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村田诚专利>正文

旋转式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0772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0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内燃机。阻止旋转式内燃机的实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缸内是中空的,无法形成将燃料的燃烧压力传递给转子叶片的物理作用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内燃机(601)的特征在于,在气缸(1)中,与转子叶片(20)的旋转配合地将关闭阀(31)插入气缸(1),切断该气缸的周空间(8)的半径方向的同时,对于形成在该关闭阀(31)与转子叶片(20)之间的密闭层喷射燃料及空气使之燃烧,该燃烧压力以该关闭阀(31)为作用基点将旋转直接给予转子(10)与工作轴(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式内燃机
技术介绍
以往,关于燃烧压力直接将旋转提供给活塞头部的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进行着各种研究。其中一种是所谓的汪克尔循环。在汪克尔循环中存在,大致三角形的转子通过偏心轴的在长短辐圆外旋轮曲线的壳体中进行一边公转一边旋转的复杂的运动,和燃料泄漏的课题。在该汪克尔循环,接受燃 烧压的转子的面不直接进行旋转,转子在壳体内一边公转一边旋转时需要偏心轴的介在。该偏心轴相当于往复机构的曲柄轴。因此,汪克尔循环中转子不进行纯粹的圆运动。旋转式内燃机本来的目标姿势是在气缸中固定于工作轴的转子的面受到燃烧膨胀压力而进行圆运动,将旋转直接给予工作轴。但是并没有实现这样的旋转式内燃机。这里,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在具有长短辐旋轮曲线的内周面的茧状壳体内收容了大致三角形的转子的转子发动机。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2980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阻止实现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内燃机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三个。S卩,旋转式内燃机的转子周边空间是中空的,存在以下问题。a难以面向气缸中、或者气缸空间形成燃烧室。b在作业行程中,无法形成将燃烧膨胀压力给予转子的面的作用基点。c发生由在气缸周壁与转子外边缘的滑动面上产生的烧结引起的故障。于是,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技术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如下所述。即,在气缸的中,与转子旋转的时刻配合,由关闭阀切断气缸空间的半径方向。由此,对于作为形成在转子叶片与关闭阀之间的密闭层的燃烧室喷射混合气,或者高压空气以及燃料,在喷射的同时进行点火或者发火。并且,由该燃烧膨胀压直接将旋转给予转子以及固定在该转子上的工作轴。并且,另一个目的在于,即,对于转子外边缘与接触壁之间的烧结而言,分别在构成转子的转子基座以及转子叶片,在多个构成部件之间使用螺旋弹簧,弹簧的弹性体等。由此,能够调节转子左右以及上下的距离,防止烧结。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内燃机具备具有在内周面上具备横阀槽的气缸周壁的气缸;与气缸同心地贯穿气缸且被可自由旋转地保持的工作轴;包括由圆形壳体构成的转子基座、以及竖立在转子基座周壁的半径方向上的转子叶片,且固定在工作轴上的转子;在气缸外与气缸空间之间进行插入与返回的间歇运动的关闭阀;以及具备纵阀槽的侧盖,在气缸内的气缸空间中,转子基座的两侧面以及转子叶片的外边缘的所有部位都与左右内壁气密地接触,若关闭阀完成向气缸空间的插入,则该关闭阀的两端被左右的侧盖上所具有的两个纵阀槽气密地保持,该关闭阀的上部被气缸周壁所具有的横阀槽气密地保持,并且该关闭阀的下端面与转子基座周壁气密地接触而形成该转子基座的滑动面,若转子叶片通过关闭阀的位置,则关闭阀立即插入气缸空间,切断气缸空间的半径方向,并将形成在该关闭阀与转子叶片之间的密闭层作为燃烧室,喷射压缩混合气或者压缩空气与燃料,并且在燃烧室进行点火或者发火, 而且通过其燃烧膨胀压以该关闭阀为作用基点按压转子叶片并将旋转直接给予工作轴,将燃烧气体排出到排气孔,关闭阀为了准备下一个行程返回气缸外,结束一个工作行程。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内燃机,在气缸中,与转子的旋转的时刻配合,由关闭阀切断气缸空间的半径方向,由此对于作为形成在转子叶片与关闭阀之间的密闭层喷射混合气,或者高压空气以及燃料,在该喷射的同时进行点火或者发火,能够通过该燃烧膨胀压直接将旋转给予转子、以及固定在该转子上的工作轴。并且,对于转子外边缘与接触壁之间的烧结而言,在构成转子的各转子基座以及转子叶片中,在多个构成部件之间能够使用螺旋弹簧,弹簧等,调节转子左右以及上下的距离,从而能够防止烧结。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局部剖视图。