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贤宗专利>正文

一种穿刺器具及其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65903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2:40
一种穿刺器具及其辅助装置,所述穿刺器具包括本体、穿刺部和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为针套,所述针套套设于所述穿刺器具的所述穿刺部的外部,所述针套可沿所述穿刺部的轴向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穿刺器具及其辅助装置,不受针头长度影响,能够有效控制针头走向、有效防止误穿刺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 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穿刺器具及其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用于采液或注射药物的穿刺器具包括用于单次注射采集的注射器和用于多次注射采集的留置针等。在对患者皮肤进行穿刺操作时,需要医务人员具有较熟练的业务技能,否则容易发生偏离血管位置、损伤血管壁而不得不重复穿刺的情况,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感染几率,而且还可能激化医患矛盾。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穿刺操作的准确率,现有技术出现了具有辅助装置的穿刺器具,比如中国专利CN101443059A公开了一种带翼的留置针,包括具有针头与针头插座的活动组件;与针头插座的后部连接的管;保持件和固定用翼,活动组件以可沿轴心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保持件上,其位置可变为使用位置、与使用位置的后方的接纳位置,并且活动组件以可解除的方式固定于使用位置。保持件包括保护筒,该保护筒在活动组件位于接纳位置时,仅仅将包含针头的刃尖的前部接纳于内部,并且具有固定用翼;导向部件,其在上方露出,对活动组件的滑动进行导向。虽然上述留置针的固定用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针头颤动、利于控制留置针的走向,提高穿刺操作的准确率,减少误穿刺的发生,但是这种固定用翼对于较长针头的控制作用却不大,这是因为当针头达到一定长度时,上述固定用翼与针头尖端的距离较远,使其对针头导向、限位的控制力减弱,难以有效控制针头走向,难以有效防止误穿刺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用翼作为穿刺器具的辅助装置,难以有效地控制较长针头的走向、难以有效防止误穿刺的发生,而提供了一种不受针头长度影响,能够有效控制针头走向、有效防止误穿刺发生的穿刺器具及其辅助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辅助装置,用于穿刺器具,所述辅助装置为针套,所述针套套设于所述穿刺器具的穿刺部的外部,所述针套可沿所述穿刺部的轴向往复移动。上述辅助装置,所述针套包括套筒,其上成型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内径与所述穿刺部的外径配合;至少两块翼板,所述翼板的一端与所述套筒固定,另一端展开。上述辅助装置,所述翼板为两块且相对于所述穿刺部的轴线对称设置。上述辅助装置,所述套筒为四棱柱状,两块所述翼板自所述套筒柱面的同一平面分别朝所述平面的延展方向展开。上述辅助装置,所述翼板为梯形,两块所述翼板的上底边相对设置。上述辅助装置,所述翼板的上底边且靠近所述穿刺部的位置成型有豁口。上述辅助装置,所述翼板的至少一个板面适于与皮肤贴合;所述翼板与皮肤贴合的所述板面上成型有凹凸花纹。一种具有上述辅助装置的穿刺器具,包括本体,为管状;穿刺部,沿所述本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穿刺部的一端露出所述本体,另一端与腔室连通;辅助装置,为针套,套设于所述穿刺部的外部;所述针套可沿所述穿刺部的轴向往复移动。上述穿刺器具,所述穿刺器具为留置针;所述穿刺部包括留置针头和套设于所述留置针头外部的软管;所述针套套设于所述软管的外部;所述针套可沿所述软管的轴向往复移动。上述穿刺器具,所述穿刺器具为注射器,所述穿刺部为与所述本体固定的注射针头;所述针套套设于所述注射针头的外部;所述针套可沿所述注射针头的轴向往复移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本技术的辅助装置,辅助装置为针套,针套套设于穿刺器具的穿刺部的外部,针套可沿穿刺部的轴向往复移动。当穿刺部较长时,移动针套使其靠近穿刺部的尖端,从而加强针套对穿刺部的控制力,有效地控制穿刺部的走向,有效防止误穿刺的发生。②本技术的辅助装置,针套包括套筒和至少两块翼板,套筒上成型有装配孔,装配孔的内径与穿刺部的外径配合,翼板的一端与套筒固定,另一端展开。通过设计翼板可以方便的手持移动针套,而且当穿刺步骤完成需要固定时,可利用胶带将翼板与皮肤粘贴,起到固定穿刺器具的作用,而由于针套可以移动,医务人员可以将胶带粘贴在最合适的位置,使穿刺器具可以更稳固、安全地粘贴在皮肤上。③本技术的辅助装置,翼板为两块且相对于穿刺部的轴线对称设置,一方面便于医务人员手持任意一个翼板移动针套,而且在固定针头时,两块翼板可以使穿刺部两侧受力均衡,保证了穿刺器具可以更稳固、安全地粘贴在皮肤上。