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生产乙烯胺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5619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3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生产乙烯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氨水与二氯乙烷送入静态混合器中混合均匀,然后通过预热段,预热至温度为100~140℃,预热后的混合物料进入管式反应器;出管式反应器的预反应液,由塔顶进入塔式反应器继续反应;塔式反应器塔底出料的反应液进入闪蒸罐,闪蒸罐中,压力差为4~6MPa,闪蒸出氨气,收集液相,即为产品。采用上述的方法,二氯乙烷的单程转化率大于97%,乙二胺的选择率为40%~50%,二乙烯三胺的选择率为20%~25%,三乙烯四胺的选择率为10%~15%,哌嗪的选择率为6%~10%。本发明专利技术兼顾了反应速度,又提高了设备的处理能力,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性和生产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乙烯胺的工艺。
技术介绍
乙烯胺又名乙撑胺,是指乙二胺的无环多聚体类产品,分子通式为H2N(C2H4NH)nH。主要产品有乙二胺(EDA),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四乙烯五胺(TEPA),五乙烯六胺(PEHA),更高胺(HAS),哌嗪(PIP)以及N-氨基乙基哌嗪(AEP)等。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在有机合成、医药、染料、农药、化学助剂、橡胶塑料助剂、有机溶剂和环氧树脂固化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我国亟待发展的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之一。工业上生产乙烯胺的方法主要是二氯乙烷法(EDC)和乙醇胺法(MEA)。现在世界上乙烯胺的生产装置中,约61%为EDC路线,二氯乙烷法的优势在于原料二氯乙烷易得且成本低,反应过程不使用催化剂,而且可以得到乙醇胺法不能产生的三乙烯四胺以上的多胺,产品灵活性较大,从目前市场需求趋势来看,已从乙二胺为中心转向多胺,因此二氯乙烷法的产品分布非常有利。二氯乙烷法主要反应如下C1CH2CH2C1+2NH3 — NH2CH2CH2NH2 · 2HC1C1CH2CH2C1+NH2CH2CH2NH2 · 2HC1+2NH3 —NH4C1+NH2CH2CH2NHCH2CH2NH2 · 3HC1通式nClCH2CH2Cl+(n+1) NH3 — NH2 (CH2CH2NH) nH · 2nHClUS2113640披露了一种采用管式反应器,在EDC中加入油酸做乳化剂,使其与氨水能充分混合,乳化后再进入反应器,此方法的缺点就是引入了一种新的物质,造成后续分离的困难。US12587350指出,氨化反应可采用管式反应器或活塞流反应器,为了提高多胺的转化率,专利中提出氨化反应产物再进入一个氨基转移工艺段,使用铼和镍附载在Al2O3-SiO2载体上做催化剂,可采用固定床、流化床或浆态床反应器,需要在反应器中通入少量氢气,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此方法虽然有效的提高了多乙烯多胺的选择性,但工艺路线变得十分复杂,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US2805254与US2760979都介绍了采用反应精馏塔进行氨化反应的方法,但由于塔式反应器停留时间的限制和反应物浓度分布的影响,抑制了进一步氨化,造成了二氯乙烷的转化率不高,反应产物中主要为乙二胺,多胺收率较低。中国专利CN200910115213首次在二氯乙烷法合成乙烯胺工艺中引入催化剂,详细介绍了该催化剂的制作配比及催化条件,但是,其提供的技术,仅仅适应于实验室,难以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二氯乙烷为原料,采用两种型式反应器相结合,以增加设备处理量,提高多乙烯多胺类产品的收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质量浓度为30 65%,优选45 60%的氨水与二氯乙烷送入静态混合器中混合均 匀,然后通过预热段,预热至温度为io(Ti4(rc,预热后的混合物料进入管式反应器;氨与二氯乙烷的氨烷摩尔比为8: f 30:1,优选12: f 16:1,氨烷比即为进料氨与二氯乙烷的摩尔比;管式反应器中,反应温度为12(Tl80°C,优选14(Tl60°C,反应压力为2 