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微粉精密分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101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化硅微粉精密分级装置。该装置包括有壳体和多叶片分级轮,其特征在于分级轮底端设有一分料锥,并在其下方设有一根进料管,在分料锥与进料管之间的壳体上设有二次送风口,并在其上方的壳体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吸风口,壳体下段为漏斗形,在其下端开有一卸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分级精度高、简化工艺和分级效率高等优点。适合碳化硅等粉料精密分级使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粉料分级设备,特别是一种碳化硅微粉精密分级装置。在已有技术中,作为磨料的碳化硅微粉的生产是先经过干法气流粉碎获得微粉,然后采用一种设有多叶片分级轮的分级罐将微粉从罐的底部抽吸至罐内,再经多叶片分级轮将一定粒度的微粉分离后往外排至收集器中,通过改变多叶片分级轮的转速便可达到不同粒度的微粉分级要求。目前这种比较简陋的分级设备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只能对粒度大干5微米以上的微粉进行分级,小于5微米的微粉就难以进行分级,只好采用水力沉降法来实现,然而,湿法分级又存在回收率低、工艺流程长、耗能和成本高等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之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能精密分选微粉的碳化硅微粉精密分级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该分级装置包括有壳体和多叶片分级轮,其特征在于在多叶片分级轮的底端设有一个倒圆锥形分料锥,在分料锥正下方设有一根通至壳体下方的进料管,在分料锥与进料管之间的壳体上沿切线方向设有一个二次送风口,在二次送风口上方分料锥处的壳体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吸风口,壳体下段为漏斗形,并在其下端开有一个粗粒粉卸料口。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多叶片分级轮的叶片厚度以1.5~2.0毫米、片间距离以10~15毫米为好。进料管通过与一个设置于壳体下方的外套套接并用螺钉予以固定。在二次送风口下方的壳体上还设置一个风筛、该风筛由一个与壳体连接的内环和一个可转动的外环套接而成,在两个环上对应开有若干个进风孔。多叶片分级轮的下段最好为倒圆锥台形,其向下倾角为8~12°。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使用时,将多叶片分级轮的出料口与集粉器和抽风机连接,并将待分级的粉料置于进料管的下部,启动多叶片分级轮的电机和抽风机,多叶片分级轮转动,壳体内亦产生负压,从进料管吸入粉料。此时,较细的粉料便吸入壳体内,而较大的粉料便沿进料管下落至粉料桶内,进行了第一次分级。进入壳体内的粉料被分料锥扩散朝壳体内壁方向移动,并在二次风的作用下在壳体内产生旋转,较粗的粉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至壳体内壁,与之发生摩擦,速度减慢,便沿壳体内壁落下,经壳体底部的卸料口排出,实现第二次分级。余下较细的粉料继续朝上运动,并在吸风口的进风作用下朝多叶片分级轮移动,更细的粉料便通过多叶片分级轮的转动间隙进入其内,最后经出料口送至收集器。在此期间,可通过调整进料管的高度,实现不同粒度的物料最佳分散效果和最好的分级效率。本技术采用壁厚较薄的叶片和较小的片距,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粉料的分级精度。在二次送风口下方设置风筛,可让落下的粉料中的较细粉料重新往上运动,又参与分选。由于风筛的外环可以转动,使内外环的进风口产生重叠或交错,从而可调节时风量,风筛的进风口以较为密集均匀分布为好,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环状进效果风,确保落下的细粉能往上重新输送。多叶片颁级轮下段设计为切头倒圆锥台形,可避免上升的细粉过分集中地轮的下段进入轮内,提高分选效率。从本技术的构选和工作原理可知,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提高分级精度,可对粒径差别很小的物料进行分级。(2)、简化工艺流程,一道分级工序代替了湿法流程的水力搞拌→沉降→分离→过滤→烘干→筛松等六道工序。(3)、提高了分级效率,可大规模生产碳化硅磨料。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多叶片分级轮1安装于壳体2的顶部,在多叶片分级轮1的下端设有一倒圆锥形的分料锥3,在分料锥3下方的壳体2内设置一根通至壳体2下方的进料管7,该进料管7通过与一个设置于壳体2下方的外套9套接和紧固螺钉紧固于壳体2内。在分料锥3与进料管7之间的壳体2上沿切线方向设有一个二次送风口5。在二次送风口5上方分灰锥3处的壳体2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吸风口4,其个数4~6个为好,风口面积可造成可调式的以便调整吸入风量。在吸风口4的壳体2处最好为一向下收缩段,以便吸砚口4倾斜向上开设,有助于微粉均匀分散上开到多叶片分级轮1上。在二次送风口5下方壳体2上设置的风筛6是由与壳体2连体的内环和一个与之套接的外环接合而成,并对应开有若干个进风孔,进风孔约40个,沿内外环周壁均匀开设,外环可绕内环旋转。壳体2下段造成偏心漏斗形,既便于粗微料下落,又便于安装进料管7,并使粗粉卸料口8与进料管7分开设置。本技术适合于碳化硅微粉或类似的粉料精密分级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碳化硅微粉精密分级装置,包括有壳体(2)和多叶片分级轮(1),其特征在于在多叶片分级轮(1)的底端设有一个倒圆锥形分料锥(3),在分料锥(3)正下方设有一根通到壳体(2)下方的进料管(7),在分料锥(3)与进料管(7)之间的壳体(2)上设入一个二次送风口(5),在二次送风口(5)上方分料锥(3)处的壳体(2)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吸风口(4),壳体(2)下段为漏斗形,并在其下端开有一粗粉料卸料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叶片分级轮(1)的叶片厚度为1.5~2.0毫米、片距为10~15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管(7)通过与一个设置壳体(2)下方的外套(9)套接并用紧固螺钉予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二次送风口(5)下方的壳体(2)上还设有一个风筛(6),该风筛(6)由一个与壳体(2)连接的内环和一个外环套接而成,在两个环上对应开有若干个进风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多叶片分级轮(1)的下段为倒圆锥台形,其向下倾角为8~12°。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碳化硅微粉精密分级装置。该装置包括有壳体和多叶片分级轮,其特征在于分级轮底端设有一分料锥,并在其下方设有一根进料管,在分料锥与进料管之间的壳体上设有二次送风口,并在其上方的壳体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吸风口,壳体下段为漏斗形,在其下端开有一卸料口。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分级精度高、简化工艺和分级效率高等优点。适合碳化硅等粉料精密分级使用。文档编号B07B7/00GK2338102SQ97240050公开日1999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余平章 申请人:南海市科达微粉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化硅微粉精密分级装置,包括有壳体(2)和多叶片分级轮(1),其特征在于在多叶片分级轮(1)的底端设有一个倒圆锥形分料锥(3),在分料锥(3)正下方设有一根通到壳体(2)下方的进料管(7),在分料锥(3)与进料管(7)之间的壳体(2)上设入一个二次送风口(5),在二次送风口(5)上方分料锥(3)处的壳体(2)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吸风口(4),壳体(2)下段为漏斗形,并在其下端开有一粗粉料卸料口(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平章
申请(专利权)人:南海市科达微粉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