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排气管的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45362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排气管的漏斗,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手柄、漏斗体、漏斗颈、漏斗嘴、和漏斗上围。漏斗体和漏斗颈的内壁上设有排气管,排气管内的排气通道的两端分别开有排气管上孔和排气管下孔、其分别位于漏斗体和漏斗颈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灌注液体的时候,迅速排走容器中的气体,克服普通漏斗因不能排气而引起的灌注停滞、液体外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排气管的漏斗,属于生活用品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液体灌注漏斗,主要是由漏斗体和漏斗颈所组成。当使用漏斗往小口径的容器中灌注液体,尤其是粘稠度比较大的液体时,因漏斗颈管与容器嘴的接触比较紧密,如果液体充满漏斗颈,容器中的气体不能迅速排除,则液体漏不下去,并且由于容器中气体压力的作用,液体甚至还会外溢,弓I起不少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排气管的漏斗,使得在灌注液体的时候,可以·迅速排走容器中的气体,保障液体灌注顺利进行。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排气管的漏斗,包括手柄I、漏斗体2、漏斗颈3、漏斗嘴4、和漏斗上围9。漏斗体2和漏斗颈3的内壁上设有排气管8,排气管8内的排气通道6的两端分别开有排气管上孔7和排气管下孔5、其分别位于漏斗体2和漏斗颈3的外壁上,使容器内气体与大气相通,沟通容器内外空气。排气管8为一条或者多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灌注液体的时候,迅速排走容器中的气体,克服普通漏斗因不能排气而引起的灌注停滞、液体外溢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 A剖视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 :手柄,2 :漏斗体,3 :漏斗颈,4 :漏斗嘴,5 :排气管下孔,6 :排气通道,7 :排气管上孔,8 :排气管,9 :漏斗上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实例I :如图1-2所示,一种带排气管的漏斗,包括手柄I、漏斗体2、漏斗颈3、漏斗嘴4、和漏斗上围9。漏斗体2和漏斗颈3的内壁上设有排气管8,排气管8内的排气通道6的两端分别开有排气管上孔7和排气管下孔5、其分别位于漏斗体2和漏斗颈3的外壁上,使容器内气体与大气相通,沟通容器内外空气。排气管8为一条。实例2 :如图1-2所示,一种带排气管的漏斗,包括手柄I、漏斗体2、漏斗颈3、漏斗嘴4、和漏斗上围9。漏斗体2和漏斗颈3的内壁上设有排气管8,排气管8内的排气通道6的两端分别开有排气管上孔7和排气管下孔5、其分别位于漏斗体2和漏斗颈3的外壁上,使容器内气体与大气相通,沟通容器内外空气。排气管8为两条。实例3 :如图1-2所示,一种带排气管的漏斗,包括手柄I、漏斗体2、漏斗颈3、漏斗嘴4、和漏斗 上围9。漏斗体2和漏斗颈3的内壁上设有排气管8,排气管8内的排气通道6的两端分别开有排气管上孔7和排气管下孔5、其分别位于漏斗体2和漏斗颈3的外壁上,使容器内气体与大气相通,沟通容器内外空气。排气管8为四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排气管的漏斗,包括手柄(I)、漏斗体(2)、漏斗颈(3)、漏斗嘴(4)、和漏斗上围(9),其特征在于漏斗体(2)和漏斗颈(3)的内壁上设有排气管(8),排气管(8)内的排气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日辉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