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转向端扶手带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1504 阅读:4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的回转驱动构件。扶手转向端扶手带驱动装置,包括扶手带驱动轮、扶手驱动链轮、主驱动小链轮和主驱动大链轮,主驱动轴的两端设有梯级链轮,在其中的一端主驱动轴上套接有主驱动大链轮,主驱动小链轮位于两个梯级链轮之间,主驱动小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有第一中间轮,第一中间轮固定在中间轴上,在中间轴上固定有与第一中间轮同步旋转的两个第二中间轮,第二中间轮通过链条连接有扶手驱动链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主驱动,主驱动小链轮方便维修,主驱动可以通用,制造成本低的端部扶手驱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扶梯的扶手驱动装置的主驱动小链轮维修不便,制造成本高,需要配置多个小链轮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的回转构件,尤其涉及一种扶梯的端部驱动扶梯扶手带的扶手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的电梯一般分为轿厢式电梯和扶梯,扶梯的扶手带驱动是非常重要的部件,起到传递驱动力和扭矩,驱动扶手带运转的功能。端部扶手驱动主要由扶手带驱动轮、扶手驱动链轮、主驱动小链轮等部分组成。在现在公开的文件中,中国专利“回转端扶手驱动装置(CN101224843A)”,它包括有回转链轮轴、扶手驱动轴,回转链轮轴、扶手驱动轴可转动 的平行且彼此相对间隔的安装于桁架内,回转链轮轴与扶手驱动轴之间通过传动链轮组连接;扶手驱动轴上还设置有扶手传动轮,扶手传动轮带动扶手带按设定的速度运动。传统的端部扶手驱动,为了传递主驱动上的驱动力给扶手带,采取的方案都是从主驱动的两侧提供两个小链轮,来传递驱动力。同时扶手带为了达到一定的速度,需要主驱动两侧的小链轮提供不同的齿数配合。扶梯驱动作为驱动扶手带运行的动力源,需要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传统的端部扶手驱动,需要从主驱动两侧小链轮传递驱动力,而小链轮位于桁架与主驱动大链轮之间,空间狭小,给维修保养带来很大的不便。且为了满足不同的扶手带速度,需要配置多个齿数小链轮,使主驱动的加工更加复杂,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驱动的结构简单,主驱动小链轮方便维修,主驱动可以通用,制造成本低的端部扶手驱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扶梯的扶手驱动装置的主驱动小链轮维修不便,制造成本高,需要配置多个小链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张紧空间大,张紧行程长,方便调节张紧机构的端部扶手驱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扶手驱动装置的张紧空间小,不方便调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扶手转向端扶手带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扶手带轴上的扶手带驱动轮和扶手驱动链轮,固定在主驱动轴上的主驱动小链轮和主驱动大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驱动轴的两端设有一梯级链轮,在主驱动轴的其中的一端还套接有主驱动大链轮,主驱动小链轮位于两个梯级链轮之间,主驱动小链轮固定在主驱动轴上,主驱动小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有第一中间轮,第一中间轮固定在中间轴上,在中间轴上固定有与第一中间轮同步旋转的第二中间轮,第二中间轮通过链条连接有扶手驱动链轮。梯级链轮和主驱动大链轮都安装在桁架上,而将主驱动小链轮放在两个梯级链轮之间,主驱动小链轮与主驱动大链轮之间的有充裕的空间,方便主驱动小链轮的维修和安装。在主驱动小链轮和扶手带驱动轮之间设置中间轮,主驱动上的驱动力由链条通过中间轴的第一中间轮传递到第二中间轮上,第二中间轮再通过链条将驱动力传递给扶手驱动链轮,通过改变中间链轮的齿数,来满足不同扶手带速度的调整,而不必更改主驱动小链轮的规格,降低了主驱动的制造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轴、主驱动轴和扶手带轴相互平行,中间轴、主驱动轴和扶手带轴呈三角形布置,三角形以中间轴的中心为交点的两连线之间夹角为锐角。三根轴相互平行,在不改变原有主驱动轴和扶手带轴位置的情况下,将中间轴布置在主驱动轴和扶手带轴的一侧,呈三角形布置,结构稳定,相互之间的间距大,容易调整中间轴上各链轮,中间轴与主驱动轴的连线和中间轴与扶手带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可以方便布置张紧机构,加大了张紧机构的空间,增加了张紧的行程。