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及用于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4126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20:35
当在车辆正在行驶时内燃机起动时,当车辆所要求的驱动力(TRQ)小于或者等于预定的值(TRQth)时,电子控制单元(20)推定为固定件(11)的变形程度小于或者等于预定的程度,并且将内燃机起动时的第二循环的燃料喷射量(Q2)设定得大于第一循环的燃料喷射量(Q1)。另一方面,当所要求的驱动力(TRQ)大于预定的值(TRQth)时,电子控制单元(2)推定为固定件(11)的变形程度大于预定的程度,并将内燃机起动时的第一循环的燃料喷射量(Q1)设定得大于第二循环的燃料喷射量(Q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所述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应用于配备有内燃机和所述内燃机以外的另外的动カ源的车辆,所述内燃机和另外的动カ源用作向驱动轮传递动力并且在车辆正在行驶时起动内燃机的装置。
技术介绍
这种类型的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9-281260(JP-A-2009-281260)中进行了描述。包括在JP-A-2009-281260中描述过的控制装置在内,一般的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控制作为用于旋转车辆的驱动轮的动カ源同时配备有内燃机和电动机两者的车辆,即,所谓混合动カ车辆(下面,简单地称之为“HV”)。在这种控制装置中,当车辆开始行驶或者当车辆正在以低速被行驶时,内燃机停止,车辆只借助来自于电 カ的动カ行驶(电动车辆行驶模式;下面简单地称为“EV行驶模式”)。另外,当车辆被加速或者当车辆以高速行驶时,内燃机工作,除了借助来自于电动机的动カ之外或者代替来自于电动机的动力,车辆还借助来自于内燃机的动カ行驶(下面简单地称之为“非EV行驶模式”)。具体地说,如图8中的实线所示,EV行驶模式范围和非EV行驶模式范围,由车辆速度V和车辆所需要的驱动カTRQ来确定,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12 JP 2010-158212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所述车辆配备有内燃机和所述内燃机以外的动カ源,用作使驱动轮旋转的动カ源,并且,所述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在所述车辆正在行驶中起动所述内燃机,其特征在干,所述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检测与固定件的变形程度相关的參数,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内燃机连接到所述车辆的本体上,并且通过所述固定件的弹性变形,减小所述内燃机的振动向所述车辆的本体的传递;和 设定单元,当在所述车辆正在行驶中内燃机起动的时候,当根据由所述检测机构检测的參数推定为所述固定件的变形程度大时,与当推定为所述固定件的变形程度小时相比,所述设定单元将在所述内燃机起动时的第一循环的燃料喷射量设定得大于在所述内燃机起动时的第二循环的燃料喷射量。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干,当推定为所述固定件的变形程度小于或者等于预定的程度时,所述设定单元将在所述内燃机起动时的所述第二循环的燃料喷射量设定得大于在所述内燃机起动时的所述第一循环的燃料喷射量;然而,当推定为所述固定件的变形程度大于所述预定的程度时,所述设定单元将在所述内燃机起动时的所述第一循环的燃料喷射量设定得大于在所述内燃机起动时的所述第二循环的燃料喷射量。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将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作为所述參数进行检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检测机构将所述车辆所要求的驱动力作为所述參数进行检测, 当所述车辆所要求的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雅哉舟田和史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