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杆通油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2870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杆通油油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杆通油油缸。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内,开有油道,油道的一端与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油腔连通,所述的活塞杆是空心管,其内,焊接有油道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适用于活塞杆固定、缸体运动工作方式的油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油油缸,尤其涉及一种活塞杆通油油缸
技术介绍
目前,油缸都采用缸体固定、活塞杆运动的工作方式,工作油液从位于缸体上的接口进出。有些设备因结构需要采用活塞杆固定、缸体运动的工作方式时,连接在缸体接口上的油管将影响油缸正常动作。即使采用软管连接方式,为了满足油缸运动行程软管需要考虑一段预留长度,当油缸的工作行程较大时,为满足行程而预留出的软管需占据较大空间这将大大影响设备的结构尺寸,而且在缸体运动过程中软管的收放动作会造成软管过度磨损而影响使用寿命,更有可能发生非正常缠绕现象引发事故,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缸体运 动形式油缸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杆通油油缸,以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活塞杆通油油缸,包括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I内,开有油道2、2',油道2的一端与油口 3连通,另一端与油腔4连通,油道2'的一端与油口 3'连通,另一端与油腔4'连通。所述的活塞杆I是空心管,其内,焊接有油道管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油缸活塞杆内设置油道进出油方式,解决了缸体运动时油缸的外接油管限制运动问题,增加了油缸应用范围。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空心活塞杆内焊接油道管的加工工艺,大大降低了较长活塞杆内部油道加工难度,减少了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活塞杆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活塞杆,2、2' —油道,3、3' —油口,4、4' 一油腔,5—活塞杆法兰,6—防尘圈,7一活塞杆密封件,8一缸体如端盖,9一缸体,10一活塞,11 一活塞密封件,12一锁紧螺母,13—缸体后端盖,14 一油道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3,本专利技术包括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内,开有油道2、2',油道2的一端与油口 3连通,另一端与油腔4连通,油道2'的一端与油口 3'连通,另一端与油腔4'连通。所述的活塞杆I是空心管,其内,焊接有油道管14。活塞杆法兰5通过螺栓紧固在活塞杆端部,安装时活塞杆法兰固定,油缸外接油管连接到油口 3、3'上,活塞杆I内部两油道2、2'分别与活塞杆法兰上的油口 3、3'连通,一个连通活塞左侧油腔4,另一个连通活塞右侧油腔4'。工作时,活塞杆固定、缸体往复运动。对于短行程油缸,活塞杆内部油道不深,可采用直接钻孔加工工艺。对于大行程油缸,活塞杆较长其内部油道较深,难以直接钻孔,可采用空心活塞杆 内焊接油道管的方式。当活塞杆为空心管时,焊接在其内的油道管14相当于实心活塞杆中的油道2',而空心管本身则相当于油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杆通油油缸,包括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I)内,开有油道(2、2'),油道(2)的一端与油口(3)连通,另一端与油腔(4)连通,油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达
申请(专利权)人:湘煤立达矿山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