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o-Gd永磁合金薄带及其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3363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Fe-Co-Gd永磁合金薄带及其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铁、钴和钆块熔配为合金,将熔配好的合金放入真空室的底部有孔的石英试管中,循环三次抽真空和反充入高纯Ar气;采用高频电磁方法加热熔配合金,再将Ar气充入石英试管将熔融态样品吹至旋转的辊轮上成合金薄带;将所得合金薄带在Ar气保护下在550℃条件下保温0.5小时,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下出炉。本方法具有过程简单、处理方便、成形快捷的优点,其同时又具有快速凝固的特点,在薄带成形过种中热流通量大,因此获得的晶向也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有利于不经过多层薄膜制备过程而获得特定晶向,已经应用于硅钢合金的薄带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Fe-Co-Gd永磁合金薄带的成形方法,属磁性材料的

技术介绍
未来社会海量信息的存储要求存储器件具有超大容量、高数据传输率、长寿命三大特点,磁光存储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存储方式,近年来密度在不断提高。如何有效减小记录畴的尺寸是获得高密度磁光存储的关键。磁光超分辨存储技术(MSR)、磁畴放大磁光存储技术(MAMMOS)、畴壁移动检测读出技术(DWDD)都近年来提出的无需减小激光波长或增大数值孔径来提高存储密度的一种方法,它们通过两层或者多层磁光薄膜之间的交换耦合作用实现高密度、高灵敏度的磁光信息读出。GdFeCo通常以薄膜形式作为一种和传统介质TbFeCo薄膜性质类似的非晶磁光材料,在新型MSR技术中有重要的应用,一般都用作读出层材料,和TbFeCo薄膜通过交换耦合作用结合。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磁光存储的实现强烈依赖于作为读出层的GdFeCo薄膜的性质,其成分、补偿温度等的选择是能否实现超分辨读出的关键。交换作用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种是直接交换作用,存在于3d过渡族金属及其合金中。这种交换作用使得铁、钴、镍具有强磁性。另一方面则导致铬为反铁磁性(其相邻的原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Fe-Co-Gd永磁合金薄带,其特征在于合金成分为52wt%的Fe,27wt%的Co和21wt% 的 Gd。2.一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Fe-Co-Gd永磁合金薄带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I :将纯度99. 8%的铁、99. 98%的钴和99. 9%的钆块在有高纯Ar气保护下熔配为合金,控制其中Gd的含量在20-22wt%范围内; 步骤2 :将熔配好的合金放入真空室内、底部有孔的石英试管中,抽真空I分钟后反充入高纯Ar气至I个大气压;然后再抽真空I分钟后反充入高纯Ar气至I个大气压;然后再抽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文静张媛媛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