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机之干燥部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54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谷物干燥机之干燥部结构,它由框体及设于框体内之高温风导入槽与低温风排出槽所构成。其特征在于,高温风导入槽与低温风排出槽各向下形成开口,且两槽体系横向交叉相邻或上下错开配置,并利用谷物堆积形成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干燥部具有不用网板、通风面积增大、通风方向有助于谷物流动、干燥均匀性较佳、耐用性高及便于维修更换之优点。(*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用以干燥稻谷、玉米、豆类……等粒状物(以下简称谷物)之干燥机,尤指该干燥机之干燥部的改良结构。干燥机为一种常用之农业设备,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该干燥机A系在箱形谷物贮槽B下方装设一多孔网式干燥部C,复于干燥部C下方装设一谷物送出部D。欲干燥之谷物藉斗型输送带E输送入贮槽B,经干燥部C一面施以热风干燥一面降至送出部D排出,再藉输送带E送入贮槽施以重覆干燥,再由送出部D排出,如此一再循环至达成所需干燥度为止。习知谷物干燥机之多孔网式干燥部C如图2至图5所示。该干燥部为在由四侧壁围成之框体1之一侧壁10藉侧板11而形成一高温风供应箱12。由燃烧器与送风机所形成之热风源(图1之F)则将其所产生之热风导入该高温风供应箱12内。与侧壁10相对向之另一侧壁13复藉侧板14而区隔形成一低温风排放箱15。干燥谷物后之低温风(与高温风相差约10℃)则排出至该低温风排放箱15,并利用一未图示之排风机抽出。高温风导入槽2与低温风排出槽3系延伸安装于侧板11、14间且均由多孔网板制成,其断面形状略以双刃剑身,两槽2、3各具有一开放端20、30及一封闭端21、31。高温风导入槽2之开放端20系连通于高温风供箱12,封闭端21则藉侧板14遮蔽。低温风排出槽3之开放端30系连通于低温风排放箱15,封闭端31则藉侧板11遮蔽。两槽2、3之两端20、30、21、31各以焊固方式连接于侧板11、14。使用时,谷物贮槽B之谷物下降并充满于干燥部C之高温风导入槽2与低温风排出槽3间之空间S内。热风自热风源送入高温风供应箱12,并自高温风导入槽2之开放端20进入并充满于高温风导入槽2内,再经槽壁之网孔穿过填充于空间S之谷物成为低温风后,继经低温风排出槽3之槽壁网孔进入低温风排出槽3内,自低温风排出槽3之开放端30进入低温风排放箱15内,而为未图示之排内机抽出排放于大气。热风在穿经位于空间S之谷物时,即得以将谷物干燥。上述习用之干燥部虽已使用多年,但仍存在以下缺点。1.高温风导入槽及低温风排出槽均由多孔网板制成,网孔间之板料造成风阻,且谷物插入网孔也会造成风阻,减少了有效通风面积,又网孔容易破损,从而降低干燥部寿命。2.高温风导入槽与低温内排出槽间之空间为垂直深狭长形,谷物系以直接下降方式流动,且高温风仅以穿透方式与谷物接触,通风方向无助于谷物翻动,故谷物干燥均匀度欠理想。3.不论高温风导入槽或低温风排出槽均以焊接方式固定,如有一槽损坏,则整个干燥部均要更换,欠缺经济性。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具有下列特点之干燥机的干燥部结构,即a.高温风不但以横向交叉穿透方式流动,且可向上或向下流动,一方面帮助谷物翻动,一方面提高谷物干燥均匀度;b.谷物下降时可自行翻转而获得更佳干燥均匀度;c.高温风导入槽与低温风排出槽均不用多孔网板制成,不但有效通风面积得以提高,且可延长使用寿命;d.高温风导入槽或低温风排出槽之两端系以可卸方式安装,如有损坏,只要更换单体元件即可,不必更换整体干燥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干燥机之干燥部的构造,系包括框体由四侧壁围覆而成,其中一侧壁设有连通于热风源之高温风供应箱;相对向之另一侧壁则设有与排风机相连通之低温风排放箱,高温风导入槽及低温风排出槽延伸设置于高温风供应箱与低温风排放箱间之槽体,各具有一开放端及封闭端,高温风导入槽之开放端系连通于高温风供应箱作为入风口,低温风排出槽之开放端则连通于低温风排放箱作为出风口,其特征在于高温风导入槽与低温风排出槽系向下形成开口且横向交差相邻配置之槽体。