作为优选,所述的主驱动小链轮到固定主驱动大链轮的梯级链轮之间的距离小于主驱动小链轮到另一端梯级链轮的距离。方便布置,传动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中间轮和扶手驱动链轮之间设有张紧机构,所述的张紧机构为两个张紧链轮。设置张紧机构,提高张紧效果,在同一回转链的相互平行的两根链条下都设置张紧轮,使得链条传动效果更好,同时在第二中间轮和扶手驱动链轮之间设有张紧机构,由于中间轮机构与扶手带机构的距离大于原来的主驱动机构与扶手带机构之间的距离,有充裕的空间布置,方便张紧机构的布置和调整。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中间轮为两个,分别位于中间轴的两端,第一中间轮位于两个第二中间轮之间,第一中间轮的直径小于第二中间轮的直径。通过调整第一中间轮和第二中间轮的齿数比,可以调整扶手驱动链轮的转速,两个第二中间轮分别与两个扶手驱动链轮连接进行驱动。因此,本技术的扶手转向端扶手带驱动装置具备下述优点1、将主驱动小链轮布置在两个梯级链轮之间,简化了主驱动的结构,增大了主驱动小链轮的维修空间;2、通过增加中间轮,即使要满足不同的扶手带速度,也不必更改主驱动上的小链轮,简化了主驱动的规格,降低了主驱动的制造成本;3、在中间轮和扶手驱动链轮之间设置张紧机构,加大了张紧机构的空间,增加了张紧行程,提高了张紧机构的调节便利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扶手转向端扶手带驱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内的主驱动部分的示意图。图3是图I内的中间轮部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I所示,扶手转向端扶手带驱动装置,包括主驱动机构I、中间轮机构2、张紧机构3和扶手带机构4。其中,主驱动机构I包括主驱动轴5,在主驱动轴5的两端各安装有一梯级链轮6,在其中的一个梯级链轮6上安装有主驱动大链轮7,在两个梯级链轮6之间有一主驱动小链轮8,主驱动小链轮8固定在靠近主驱动大链轮7 —侧主驱动轴5上,主驱动大链轮7与主驱动小链条8同轴同步旋转(如图2所示)。主驱动小链轮8通过链条9带动中间轮机构内的第一中间轮10,第一中间轮10固定在中间轴11上,在中间轴11的两端各固定有与第一中间轮10同步旋转的第二中间轮12,第二中间轮12的直径大于第一中、间轮10。在第一中间轮10和第二中间轮12之间有轴承座13用于支撑中间轴11 (如图3所示)。两端的第二中间轮12通过链条9带动扶手机构内的扶手驱动链轮14转动,从而带动与扶手驱动链轮14同轴且同步旋转的扶手带驱动轮15旋转,扶手驱动链轮14和扶手带驱动轮15均固定在扶手带轴16上。主驱动轴5、中间轴11、扶手带轴16呈三角形布置,中间轴11与其余两轴的连线相交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在中间轮机构2和扶手带机构4之间布置有一张紧机构3,张紧机构3包括两个张紧轮17,两个张紧轮17位于同一回转链的相互平行的两根链条9下,提高了张紧效果。使用时,主驱动轴5上的主驱动大链轮7的转动带动主驱动小链轮8转动,主驱动小链轮8通过链条9带动第一中间轮10转动,第一中间轮10同轴带动第二中间轮12转动,第二中间轮12通过链条的传动,带动扶手驱动链轮14转动,扶手驱动链轮14带动同轴布置的扶手带驱动轮15转动。在需要改变电梯扶手速度时,只需要更换中间轮机构就可以,不需要对主驱动机构进行变更,简化了主驱动的规格,降低了主驱动的制造成本。同时,由 于中间轮机构与扶手带机构的距离大于原来的主驱动机构与扶手带机构之间的距离,方便张紧机构的布置和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扶手转向端扶手带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扶手带轴上的扶手带驱动轮和扶手驱动链轮,固定在主驱动轴上的主驱动小链轮和主驱动大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驱动轴的两端各设有一梯级链轮,在主驱动轴的其中一端还套接有主驱动大链轮,主驱动小链轮位于两个梯级链轮之间,主驱动小链轮固定在主驱动轴上,主驱动小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有第一中间轮,第一中间轮固定在中间轴上,在中间轴上固定有与第一中间轮同步旋转的第二中间轮,第二中间轮通过链条连接有扶手驱动链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扶手转向端扶手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轴、主驱动轴和扶手带轴相互平行,中间轴、主驱动轴和扶手带轴呈三角形布置,三角形以中间轴的中心为交点的两连线之间夹角为锐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海峰武德邵卫锋
申请(专利权)人: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