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1880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6:30
一种风扇装置,包括风扇座、马达与扇叶,该风扇座包括具有贯穿的通孔的环形体及分别设于该环形体两端的第一环形挡缘和第二环形挡缘,该第一环形挡缘和第二环形挡缘均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该第一环形挡缘和第二环形挡缘分别以其第一开口端连接该通孔的两端并分别由其第一开口端向其第二开口端扩增其直径,该马达设置于该风扇座上,且该扇叶轴接于该马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扇装置具有提升排/吸风量及降低消耗功率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风扇装置,尤其关于ー种壁式风扇装置。
技术介绍
风扇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例如,エ业厂房常因大量的机器作业导致空气污浊或温度上升,因而降低了厂房内的工作环境品质以及机器的运转效率,故通常会设置壁式排风扇,以将厂房内的混浊气体排出室外,或将室外的干净气体吸入厂房内;除此之外,壁式排风扇也常用于家庭的卫浴间,以促进空气对流,避免卫浴间的潮湿。请參阅图IA及图1B,其分别为现有风扇装置的前视图和侧视图。如图IA所示,风 扇装置I具有风扇座10、扇叶11及切换开关12。需说明的是,图IA和图IB省略了部分现有构件,如插头、设置于扇叶11前方的防护网、设于风扇座10后方的马达支架及马达等。于前述的风扇装置I中,该风扇座10冲压有一通孔101,且该通孔101的周围也形成有凸出的挡缘102,该凸出的挡缘102相对地于背侧产生凹室103,扇叶11容置于通孔101中且连接于该马达支架的马达上,且由图IB可知,风扇装置I的扇叶11向上突出于风扇座10的上缘。如图IA及图IB所示的风扇装置可通过切换开关12以达到吸风或排风的功能,然而,当扇叶11将气流从下方往上导引穿过通孔101时(參照图1B),部分气流会流入风扇座10的凹室103中而产生涡流,导致吸/排风的效率降低。另外,由于扇叶11突出于风扇座10的上缘,因此,当扇叶11将气流从上方往下导引穿过通孔101时(參照图1B),部分气流会由风扇装置I的外缘通过,造成无法有效使较多的气流从通孔101通过,进而影响整体风扇的效能。因此,如何解决现有风扇装置的缺失,以改善风扇的效率不佳等问题,实已成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扇装置,具有提升排/吸风量及降低消耗功率的优点。本技术的风扇装置包括风扇座,其包括环形体,其具有贯穿的通孔;以及第一环形挡缘与第二环形挡缘,其分别设于该环形体的两端,该第一环形挡缘与第二环形挡缘均具有相対的第一开ロ端与第二开ロ端,该第一环形挡缘的第一开ロ端与第二环形挡缘的第一开ロ端分别连接该通孔的两端且与其直径相同,该第一环形挡缘与第二环形挡缘由其第一开ロ端向其第二开ロ端扩增其直径;马达,其设置于该风扇座上;以及扇叶,其轴接于该马达。上述的环形体的通孔具有均匀的直径,而该第一环形挡缘的第一开ロ端的直径相同于该第二环形挡缘的第一开ロ端的直径,且该第一环形挡缘与第二环形挡缘呈喇叭状。此外,本技术的风扇装置的扇叶容置于该环形体的通孔中,且该扇叶未突出于该第一环形挡缘的第二开ロ端与第二环形挡缘的第二开ロ端。此外,本技术的风扇座还形成有框体,该框体具有相対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及贯穿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开孔,该第一环形挡缘的第二开ロ端连接该框体的第二表面,且该通孔对应该开孔。进ー步的,该框体的第一表面具有一外露该开孔的凹室,且该凹室的侧壁设有第下 ロロP O进ー步的,该风扇装置还包括网架,该网架的周缘具有第二卡合部,该网架以该第ニ卡合部卡合于该第—合部,以罩盖该凹室。该第—合部为孔洞,第二卡合部为该网架的网线末端。此外,该风扇装置还包括马达支架,该马达支架包括马达固定座与由该马达固定座向外延伸的多个连接脚,该连接脚接置于该框体的第二表面,该马达支架罩盖该环形体、 第一环形挡缘与第二环形挡缘,该马达设置于该马达固定座,且该扇叶容置于该环形体的通孔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风扇装置主要用于使风扇座具有环形体及设于环形体的通孔两端的呈喇叭状的第一环形挡缘及第ニ环形挡缘。因此,本技术的风扇装置能有效集中风力,而能用较低的马达耗电量达成较佳的出风效果,进而达成省电的功效。