8MPa,优选4 6MPa,在管式反应器内,物料的停留时间为riOmin,优选5 Smin ;所述物料为氨水和二氯乙烷;出管式反应器的预反应液,由塔顶进入塔式反应器继续反应,反应温度为14(Tl90°C,优选15(Tl70°C,压力为4 6MPa,物料在塔式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l(T25min,优选15 20min ; 塔式反应器塔底出料的反应液进入闪蒸罐,闪蒸罐中,压力差为4 6MPa,靠压力的变化,闪蒸出氨气,液相送入反应液储槽,送往后序的工段,氨气送入氨气压缩机回收氨;采用上述的方法,二氯乙烷的单程转化率大于97%,乙二胺的选择率为40°/Γ50%,二乙烯三胺的选择率为20% 25%’三乙烯四胺的选择率为10°/Γ15%,哌嗪的选择率为6% 10%。由于二氯乙烷的氨化反应为近似一级反应,在反应前段速度非常快,宜采用平推流反应器,防止返混造成反应推动力降低,后段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宜采用处理量大停留时间相对长的反应器,所以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段法,反应前段使用管式反应器,后段使用塔式反应器,即兼顾了反应速度,又提高了设备的处理能力,大大缩短了管式反应器长度,而且多乙烯多胺的选择率比传统的单一型式反应器高,更适于市场发展的趋势,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性和生产灵活。附图说明图I为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实现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装置,包括静态混合器I、预热段2、管式反应器3、顶部设有冷凝器401的塔式反应器4和闪蒸罐5 ;所述静态混合器I的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的预热段2的入口连接,所述预热段2的出口通过管线与设置在塔式反应器4顶部的液相入口 402相连接,塔式反应器4顶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的冷凝器401的入口相连接,塔式反应器4下部的反应液出口 403通过管线与闪蒸罐5顶部液相入口 501相连接,闪蒸罐5下部设有液相出口 502,闪蒸罐5顶部设有气相出口 503 ;进一步,所述塔式反应器4内的下部,设有气体分散器404,所述气体分散器404与设置在塔式反应器4的下部氮气或氨气入口 405相连接;进一步,塔式反应器4下部的反应液出口 403通过设有背压阀406与闪蒸罐5顶部液相入口 501相连接;进一步,所述塔式反应器4的上部设有回流入口 407,所述回流入口 407通过管线与所述的冷凝器401的冷凝液出口相连接;所述的塔式反应器4可以采用鼓泡塔或者板式塔,如泡罩塔、筛板塔、浮阀塔等;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质量浓度为30 65%,优选45 60%的氨水与二氯乙烷送入静态混合器I中混合,然后通过预热段2,预热至温度为10(Tl4(rC,预热后的混合物料进入管式反应器3 ;氨与二氯乙烷的氨烷摩尔比为8: f 30:1,优选12: f 16:1,氨烷比即为进料氨与二氯乙烷的摩尔比;管式反应器3中,反应温度为12(Tl80°C,优选14(Tl60°C,反应压力为2 8MPa,优选4 6MPa,在管式反应器内,物料的停留时间为riOmin,优选5 Smin ;所述物料为氨水和二氯乙烷;出管式反应器3的预反应液,由塔顶进入塔式反应器10继续反应,反应温度为14(Tl90°C,优选15(Tl70°C,压力为4 6MPa,物料在塔式反应器4内的停留时间为 10 25min,优选 15 20min ;优选的,将氮气或氨气通入塔式反应器4塔底部,作用是使反应液混合更均匀,力口快反应速度,通入氨气的另一个作用是其可以参与反应,使反应向生成多乙烯多胺的方向推进,气液两相逆流接触,反应液由塔式反应器4塔底排出;优选的,为保持塔式反应器4塔内压力和液面稳定,多余气体及蒸发的物料,通过塔顶冷凝器401冷凝,液相完全回流进入塔内,气相送入氨气压缩机回收氨;塔式反应器4塔底出料的反应液进入闪蒸罐5,闪蒸罐5中,压力差为4 6MPa,靠压力的变化,闪蒸出氨气,液相送入反应液储槽,送往后序的工段,氨气送入氨气压缩机回收氨;氨气压缩机回收得到的液氨进入液氨储罐重复利用,不凝性气体送往尾气处理工段;实施例I采用图I所示的流程生产乙烯胺,主要设备的结构参数如下管式反应器3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巍鲁迪邢磊磊袁茂全张钧钧袁向前陈斌武胡妹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