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式车窗窗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13159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式车窗窗帘系统,包括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预处理电路、AD转换器、微控制器和控制车窗窗帘的电机,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经预处理电路和AD转换器的输入端相连,AD转换器的输出端和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和电机的驱动端相连,每扇车窗的外部及内部各设有一个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和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每扇车窗窗帘连接有一个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根据车窗内外的光线强弱自动控制车窗窗帘的拉开或拉拢,不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提高行车及乘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汽车车窗窗帘,尤其涉及ー种自动式车窗窗帘系统
技术介绍
怎样让汽车智能化,怎样提高汽车的舒适性,是当今汽车车载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目前,安装在汽车、大巴车、公交车或动车上的车窗窗帘,窗帘的拉开或拉拢一般都是需要手动操作的,车窗外光线太强会刺激人的眼睛,车窗内光线太暗会影响车内视线,均会降低乘车的舒适性,所以在行车过程中需要随着车外环境光线的变化对车窗窗帘进行拉开或 拉拢的操作,而在车速较快时要进行车窗拉开及拉拢的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也给乘车带来很多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原有汽车和大巴车等车上的车窗窗帘一般都需要手动操作实现拉开或拉拢,而在车速较快时进行这种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也给乘车带来很多不舒适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式车窗窗帘系统,其能根据车窗内外的光线强弱自动控制车窗窗帘的拉开或拉拢,不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提高行车及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包括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预处理电路、AD转换器、微控制器和控制车窗窗帘的电机,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和各自的预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和AD转换器的输入端相连,AD转换器的输出端和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和电机的驱动端相连,姆扇车窗的外部设有ー个所述的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每扇车窗的内部设有ー个所述的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每扇车窗窗帘连接有ー个所述的电机。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及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分别实时采集车窗外部及车窗内部的光线强弱信号,这些信号经过预处理电路的放大滤波后送给AD转换器处理,转化成对应的数字信号,再送至微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和运算,由微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去控制和车窗窗帘相连的电机的转动。电机和窗帘之间的连接结构有很多种,如电机的转动带动小带轮的转动,小带轮通过同步带带动大带轮转动,大带轮带动具有键槽的轴承转动,轴承转动带动车窗窗帘卷轴的转动,从而使窗帘卷起或放下。当然还可采用其他结构实现窗帘的卷起或放下,或者使窗帘左右移动。因此,本技术能根据车窗内外的光线强弱自动控制车窗窗帘的拉开或拉拢,不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一方面使车内光线不会过强或过弱,提高乘车的舒适性,另ー方面车窗窗帘的开合不用人工操作控制,提高行车及乘车的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的自动式车窗窗帘系统包括按键模块,所述的按键模块和所述的微控制器相连。按键模块包括和每扇车窗窗帘对应的按键,一般按键安装在其所控制车窗窗帘的车门上。按键信号输入给微控制器,再由微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去控制和车窗窗帘相连的电机的转动。通过操作按键,也可控制车窗窗帘的拉开或拉拢。一般按键信号的优先级高于光亮度传感器信号的优先级,便于乘车者自由地控制窗帘。作为优选,所述的微控制器的数量和车窗的数量相同,即每扇车窗对应地设置有一个所述的微控制器,姆扇车窗窗帘独立地连接有ー个由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预处理电路、AD转换器、微控制器和电机构成的控制系统。姆扇车窗窗帘的拉开或拉拢独立地由一个控制系统控制,虽然所用的微控制器的数量比较多,但是控制可靠性高,维护也较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微控制器有ー个,所有所述的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和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经预处理电路、AD转换器后分别和所述的微控制器的多个输入端相连,微控制器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所有的控制车窗窗帘的电机相连。微控制器内部设置有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把每扇车窗的车窗外光亮度传感 器、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及电机进行地址设定,便于作一一对应控制。