在本技术的干燥机之干燥部改良结构中,该高温风导入槽与低温风排出槽系设有多数层,且上下层之槽体系横向相互错开配置。在本技术的干燥机之干燥部改良结构中,该高温风导入槽与低温风排出槽为实心板制成。在本技术的干燥机之干燥部改良结构中,该高温风导入槽与低温风排出槽为顶面中央较高之尖山形槽体。在本技术的干燥机之干燥部改良结构中,该高温风导入槽及低温风排出槽之两端系以可卸方式安装于框体。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之实施例。图1为习用干燥机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习用干燥部之上视图;图3为图2之A-A线剖面图;图4为图2之B-B线剖面图;图5为图2之C-C线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干燥部之部分剖面构造图;图7为图6之D-D线剖面图;图8为图6之E-E线剖面图9为本技术之尖山形高温风导入槽或低温风排出槽之安装结构立体分解说明图;图10为本技术之热风干燥作用说明示意图;图11为自图10之Ⅺ-Ⅺ线剖面部位观察本技术热风干燥作用之说明图。关于本技术之结构说明中。与习用结构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均赋与相同的代号,并省略其说明。以下仅就本技术之特征部分加以陈述。本技术系在用以形成高温风供应箱12之侧板11及用以形成低温风排放箱15之侧板14间延伸装设多数层尖山形高温风导入槽4及低温风排出槽5,令该等槽体4、5相互隔开而保持空间S′且横向交差相邻配置,同时上下层Ⅰ、Ⅱ、Ⅲ、Ⅳ之槽体4、5系相互错开配置,亦即,如图8、9所示,第Ⅱ层之槽体4、5系位于第Ⅰ层之空间S′之下方,第Ⅲ层之槽体4、5又位于第Ⅱ层之空间S′下方。再者,该等槽体4、5为由实心板制成开口43、53向下之槽体,其断面近似尖山形,亦即,顶面中央为尖形,两侧边呈倾斜面,俾利谷物向两旁流动。该等槽体4、5固设于侧板11、14之方式乃如图9所示,以高温风导入槽4之开放端40为例,系在侧板11上设有形状、面积大致与导入槽4之断面相等之通孔110,同时在通孔110上缘固设一突出板111,该突出板111之断面形状与导入槽4之开放端40上部相同,俾供该开放端40吻合搭架于该突出板111。该导入槽4之开放端40附近有穿孔40a,40b,突出板111上亦有相对应之穿孔111a、111b,同时在该等穿孔111a、111b之底面各焊固一螺帽111c、111d。将高温风导入槽4之开放端40搭架于突出板111,令穿孔40a,40b与111a,111b对正,再用螺钉111e,111f螺穿该等穿孔,并螺入螺帽111c,111d中,即可将导入槽4之开放端40可拆卸地固装于侧板11,导入槽4之封闭端41准此方式固装于侧板14,但侧扳14上除设有穿孔140外,复在侧扳14之外侧(即朝向侧壁之一面)设有封闭之箱体141俾避免在接近侧板14处形成较弱的气流。低温风排出槽5两端之固定方式亦与上述相同,但封闭端51不设箱体。以下参照图10、11说明本技术特征之通风干燥作用。堆积于上方谷物贮槽B之谷物随下方送出部D将谷物送出而下降,先经由各槽体4、5间之空间S′向下流动,并在各槽体4、5下方形成洼部V。该等洼部V与各槽体4、5分别构成一断面近似尖山形之送风管。另一方面,由热风源对高温风供应箱12送入高温风,该高温风复经由通孔110而进入由高温风导入槽4与洼部V所构成之送风管一面流动一面藉压力向两侧穿过空间S′部分之谷物而达相邻之低温风排出槽5,有少部分则经两槽体4、5间之空间S′而向上移动。进入低温风排出槽5之低温风则进入低温风排放箱15后排出。高温风由导入槽4穿过谷物时即可发挥干燥作用。本技术之结构具有下列各项优点a.高温风除由导入槽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燥机之干燥部结构,它包括:框体:由四侧壁围覆而成,其中一侧壁设有连通于热风源之高温风供应箱;相对向之另一侧壁则设有与排风机相连通之低温风排放箱,高温风导入槽及低温风排出槽:延伸设置于高温风供应箱与低温风排放箱间之槽体,各具有一 开放端及封闭端,高温风导入槽之开放端系连通于高温风供应箱作为入风口,低温风排出槽之开放端则连通于低温风排放箱作为出风口,其特征在于:高温风导入槽与低温风排出槽系向下形成开口且横向交差相邻配置之槽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煌烟
申请(专利权)人:顺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