④本技术的辅助装置,翼板为梯形,两块翼板的上底边相对设置。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不增加套筒长度的情况下,增大胶带与翼板的接触面,从而使穿刺器具与皮肤的固定更加稳固。⑤本技术的辅助装置,翼板的上底边且靠近穿刺部的位置成型有豁口。这样的设计使得针套在移动到靠近穿刺器具本体的位置时,翼板不会触碰到本体,从而增加了针套的移动范围,提升了针套对于不同长度穿刺部的通用性。⑥本技术的辅助装置,翼板的至少一个板面适于与皮肤贴合,且翼板与皮肤贴合的板面上成型有凹凸花纹。凹凸花纹可以增加翼板与皮肤之间摩擦力,使穿刺器具可以更加稳固地粘贴在皮肤上且粘贴位置不易改变。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穿刺器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辅助装置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辅助装置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穿刺器具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_本体,11-腔室,2-穿刺部,21-留置针头,22-软管,23-注射针头,3-针套,31-套筒,311-装配孔,32-翼板,321-豁口,4-密封塞,5-推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是本技术具有辅助装置的穿刺器具的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器具为留置针,所述留置针包括本体I、穿刺部2、辅助装置和密封塞4 ;所述辅助装置为针套3。所述本体I为管状,其内部具有用于储存注射液体的腔室11。所述穿刺部2沿所述本体I的轴向设置在所述本体I上,所述穿刺部2的一端露出所述本体1,另一端与所述腔室1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部2包括留置针头21和套设于所述留置针头21外部的软管22 ;所述针套3套设于所述软管22的外部;所述针套3可沿所述软管22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密封塞4设置于所述本体I的所述腔室11中,用于将所述腔室11远离患者皮肤的一端与空气隔离。如图2-3所示,所述针套3套设于所述穿刺部2的外部;所述针套3可沿所述穿刺部2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针套3包括套筒31和至少两块翼板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翼板32与所述套筒31 —体成型。所述套筒31上成型有装配孔311,所述装配孔311的内径与所述穿刺部2的外径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31为长方体,其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翼板32的一端与所述套筒31固定,另一端展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翼板32的数量为两块且相对于所述穿刺部2的轴线对称设置。两块所述翼板32自所述套筒31柱面的同一平面分别朝所述平面的延展方向展开。在本实施例中,两块所述翼板32沿所述套筒31长方体的一个侧面沿相反方向水平展开。所述翼板32为梯形,两块所述翼板32的上底边相对设置;且所述翼板32的上底边且靠近所述穿刺部2的位置成型有豁口 321。在本实施例中,两块所述翼板32的所述豁口 321为长方形,且对应的所述豁口 321相对于所述穿刺部2的轴线对称。所述翼板32的至少一个板面适于与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装置,用于穿刺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为针套(3),所述针套(3)套设于所述穿刺器具的穿刺部(2)的外部,所述针套(3)可沿所述穿刺部(2)的轴向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套(3)包括 套筒(31),其上成型有装配孔(311),所述装配孔(311)的内径与所述穿刺部(2)的外径配合; 至少两块翼板(32),所述翼板(32)的一端与所述套筒(31)固定,另一端展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32)为两块且相对于所述 穿刺部(2)的轴线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1)为四棱柱状,两块所述翼板(32)自所述套筒(31)柱面的同一平面分别朝所述平面的延展方向展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32)为梯形,两块所述翼板(32)的上底边相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32)的上底边且靠近所述穿刺部(2)的位置成型有豁口(32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贤宗
申请(专利权)人:汪贤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