况下水很难通过迷宫式密封槽12。迷宫式密封槽12右下方设计有二号集液槽13,功能与一号集液槽11相同。上面结构都采用无接触摩擦密封结构,性能可靠,大大降低了通过上述路径到达水封3处的可能性。水封3采用耐磨橡胶材料,能够防止灰尘、粉末、水及他们的混合物和油脂进入到轴承。骨架油封6能够防止轴承内的润滑油向外泄漏。另外,在防水轴套4和端盖9与轴承座8结合面设计有O型密封圈6,防止水从该位置侵入轴承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密封防水结构,包括辊筒(1),其特征在于辊筒(I)和辊头(2)通过过盈配合连接,辊筒(I)端部为一喇叭口形状的斜面(11),辊头(2)通过轴承(7)安装在轴承座(8)上,轴承座(8)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防水轴套(4)和端盖(9),防水轴套(4)和端盖(9)止口根部装有O型密封圈(5 ),辊头(2 )和防水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磊徐利璞赵团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