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藻类去除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55612 阅读:4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3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藻类去除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方法,其步骤:a、藻种的制备:将土壤表面结皮层研磨划平板,将产生的菌落从固体培养基转移到BG11液体培养基;筛选优势菌株,b、藻类培养:将筛选的藻株使用BG11液体培养基在开放式跑道培养池大量培养;c、藻类和载体的装配:一种是使用棉纤维为载体,将干藻粉与棉纤维混合织成坯布;另一种是使用海藻酸钙为载体,使藻丝体包裹在海藻酸钙颗粒中;d、藻类载体复合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织成的灯芯棉坯布直接挂在建筑物外墙,马路栏杆上,海藻酸钙颗粒则制成帘状物主要挂在室内。具有吸附和固定;实现悬浮颗粒物的永久固定,利用藻类的广温性,低温条件下其吸附固定能力不受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更具体涉及ー种土壤蓝藻吸附固定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方法,适用于城市中室外或室内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快速去除,并防止二次悬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尾气排放与建设工程引起的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迅速増加。这些细小颗粒物体积小、重量轻,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些细小颗粒物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肺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城市建设通过加大绿化投入,扩大绿化面积来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由于受温度限制,城市緑化系统对悬浮颗粒物的吸附和固定能力随季节变化显著;另外,大 型緑色植物更倾向于吸附固定颗粒直径相对较大的悬浮颗粒物,而对颗粒较小的特别是可吸收性颗粒物吸附和固定能力较弱,同时,干燥大风季节,吸附的颗粒物会发生二次悬浮。室内空气颗粒悬浮物去除主要使用物理吸附法,吸附材料多为一次性使用,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ー种快速去除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使用不受季节变化影响,不会发生固定颗粒物的二次悬浮,适合家庭、大型公共场所、城市緑化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其技术方案是从土壤中分离、纯化、筛选出比较好的悬浮颗粒物吸附藻种,并进行批量培养,选择实际可用的配套载体和操作方式,进行悬浮颗粒的吸附和固定。,其步骤如下a藻种的制备将土壤表面结皮层研磨,在摇床无菌水浸泡22_26h ;琼脂固体培养基划平板;将产生的菌落从固体培养基转移到BGll液体培养基,在控制条件下(70 μ EIn-2S-1光照強度,25°C )培养并测定生长速率和胞外多糖含量;筛选生长迅速并且胞外多糖分泌含量高的菌株。b藻类的大量培养将筛选的藻株在上述控制条件下在BGll液体培养基中逐步放大培养,最终转移到开放式跑道培养池(自然光照和温度)培养。c藻类和载体的装配主要采用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以棉纤维为载体,将藻浆脱水干燥,将干藻粉与棉纤维混合,干重比I IOg藻粉/IOOg棉纤维,纺织成灯芯棉坯布;或另一种是以海藻酸钙为载体,将藻浆中加入海藻酸钠形成粘稠状混合液,然后滴入氯化钙水溶液中,形成海藻酸钙颗粒,将颗粒钻孔,用灯芯棉串成串状;适用藻类主要为丝状的具有群体形态的蓝藻如微鞘藻和裂须藻。d藻类载体复合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织成的灯芯棉坯布可以直接挂在建筑物外墙,或放置在马路栏杆上,主要用于室外;串状海藻酸钠颗粒主要挂在室内。在室外条件下,将包埋有藻粉的灯芯棉坯布一端或两端均浸泡在水中保持湿润,周期性用稀释约10倍的BGll培养基润湿施肥,定期刮去吸附在灯芯棉坯布上的被吸附的颗粒悬浮物;包埋有藻粉的串状海藻酸钙颗粒可直接浸泡在水中润湿,或用喷雾器喷湿,周期性用稀释约10倍的BGll培养基润湿施肥,定期用清水冲去吸附在海藻酸钙颗粒上的颗粒悬浮物。