附图说明图IA及图IB分别为现有风扇装置的前视图及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风扇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风扇装置的的立体分解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风扇装置10,2 风扇座101,200 通孔102 挡缘103凹室11,3 扇叶12切换开关20环形体21第一环形挡缘22第二环形挡缘21a, 22a 第一开ロ端21b, 22b 第二开ロ端23框体230开孔231凹室232侧壁233第一^^ 合部23a第一表面23b第二表面4网架40第二卡合部5马达支架52连接脚53马达固定座6马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阐述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阐述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阐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侧”、“周缘”、“罩盖”、“末端”、“喇叭状”、“第一”及“第二”等用语,也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也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的风扇装置的剖视图。本技术的风扇装置包括风扇座2,其包括环形体20及设分别于环形体20两端的第一环形挡缘21和第二环形挡缘22,环形体20具有贯穿的通孔200,且环形体20的通孔200具有均匀的直径,第一环形挡缘21具有相対的第一开ロ端21a和第二开ロ端21b。第二环形挡缘22具有相対的第一开ロ端22a和第二开ロ端22b。第一环形挡缘21的第一开ロ端21a和第二环形挡缘22的第一开ロ端22a分别连接通孔200的两端,第一环形挡缘21的第一开ロ端21a的直径与其连接的该通孔200的一端的直径相同,第二环形挡缘22的第一开ロ端22a的直径与其连接的该通孔200的一端的直径相同,且第一环形挡缘21的第一开ロ端21a的直径和第二环形挡缘22的第一开ロ端22a的直径相同,而第一环形挡缘21和第二环形挡缘22自其第一开ロ端21a和22a向其第二开ロ端21b和22b扩增其直径,构成喇叭状的形体。另外,风扇座2还形成有框体23,该框体23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3a与第二表面23b及贯穿第一表面23a与第二表面23b的开孔230。第一环形挡缘21的第二开ロ端21b连接框体23的第二表面23b,且其通孔200对应框体23的开孔230。此外,风扇装置还包括扇叶3,其容置于环形体20的通孔200中,如图2所示,扇叶3未突出于第一环形挡缘21的第二开ロ端21b与第二环形挡缘22的第二开ロ端22b、或者未突出于第一环形挡缘21的第一开ロ端21a与第二环形挡缘22的第一开ロ端22a。承上述,由于扇叶3未突出于第一环形挡缘21和第二环形挡缘22的第二开ロ端21b和22b或第一开ロ端21a和22a,因而当扇叶3将气流从上方往下导引穿过通孔200时,大多数气流皆会经由扇叶3通过,进而可收集大量气流,以提升整体风扇的效能。配合參阅图3,其为本技术的风扇装置的立体分解图。风扇装置除了如图2所示的风扇座2及扇叶3之外,还包括网架4、马达支架5及马达6。如图3所示,网架4的周缘具有第二卡合部40,其可为网架4的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31 TW 1012017461.一种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座,其包括环形体,其具有贯穿的通孔;以及 第一环形挡缘与第二环形挡缘,其分别设于该环形体的两端,该第一环形挡缘与第二环形挡缘均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该第一环形挡缘的第一开口端与第二环形挡缘的第一开口端分别连接该通孔的两端且与其直径相同,该第一环形挡缘与第二环形挡缘由其第一开口端向其第二开口端扩增其直径;马达,其设置于该风扇座上;以及扇叶,其轴接于该马达。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形体的通孔具有均匀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形挡缘的第一开口端的直径相同于该第二环形挡缘的第一开口端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扇叶容置于该环形体的通孔中,且该扇叶未突出于该第一环形挡缘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环形挡缘的第二开口端。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座还形成有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耕岭
申请(专利权)人:顺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