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驱动无极可变进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78283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液压驱动无极可变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总管、谐振腔、进气歧管、液压腔,进气总管、谐振腔、进气歧管依次相连,进气歧管的长度可变,液压腔套在进气歧管上调整进气歧管的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同工况下,通过改变谐振进气管的长度,可以在较宽发动机转速范围内均能实现较好的谐振效果,提高气体发动机的进气效率,从而提高输出功率,改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ー种发动机,具体地说是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天然气资源有资源丰富、排放污染低、价格便宜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天然气发动机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目前,气体发动机主要是由柴油机或汽油机改装而成的,由于缸外形成混合气式气体发动机,气体燃料占据一定的进气充量,使得气体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比同样エ况下的柴油机和汽油机少,因此气体发动机的功率密度通常比汽油机和柴油机低10%左右。四 冲程发动机进气门周期性的启闭和活塞的往复运动使进气道的气体产生強烈波动,在某一转速下,当发动机的进气门开启时刚好是进气波的波峰,就可以利用波动能量増加进气量,从而提高气体发动机的功率,所对应的转速是谐振转速。谐振转速和进气系统的结构有夫。进气系统主要包括进气歧管、谐振腔和进气总管三部分,一般通过改变进气歧管、谐振腔和进气总管这三部分的长度来增强谐振效应,其中改变进气歧管的长度对增强谐振效果最为明显。专利US6508331B1通过调整挡墙位置改变气体通道,但其主要用于消声降噪;专利US2008066999A1通过调整阀的开度改变进气系统结构,但其主要目的也是消声降噪,对增加进气量影响不大;专利US0168961A1通过进气通孔使用的改变进气系统的结构来实现增加进气的目的,但其不可连续可调。目前应用的可变进气歧管长度的谐振进气系统,通过改变进气的流通路径改变进气歧管的长度,由于进气歧管包括两个或三个不同路径的进气歧管,进气系统尺寸和重量大,占用的空间多,且只能实现两级或三级可变歧管长度,进气歧管长度不能连续改变,因此只能在几个エ况点实现最优谐振进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调整进气歧管长度的液压驱动无极可变进气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液压驱动无极可变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总管、谐振腔、进气歧管,其特征是还包括液压腔,进气总管、谐振腔、进气歧管依次相连,进气歧管的长度可变,液压腔套在进气歧管上调整进气歧管的长度。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包括I、所述的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前段、进气歧管中段、进气歧管后段,进气歧管中段包括进气歧管中段外管、进气歧管中段内管,进气歧管前段连接谐振腔和进气歧管中段外管,进气歧管后段连接进气歧管中段内管,进气歧管中段内管上设置槽,槽里安装第一密封圏,进气歧管中段外管通过密封圈套在进气歧管中段内管上、并在液压腔驱动下连续移动从而改变进气歧管长度、且与进气歧管中段内管保持密封。2、所述的液压腔的截面为扇形、端面为圆形,液压腔上设置液压油通道,液压腔的两个端部设置用于密封、导向的槽;所述的进气歧管中段外管上设置驱动环,驱动环上设置用于放置第二、第三密封圈和挡圈的安装槽,第二、第三密封圈紧贴液压腔内壁,驱动环位于进气歧管中段外管的中部,驱动环的两侧端面分别与进气歧管中段外管中心线垂直以确保液压驱动力始終与进气歧管中段外管的运动方向一致。3、还包括位移測量装置,位移測量装置一端固定在进气歧管中段外管上、另一端固定在进气歧管中段内管上。4、所述的液压腔、进气歧管中段外管和进气歧管中段内管的中心线是曲率相同的圆弧线。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本专利技术在不同エ况下,通过改变谐振进气管的长度,可以在较宽发动机转速范围内均能实现较好的谐振效果,提高气体发动机的进气效率,从而提高输出功率,改善经济性。 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图;图2是进气总管、谐振腔、进气歧管前段连接示意图;图3是进气歧管中段外管结构图;图4是进气歧管中段内管结构图;图5是进气歧管中段内管和外管连接剖面图;图6是位移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图7是进气歧管后段外管结构图;图8是液压腔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详细地描述结合图I 8,本专利技术包括进气总管I、谐振腔2、进气歧管前段3、进气歧管中段外管4、液压腔5、液压驱动単元6、液压控制単元7、进气歧管中段内管8、位移測量装置9和进 气歧管后段10。