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柴油发电机二次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70210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6:03
一种汽油柴油发电机二次消声器,它涉及汽油柴油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油柴油发电机二次消声器。一号舱(1)左侧设置有二号舱(2),一号舱(1)右侧设置有三号舱(3),二号舱(2)下侧设置有四号舱(4),一号舱(1)下侧设置有五号舱(5),三号舱(3)下侧设置有六号舱(6),一号舱(1)与三号舱(3)、一号舱(1)与二号舱(2)、四号舱(4)与五号舱(5)、五号舱(5)和六号舱(6)之间均设置有隔板;一号舱(1)和二号舱(2)上设置有进气管(7),进气管(7)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16);一号舱(1)和二号舱(2)与第一隔板(8),一号舱(1)和三号舱(3)与第二隔板(9)的连接处均匀设置至少一个的排气孔(16),第四隔板(14)与五号舱(5)和六号舱(6)的连接处均匀设置至少一个的排气孔(16),通气管(12)上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16),六号舱(6)上设置有排气管(15),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排气孔(3),出气口延伸出第二壳体(18)外。它采用的螺旋气流,结构简单,原理清晰,两次消声,消声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达到欧3标准。(*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油柴油发动机
,具体涉及汽油柴油发电机二次消声器。技术背景汽油柴油发电机普遍安装有消声器,以降低噪音,提升发动机功率和节能的效果。目前市场上的消声器采用的是直冲气流的工作原理。这种消声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特别是针对于汽油柴油发电机二次消声器的消音的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油柴油发电机二次消声器,它采用的螺旋气流, 结构简单,原理清晰,消声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达到欧3标准。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一号舱(I)、进气管(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排气孔(16)、第一壳体(17) ;二号舱(2)、进气管(7)、第一隔板(8)、第一过气管(10)、排气孔(16)、第一壳体(17);三号舱(3)、第二过气管(11)、第二隔板(9)、排气孔(16)、第一壳体(17);四号舱(4)、第一过气管(10)、第三隔板(13)、通气管(12)、第二壳体(18);五号舱(5)、第三隔板(13)、第四隔板(14)、通气管(12)、排气管(15)、排气孔(16)、第二壳体(18);六号舱(6)、通气管(12)、第四隔板(14)、排气管(15)、排气孔(16)、第二壳体(18);—号舱(I)左侧设置有二号舱(2),一号舱(I)右侧设置有三号舱(3),二号舱(2)下侧设置有四号舱(4),一号舱(I)下侧设置有五号舱(5),三号舱(3)下侧设置有六号舱(6),—号舱⑴与三号舱(3)、一号舱⑴与二号舱⑵、四号舱⑷与五号舱(5)、五号舱(5)和六号舱(6)之间均设置有隔板;一号舱(I)和二号舱(2)上设置有进气管(7),进气管(7)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16);—号舱(I)和二号舱(2)与第一隔板(8),一号舱(I)和三号舱(3)与第二隔板(9)的连接处均匀设置至少一个的排气孔(16),第四隔板(14)与五号舱(5)和六号舱(6)的连接处均匀设置至少一个的排气孔(16),通气管(12)上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16),六号舱(6)上设置有排气管(15),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排气孔(16),出气口延伸出第二壳体(18)夕卜。所述的进气管(7),排气管(15)以及通气管(12)上面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16)。所述的第一壳体(17)内的进气管(7)的管壁上均匀分布着至少2个以上的排气孔(16)以及第二壳体(18)上设置有排气管(15)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排气孔(16)。所述的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18)之间由第一过气管(10)和第二过气管(II)相连接,两次螺旋式消音。所述的第一壳体(17)内的进气管在一号舱(I)处封头部分是挖空设置。所述的第二壳体(18)内的通气管(12)的管壁上至少均匀分布两个以上的排气孔(16),并且两头未封口。空气通过进气管(7)大部分进入一号舱(I),小部分通过进气管(7)上面的排气孔(16)进入二号舱(2);其中进入一号舱(I)的气体,一部分通过第一隔板(8)上的排气孔(16)进入二号舱(2),一部分通过第二隔板(9)上的排气孔(16)进入三号舱(3);进入二号舱(2)的气体汇集后经过第一过气管(10)进入四号舱(4),而由一号舱(I)进入三号舱(3)的气体则由第二过气管(11)进入六号舱¢);进入四号舱(4)的气体通过通气管(12),一部分由通气管(12)上面的排气孔(16)进入五号舱(5),另外一部分直接进入六号舱(6);由通气管(12)进入六号舱¢)的气体和通过第二过气管(11)进入六号舱(6)的气体在六号舱(6)进行汇合,然后通过第四隔板(14)上面的排气孔(16)进入五号舱(5),最后所有气体在五号舱(5)汇合,最后通过排气管(15)排除第二壳体(18)夕卜。