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368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包括顶部具有入口、出口外壳,其内部设有第一、二导流板,外壳内部在位于第一导流板的左侧区域形成消音室、位于第二导流板的右侧区域形成共鸣室,第一、二导流板之间的区域形成与出口连通的气流通道,第一导流板的下端部与外壳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开口,第二导流板上具有第二开口,消音室通过第一开口与气流通道连通,共鸣室通过第二开口与气流通道连通,外壳的左侧内壁与外壳的内底壁的交接处设有第一光滑过渡面、内底壁与第二导流板的下端部的交接处设有第二光滑过渡面,入口位于第一光滑过渡面的正上方。此吸气消音器涡流大幅减少,流动损失降低,从而减少腔室内因气体流动而造成的压力损失。(*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制冷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制冷设备,如冰箱、冷柜等其上压缩机的压缩结构部的吸入侧设置有吸入消音器,吸入消音器的作用是可以降低冷媒吸入到压缩结构部的时候产生的阀门噪音、流动噪音或者压カ脉动等噪音。另外,吸入消音器是由如下部分构成用于降低吸入冷媒时产生的噪音的消音空间;设置在消音空间的另外ー侧、并与压缩结构部的吸入侧连接的流出ロ。根据需要,消音空间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多个消音空间可以并联或者串联的方式排列。在现有的技术中,冷媒流过各个消音室时,很容易产生压カ损耗,而且消音器的进气ロ大多设置在消音室的外侧壁上,当气体进入消音室时会产生很大的涡流,流动损失较大 ’另夕卜,飞溅的润滑油很容易被吸到消音器内,使压缩机的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外売,所述的外壳的顶部的左端具有入ロ,所述的外壳的顶部的中间具有出口,所述的外壳的内部具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的第一导流板的上端部固定在所述的外壳的内顶壁上,所述的第二导流板的下端部固定在所述的外壳的内底壁上,所述的外壳的内部在位于所述的第一导流板的左侧区域形成与所述的入口连通的消音室,所述的外壳的内部在位于所述的第二导流板的右侧区域形成共鸣室,所述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的区域形成与所述的出口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的第一导流板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外壳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开ロ,所述的第二导流板上具有第二开ロ,所述的消音室通过所述的第一开ロ与所述的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的共鸣室通过所述的第二开ロ与所述的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的外壳的左侧内壁与所述的外壳的内底壁的交接处设有第一光滑过渡面,所述的外壳的内底壁与所述的第二导流板的下端部的交接处设有第二光滑过渡面,所述的入口位于所述的第一光滑过渡面的正上方。更进一歩地,所述的消音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泄油孔,所述的第一泄油孔位于所述的外壳的底壁上,所述的第一泄油孔的上端部为相对于所述的外壳的内底壁向下凹陷的凹部。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泄油孔位于所述的第一光滑过渡面和第二光滑过渡面之间。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开ロ的口径为8 12mm。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开ロ的口径为5 7mm。更进一歩地,所述的共鸣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泄油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使冷媒在消音室内流动时沿着气体惯性流动方向流动,使涡流大幅減少,降低流动损失,从而減少腔室内因气体流动而造成的压カ损失;将进气ロ设置在上方,減少因润滑油飞溅被吸入消音器的量,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压缩机的冷媒不足而引起的损坏或性能下降;本技术将泄油孔布置在气体主要流经位置,并采用上半部分有较大的锥孔,下半部分采用通孔,提高了油分离效果。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的吸气消音器的结构图(局部剖视)。其中I、进气ロ ;2、第一导流板;3、第二导流板;4、出气ロ ;5、第一泄油孔;6、第一光滑过渡面;7、第二光滑过渡面;8、第二泄油孔;10、外壳;11、消音室;12、共鸣室;13、气流通道;14、第一开ロ ;15、第二开ロ。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技术的技术方案做更进ー步阐述如图I所示的制冷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具有进气ロ I、第一导流板2、第二导流板3、出气ロ 4和外壳10。进气ロ I位于外壳10的顶部的左端,出气ロ 4位于外壳10的顶部的中间。在外壳10的内部具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导流板2和第二导流板3,第一导流板2的上端部固定在外壳10的内顶壁上,第二导流板3的下端部固定在外壳10的内底壁上,外壳10的内部在位于第一导流板2的左侧区域形成与进气ロ I连通的消音室11,外壳10的内部在位于第二导流板3的右侧区域形成共鸣室12,第一导流板2和第二导流板3之间的区域形成与出气ロ 4连通的气流通道13。第一导流板2的下端部与外壳10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开ロ 14,第一开ロ 14的口径为8 12mm。第二导流板3上具有第二开ロ 15,第二开ロ15的口径为5 7mm。消音室11通过第一开ロ 14与气流通道13连通,共鸣室12通过第二开ロ 15与气流通道13连通。外壳10的左侧内壁与外壳10的内底壁的交接处设有第一光滑过渡面6,外壳10的内底壁与第二导流板3的下端部的交接处设有第二光滑过渡面7,进气ロ I位于所述的第一光滑过渡面6的正上方。消音室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泄油孔5,第一泄油孔5位于外壳10的底壁上,位于第一光滑过渡面6和第二光滑过渡面7之间,第一泄油孔5的上端部为相对于所述的外壳的内底壁向下凹陷的凹部,第一泄油孔5设置为上半部分有较大的锥孔,下半部分采用孔径为Imm左右的通孔。在共鸣室12的底部设置有第ニ泄油孔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气体通过进气ロ I进入消音器的消音室11,经过第一光滑过渡面6通过第一开ロ 14,在第二光滑过渡面7的引流作用下进入气流通道13,最后通过出气ロ 4排出。本技术使气体在腔体内流动时沿着气体惯性流动方向流动,使涡流大幅減少,降低流动损失,从而減少腔室内因气体流动而造成的压カ损失;将进气ロ设置在上方,減少因润滑油飞溅被吸入消音器的量,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压缩机的冷媒不足而引起的损坏或性能下降;本技术将泄油孔布置在气体主要流经位置,并采用上半部分有较大的锥孔,下半部分采用通孔,提高了油分离效果。本技术可使同一台压缩机増加3 5W制冷量。以上对本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外壳,所述的外壳的顶部的左端具有入口,所述的外壳的顶部的中间具有出口,所述的外壳的内部具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的第一导流板的上端部固定在所述的外壳的内顶壁上,所述的第二导流板的下端部固定在所述的外壳的内底壁上,所述的外壳的内部在位于所述的第一导流板的左侧区域形成与所述的入口连通的消音室,所述的外壳的内部在位于所述的第二导流板的右侧区域形成共鸣室,所述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的区域形成与所述的出口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的第一导流板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外壳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的第二导流板上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的消音室通过所述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的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的共鸣室通过所述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的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的外壳的左侧内壁与所述的外壳的内底壁的交接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红吴春华陈雪忠叶晓芳马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白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