本专利技术的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显著性进步为①对悬浮颗粒物中不同颗粒组分均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固定,每平米毎月可吸附固定悬浮颗粒物8 IOkg ;②实现悬浮颗粒物的永久固定,不会发生二次悬浮可放置在马路围栏或建筑物外墙,在室内可做成帘状物挂在墙上,高效利用空间室外使用,不受季节变化限制,低温条件下(_7°C以上)仍能发挥作用室内使用,与传统物理方法相比,可吸收ニ氧化碳,放出氧气; 干燥失水后,休眠不会死亡,重吸水后生物活性恢复;@操作和维护均较简单,可循环使用。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 :ー种快速去除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藻种的制备在沙地中雨后采集蓝绿色土壤结皮,无菌水浸泡12或24h,接入BGll固体培养基(I. 2g琼脂/IOOml溶液),置于70 μ EnT2iT1光照25°C培养条件下连续培养30天,挑出藻体,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将完成藻种鉴定后的培养皿,置双目体式显微镜下观察,用毛细管将所需藻种挑出,在无菌载玻片上逐次于数滴(5 20滴)灭菌的BGll培养基溶液中洗过,然后接种到琼脂平板培养基,在上述条件下培养30天转接到50ml液体BGll培养基中;将纯化的藻种微鞘藻、席藻、伪枝藻、裂须藻、念珠藻、小球藻在上述条件下培养30天,測定不同藻种的生长速率和胞外多糖分泌含量,结果表明微鞘藻和裂须藻优于其它藻种。B、藻类的大量培养将微鞘藻和裂须藻在步骤(I)的条件下,从500ml、lL到IOL再到Im3循环跑道式培养池中逐次放大培养,部分藻浆脱水干燥。C、藻类和载体的装配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干藻粉与棉纤维混合,干重比2g藻粉/IOOg棉纤维,纺织成灯芯棉还布,纱支32X32,克重153g πΓ2 ;另一种是将藻衆中加入海藻酸钠形成粘稠状混合液,然后滴入氯化钙水溶液中,形成海藻酸钙颗粒,将颗粒钻孔,用灯芯棉串成串状。取30L微鞘藻藻浆(约2. 5g湿重/L),加入300克海藻酸钠,搅拌10分钟,放置Ih去除多余气泡,用IOml移液管将上述混合液滴入30L 2% (重量体积比)的氯化钙溶液中形成直径I 2cm的海藻酸钠颗粒,Ih后将这些颗粒用未灭菌的BGll培养基漂洗,钻孔,用灯芯棉绳串成串状。D、藻类载体复合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在室外条件下,将包埋有藻粉的灯芯棉坯布I X 2m对折,覆盖在围栏上,两端浸泡在围栏下长方形水槽中,水槽长lm,宽O. 2m,高O. 3m,水槽中水深O. I O. 2m,每2个月往水槽中添加释约10倍的BGll培养基,其它时间用园林用水即可,毎年清理一次,用刀将吸附在坯布上的颗粒物刮除,重复使用,每平米毎月该复合系统可吸附固定颗粒悬浮物8 IOkg ;当围栏闻度超过Im,为防止大风李节风将围栏吹倒,海藻酸钙颗粒将代替坯布复合系统,每平米悬挂400左右海藻酸钠颗粒,这些颗粒用灯芯棉绳串起来,并排排列,末端同样放置在长方形水槽中,其它措施与坯布载体相同,该系统每平米毎月可吸 附固定颗粒悬浮物5 8kg。室内条件下,主要使用海藻酸钠颗粒载体复合系统,适用方法和维护与室外条件相同,每平米毎月该复合系统可吸附固定颗粒悬浮物I 2kg。权利要求1.,其步骤是 a、藻种的制备将土壤表面结皮层研磨,在摇床无菌水浸泡12 24h;琼脂固体培养基划平板;将产生的菌落从固体培养基转移到BGll液体培养基,控制条件70 μ E m_2 s—1光照强度,25°C培养并测定生长速率和胞外多糖含量;筛选菌株; b、藻类培养将筛选的藻株使用BGll液体培养基在自然条件下逐步放大培养,最终转移到开放式跑道培养池培养; c、藻类和载体的装配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将藻浆脱水干燥,将干藻粉与棉纤维混合,干重比f IOg藻粉/IOOg棉纤维,纺织成灯芯棉坯布;另一种是将藻浆中加入海藻酸钠形成粘稠状混合液,然后滴入氯化钙水溶液中,形成海藻酸钙颗粒,将颗粒钻孔,用灯芯棉 串成串状; d、藻类载体复合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织成的灯芯棉坯布直接挂在建筑物外墙,或放置在马路栏杆上,用于室外;串状海藻酸钠颗粒挂在室内,在室外条件下,将包埋有藻粉的灯芯棉坯布一端或两端均浸泡在水中保持湿润,周期性用稀释10倍的BGll培养基润湿施肥,定期刮去吸附在灯芯棉坯布上的被吸附的颗粒悬浮物;包埋有藻粉的串状海藻酸钙颗粒直接浸泡在水中润湿,或用喷雾器喷湿,周期性用稀释10倍的BGll培养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波张全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