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式摆线转子输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2972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悬浮式摆线转子输油泵,摆线输油泵由输油泵体、外转子、内转子和十字节组成,输油泵体为一体结构,在低压油腔右侧壁的上部与泵体内腔内壁之间的泵体内腔的底面上有一个横向导流槽,外转子外壁上?7条轴向贯通槽分布在各个外转子内壁齿瓣中心径向对应的位置,内转子和外转子转动时,燃油沿横向导流槽和各条轴向贯通槽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在外转子外壁与泵体内腔内壁之间产生油膜,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外转子和输油泵体不会直接接触,外转子在输油泵体呈悬浮状态,避免了外转子和输油泵体的摩擦,提高了输油泵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运转平稳,脉动小,噪声低,容积效率高,适用于汽车的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悬浮式摆线转子输油泵
技术介绍
汽车柴油发动机普遍存在低温低速时启动供油不足的问题,不能适用高压燃油系统的需要,目前采用的机械式喷油系统的输油泵,包括叶片泵、齿轮泵和柱塞泵,均存在压力和流量脉冲大,噪音高,容积效率低,低速吸油性差等缺陷,导致国产汽车柴油发动机的排放达不到国际要求的欧III甚至欧IV、欧V标准。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系统中,为了满足既要保证燃油在低压油路系统内循环,又 能将足够流量及一定压カ的燃油输送给高压供油系统,摆线转子泵是近几年在低压高速泵领域被广泛推崇的型式。早期由于内外转子需昂贵的转子磨床加工难以被推广。但随着国内粉末冶金技术的发展,制造エ艺得到解决,国内油泵行业在单体泵上也几乎全部采用了摆线转子泵,但现有技术的摆线转子泵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主要原因是,由于内转子装配在泵体的偏心轴上,而外转子是在内转子的驱动下旋转,高压油是在内外转子相互旋转过程使内外转子之间的体积减小的情况下产生的,而在这个过程中高压油会对内外转子产生反作用力,使内转子向内相对移动,而外转子向外相对移动,而且作用在外转子的カ会更大。由于外转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浮式摆线转子输油泵,悬浮式摆线转子输油泵由输油泵体(I)、外转子(2)、内转子(3)和十字节(4)组成,外转子(2)置于输油泵体(I)的泵体内腔(101)内,内转子(3)在外转子(2)内与输油泵体(I)的内转子轴(102)转动连接,十字节(4)置于内转子(3)的十字节安装槽(30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泵体(I)为一体结构,在圆形的泵体内腔(101)内,内转子轴(102)与泵体内腔(101)偏心并垂直置于泵体内腔(101)的底面上,泵体内腔(101)底面的圆心为O1,内转子轴(102)在泵体内腔(101)底面上的圆心为O2,通过O2的泵体内腔(101)底面半径O1A的长度为r,O2偏离O1的距离为d,以泵体内腔(101)底面半径O1A为对称轴,2个半月型凹槽对称置于泵体内腔(101)底面上,半径O1A左侧的凹槽为高压油腔(104),右侧的凹槽为低压油腔(103),进油孔(105)在低压油腔(103)内置于低压油腔(103)底面的下端,进油孔(105)为穿透输油泵体(I)底部的圆孔,进油接头部件(110)置于输油泵体(I)的背面,进油接头部件(110)的内腔底部与进油孔(105)连通,进油接头部件(110)的内腔壁为螺纹结构,圆环形的密封槽(109)置于输油泵体(I)正表面上,3个固定孔(108)按旋转对称等间隔分布在输油泵体(I)上,在泵体内腔(101)底面上沿泵体内腔(101)的圆柱面内壁有一条环形槽(106),在低压油腔(103)右侧壁的上部与泵体内腔(101)的圆柱面内壁之间,泵体内腔(101)的底面上有ー个横向导流槽(107); 所述外转子(2)的结构为,外转子外壁(201)为圆柱面,外转子外壁(201)与泵体内腔(101)的内壁为间隙配合,外转子内壁为旋转対称的七瓣齿形柱面,外转子内壁上有7个向内凸出的外转子内壁齿瓣(203),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军周明乌江牟学利胡阳谢之峰张秉鉴兰旭东黄金鹏黄旭东李炳河陈伟刘健岳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鑫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