图3 (a) Cd)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转子叶片的旋转以及关闭阀的开闭的情况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图5 (a) (c)是表示切槽接合等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 (a)、(b)是表示切切槽接合等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图7 (a)、(b)是表示在密封板设有滑撬的结构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局部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局部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局部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局部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局部剖视图。符号的说明I一气缸,2—侧盖,3—工作轴,4一气缸周壁,5—侧内壁,6—喷射喷嘴,7—火花塞,8—气缸空间,9 一燃烧室,10—转子,11 一转子基座,12—侧转子基座,13—转子基座周壁,15—轴承套,17—轴承,20—转子叶片,21—叶片底座,22—侧密封板,23—上密封板,24—角部密封板,25一基台,26一凸缘,27一压板,28一滑攝,31一关闭阀,32一阀芯,33一调节阀,34、35a 35d—螺旋弹簧,37—螺栓,38a、38b—销,39a、39b—浮动孔,40—纵阀槽,41 一横阀槽,42—排气孔,50—切换指示器,61—阀往复机构,151—起重电磁铁,156-吸引电磁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内燃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式内燃机并不限定于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中的零件相互的位置关系,以及用语 进行说明与定义。a在各图中,作为原则,将旋转式内燃机作为水平设置工作轴的旋转式内燃机来表示。以下,参照相应的附图进行说明。b在气缸内,为了确定转子的位置关系,将工作轴的轴心设为下,周内壁方向设为上。特别是在转子的任意旋转角度中都适用。c就旋转式内燃机的前后关系而言,在转子旋转时,将通过关闭阀的横阀槽的下方并前进的方向设为前。d“密闭层”是关闭阀切断气缸周空间并在旋转的转子之间形成的空间。密闭层与燃烧室是相同的,在喷射空气及燃料之前被称作密闭层。e “烧结防止距离”是防止由燃烧热以及滑动产生的部件的膨胀距离而产生的烧结等的距离。f “一个工作行程”是指以下一系列作业在气缸内,关闭阀与旋转转子形成密闭层,在该密闭层内喷射燃料及空气等,并且通过点火或者发火,由该燃烧膨胀压,转子以及工作轴获得旋转,并进行排气,为了转移到下一个行程将关闭阀返回气缸外。g “工作角”是指,在该旋转式内燃机工作时,以轴心为基点形成在关闭阀与转子间的角度。h “工作距离”是指在一个工作行程结束时,转子叶片与关闭阀之间的距离,是在转子叶片的高度平均位置测量的圆弧距离。i “拐角”是指周内壁与左右侧壁相接的角。以下,在以上定义的基础上,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在图I中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内燃机的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在图2中表示了该旋转式内燃机的沿图I的b-b线的剖视图。在图3 (a) (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其具有气缸周壁,所述气缸周壁在其内周面上设置有横阀槽; 工作轴,其同心地贯穿所述气缸运转且被自由可旋转地保持; 转子,其包括由圆形壳体构成的转子基座、转子基座周壁以及竖立在所述转子基座周壁的半径方向上的转子叶片,且其稳定地固定到所述工作轴; 关闭阀,其在所述气缸外与限定在所述气缸内的气缸空间之间进行插入与返回的间歇运动,所述关闭阀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关闭阀的下边缘并能够从所述关闭阀的下边缘延伸; 电磁铁,其相对于所述关闭阀移动所述调节阀;和 左侧盖和右侧盖,每一个具备两个纵阀槽的一个; 其中,在所述气缸空间中,所述转子基座的两侧面以及所述转子叶片的所有外边缘部位都与左右内壁气密地接触; 在完成所述关闭阀插入到所述气缸空间中时,所述关闭阀的两端被分别形成在所述左侧盖和右侧盖上的所述两个纵阀槽气密地保持,所述关闭阀的上部被形成在所述气缸周壁上的所述横阀槽气密地保持,所述关闭阀的下端面与所述转子基座周壁气密地接触以形成所述转子基座的滑动面; 在所述转子叶片通过所述关闭阀的位置后,所述关闭阀立即被插入到所述气缸空间中,然后,通过操作所述电磁铁,所述调节阀从所述关闭阀延伸以在半径方向塞住所述气缸空间,压缩的混合空气或压缩的空气和燃料被喷射到密闭层中以在燃烧室中进行点火或者发火,所述密闭层用作燃烧室并限定在所述关闭阀与所述转子叶片之间;和 进一步,通过燃烧膨胀压以所述关闭阀为机械作用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田诚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