本技术采用的螺旋气流,结构简单,原理清晰,两次螺旋消音,消声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达到欧3标准。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I,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一号舱(I)、进气管(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排气孔(16)、第一壳体(17) ;二号舱(2)、进气管(7)、第一隔板(8)、第一过气管(10)、排气孔(16)、第一壳体(17);三号舱(3)、第二过气管(11)、第二隔板(9)、排气孔(16)、第一壳体(17);四号舱(4)、第一过气管(10)、第三隔板(13)、通气管(12)、第二壳体(18);五号舱(5)、第三隔板(13)、第四隔板(14)、通气管(12)、排气管(15)、排气孔(16)、第二壳体(18);六号舱(6)、通气管(12)、第四隔板(14)、排气管(15)、排气孔(16)、第二壳体(18);—号舱⑴左侧设置有二号舱(2),一号舱(I)右侧设置有三号舱(3),二号舱(2)下侧设置有四号舱(4),一号舱(I)下侧设置有五号舱(5),三号舱(3)下侧设置有六号舱(6),—号舱(I)与三号舱(3)、一号舱(I)与二号舱(2)、四号舱(4)与五号舱(5)、五号舱(5)和六号舱(6)之间均设置有隔板;一号舱(I)和二号舱(2)上设置有进气管(7),进气管(7)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16);一号舱(I)和二号舱(2)与第一隔板(8),—号舱(I)和三号舱(3)与第二隔板(9)的连接处均匀设置至少一个的排气孔(16),第四隔板(14)与五号舱(5)和六号舱(6)的连接处均匀设置至少一个的排气孔(16),通气管(12)上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16),六号舱(6)上设置有排气管(15),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排气孔(16),出气口延伸出第二壳体(18)外。所述的进气管(7),排气管(15)以及通气管(12)上面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所述的第一壳体(17)内的进气管(7)的管壁上均匀分布着至少2个以上的排气孔(16)以及第二壳体(18)上设置有排气管(15)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排气孔(16)。所述的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18)之间由第一过气管(10)和第二过气管(11)相连接,两次螺旋式消音。所述的第一壳体(17)内的进气管在一号舱(I)处封头部分是挖空设置。所述的第二壳体(18)内的通气管(12)的管壁上至少均匀分布两个以上的排气孔(16),并且两头未封ロ。空气通过进气管(7)大部分进入一号舱(I),小部分通过进气管(7)上面的排气孔(16)进入二号舱(2);其中进入一号舱(I)的气体,一部分通过第一隔板(8)上的排气孔(16)进入二号舱(2),一部分通过第二隔板(9)上的排气孔(16)进入三号舱(3);进入二号舱(2)的气体汇集后经过第一过气管(10)进入四号舱(4),而由一号舱(I)进入三号舱(3)的气体则由第二过气管(11)进入六号舱出);进入四号舱(4)的气体通过通气管(12),一部分由通气管(12)上面的排气孔(16)进入五号舱(5),另外一部分直接进入六号舱(6);由通气管(12)进入六号舱¢)的气体和通过第二过气管(11)进入六号舱(6)的气体在六号舱(6)进行汇合,然后通过第四隔板(14)上面的排气孔(16)进入五号舱(5),最后所有气体在五号舱(5)汇合,最后通过排气管(15)排除第二壳体(18)夕卜。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螺旋气流,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油柴油发电机二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号舱(I)、进气管(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排气孔(16)、第一壳体(17) ;二号舱(2)、进气管(7)、第一隔板⑶、第一过气管(10)、排气孔(16)、第一壳体(17);三号舱(3)、第二过气管(11)、第二隔板(9)、排气孔(16)、第一壳体(17);四号舱(4)、第一过气管(10)、第三隔板(13)、通气管(12)、第二壳体(18);五号舱(5)、第三隔板(13)、第四隔板(14)、通气管(12)、排气管(15)、排气孔(16)、第二壳体(18);六号舱(6)、通气管(12)、第四隔板(14)、排气管(15)、排气孔(16)、第二壳体(18);—号舱(I)左侧设置有二号舱(2),—号舱(I)右侧设置有三号舱(3) ,二号舱(2)下侧设置有四号舱(4),一号舱(I)下侧设置有五号舱(5),三号舱(3)下侧设置有六号舱(6),—号舱(I)与三号舱(3)、一号舱(I)与二号舱(2)、四号舱(4)与五号舱(5)、五号舱(5)和六号舱(6)之间均设置有隔板;一号舱(I)和二号舱(2)上设置有进气管(7),进气管(7)均匀设置至少两个排气孔(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端方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