其特征是进气歧管前段3、进气歧管中段外管4、进气歧管中段内管8和进气歧管后段10共同构成进气歧管,进气歧管中段外管4和进气歧管中段内管8可相对连续运动,进气歧管长度发生改变。在不同エ况下,在液压控制単元7控制下,液压驱动単元6使进气歧管中段的长度发生改变,并由位移測量装置9实时检测进气歧管中段的长度。进气总管I和谐振腔2铸为一体,进气总管I中心线和谐振腔中心线重合,进气总管内腔为圆形,总管前端有ー连接法兰。谐振腔2内腔为大圆角过度的长方形,一端与进气总管I连接,另一端与进气歧管前段3连接。四个进气歧管前段3尺寸相同,内腔径向截面为圆形,每个歧管前段3和歧管中段外管4分别通过法兰连接。进气歧管中段内管8安装在外管4内,外管4装配在液压腔5内,外管4、液压腔5内和内管8的中心线重合。中段内管8通过法兰与进气歧管后段10连接,进气歧管后段10通过法兰固定在发动机缸盖上,液压腔5通过支架固定,在液压的驱动下外管4与内管8产生相对运动,歧管的长度发生改变。进气歧管中段外管4的外壁上有一定厚度的驱动环,驱动环位于外管4的中间位置,驱动环的两侧端面分别与外管4中心线垂直,确保液压驱动力始終与外管4的运动方向一致,驱动环上加工有密封圈安装环槽。每个内管8与进气歧管后段10连接一端均设有法兰,每个内管8与外管4配合一端加工有密封圈安装槽。液压腔5的中心线是与外管8和内管4中心线曲率相同的圆弧线,液压腔5两侧带有与外管8配合的管路,管路内壁加工有用于安装防尘、导向和密封圈的环槽,且两个管路另一端带有用于固定的法兰。位移測量装置9采用可变内阻式位移传感器,传感器两端分别固定在进气歧管中段内管8和外管4外壁上,位移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随外管4和内管8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液压控制単元7根据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计算出进气歧管长度值。根据不同エ况,液压控制単元7调整进气歧管 中段外管4和内管8相对位置,并根据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计算外管4和内管8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对进气歧管长度调整的闭环控制。结合图2,进气总管、谐振腔、进气歧管前段铸为一体,进气总管I中心线和谐振腔中心线重合,进气总管内腔为圆形,总管前端有ー连接法兰11 ;谐振腔2内腔为大圆角过度的长方形,一端与进气总管I连接,另一端与进气歧管前段3连接。四个进气歧管前段3尺寸相同,内腔径向截面为圆形,每个歧管前段3和歧管中段外管4分别通过法兰12连接。结合图3,进气歧管中段外管4中心线是一圓弧,内腔径向截面为圆形,外管4的外壁上有一定厚度的驱动环,驱动环位于外管4的中间位置,驱动环的两侧端面分别与外管4中心线垂直,确保液压驱动力始終与外管4的运动方向一致,驱动环上加工有三个安装槽14、15、16,安装槽14、16用于安装密封圈,安装槽15用于安装挡圈,中段外管4 一端通过法兰13和进气歧管前段3连接,另一端通过密封圈和中段内管8连接。结合图2和图3,两法兰连接处有密封垫,保证连接处的气密性。结合图4和图5,进气歧管中段内管8中心线是一圓弧,内腔径向截面为圆形,内管8—端通过法兰17和进气歧管后段10连接,另一端外壁面有一密封圈安装槽,用于安装密封圈,实现内管和外管的密封连接。结合图6,位移測量装置9 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驱动无极可变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总管、谐振腔、进气歧管,其特征是还包括液压腔,进气总管、谐振腔、进气歧管依次相连,进气歧管的长度可变,液压腔套在进气歧管上调整进气歧管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驱动无极可变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前段、进气歧管中段、进气歧管后段,进气歧管中段包括进气歧管中段外管、进气歧管中段内管,进气歧管前段连接谐振腔和进气歧管中段外管,进气歧管后段连接进气歧管中段内管,进气歧管中段内管上设置槽,槽里安装第一密封圈,进气歧管中段外管通过密封圈套在进气歧管中段内管上、并在液压腔驱动下连续移动从而改变进气歧管长度、且与进气歧管中段内管保持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液压驱动无极可变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腔的截面为扇形、端面为圆形,液压腔上设置液压油通道,液压腔的两个端部设置用于密封、导向的槽;所述的进气歧管中段外管上设置驱动环,驱动环上设置用于放置第二、第三密封圈和挡圈的安装槽,第二、第三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平靖海国马修真李文辉黄帅王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