每扇车窗窗帘的拉开或拉拢由ー个共用的控制系统控制,节约了微控制器的数量,成本较低,而且控制的扩展性比较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根据车窗内外的光线强弱自动控制车窗窗帘的拉开或拉拢,不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一方面使车内光线不会过强或过弱,提高乘车的舒适性,另ー方面车窗窗帘的开合不用人工操作控制,提高行车及乘车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电路原理连接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又一种电路原理连接结构框图。图中I.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2.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3.预处理电路,4.AD转换器,5.微控制器,6.电机,7.按键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I :本实施例的自动式车窗窗帘系统,姆扇车窗的外部安装有一个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1,每扇车窗的内部安装有一个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2,每扇车窗窗帘和ー个控制车窗窗帘的电机6相连。如图I所示,为ー扇车窗窗帘的控制系统示意图,每扇车窗窗帘独立地连接有一个如图I所示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及微控制器5的数量和车窗的数量相同。控制系统包括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I、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2、预处理电路3、AD转换器4、按键模块7、微控制器5和控制车窗窗帘的电机6。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I的输出端、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2的输出端分别和各自的预处理电路3的输入端相连,预处理电路3的输出端和AD转换器4的输入端相连,AD转换器4的输出端和微控制器5的输入端相连,按键模块7也和微控制器5相连,按键模块7为安装于车窗下方的按键,微控制器5的输出端和电机6的驱动端相连。光亮度传感器就是将光线转化成对应的电压信号,光线强度不同转化后的电压值也不同。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及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转换得到的电压信号分别经过预处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处理后送到AD转换器处理,将其电压信号转化成对应的数字信号,送至微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和运算,得出不同的控制信号,再用这些控制信号去控制和车窗窗帘相连的电机的转动。若车窗外光线强时,微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驱动电机,电机控制窗帘拉拢;若车窗内光线较弱时,微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使电机停止运行;若车窗外的光线变弱后,微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驱动电机,电机控制窗帘拉开。从而实现了车窗窗帘的自动拉开或拉拢,不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提高行车及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当有特殊情况,光亮度传感器所控制的车窗窗帘状态不符合乘车者需要时,乘车者也可通过操作按键实现对车窗窗帘的控制,控制更加灵活。本实施例每扇车窗窗帘的拉开或拉拢独立地由一个控制系统控制,虽然所用的微控制器的数量比较多,但是控制可靠性高,维护也较方便。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自动式车窗窗帘系统,姆扇车窗的外部安装有一个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1,每扇车窗的内部安装有一个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2,每扇车窗窗帘和ー个控制车窗窗帘的电机6相连。如图2所示,为车内所有车窗窗帘的整个控制系统示意图,每扇车窗窗帘都和该控制系统相连,所用到的微控制器5只有ー个。所有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I和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2的输出端经各自的预处理电路3和相应的AD转换器4的输入端相连,各个AD转换器4的输出端分别和微控制器5的多个输入端相连,由安装于姆扇 车窗下方的按键所构成的按键模块7也和微控制器5相连,微控制器5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各个电机6的驱动端相连。微控制器5内部设置有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把每扇车窗的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I、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2及电机6进行地址设定,便于作对应控制。光亮度传感器就是将光线转化成对应的电压信号,光线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自动式车窗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I)、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2)、预处理电路(3)、AD转换器(4)、微控制器(5)和控制车窗窗帘的电机(6),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I)的输出端、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2)的输出端分别和各自的预处理电路(3)的输入端相连,预处理电路(3)的输出端和AD转换器(4)的输入端相连,AD转换器(4)的输出端和微控制器(5)的输入端相连,微控制器(5)的输出端和电机(6)的驱动端相连,每扇车窗的外部设有ー个所述的车窗外光亮度传感器(I ),每扇车窗的内部设有ー个所述的车窗内光亮度传感器(2),姆扇车窗窗帘连接有一个所述的电机(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式车窗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模块(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王帅蔡伟杰熊想涛陈文强潘之杰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