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7304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一步减小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对下一级运输系统冲击力的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包括装载斗和在装载斗下端倾斜向下设置的转载斗;所述转载斗下侧表面所对应的转载斗内壁上设有抛矸机构,所述抛矸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抛矸件,所述抛矸件的上侧面为倾斜向下的导向面。该转载漏斗通过抛矸机构可以对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进行导向,使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从转载斗中抛出进入下一级运输系统,进一步减小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对下一级运输系统冲击力,避免了下一级运输系统冲击受损及原煤矿飞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进一步减小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对下一级运输系统冲击力的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包括装载斗和在装载斗下端倾斜向下设置的转载斗;所述转载斗下侧表面所对应的转载斗内壁上设有抛矸机构,所述抛矸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抛矸件,所述抛矸件的上侧面为倾斜向下的导向面。该转载漏斗通过抛矸机构可以对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进行导向,使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从转载斗中抛出进入下一级运输系统,进一步减小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对下一级运输系统冲击力,避免了下一级运输系统冲击受损及原煤矿飞溅。【专利说明】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
本技术涉及一种漏斗,尤其是一种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
技术介绍
在原煤运输系统中,通常会运用漏斗使原煤快速集中进入到下一工序。采用一般的漏斗进行运输时,原煤将直接冲砸在下一级运输系统上,不仅击打损伤下一级运输系统,而且容易造成原煤中的块煤和矸石飞溅。特别是下一级运输系统为皮带时,皮带更易被划伤或受冲击破损,大大降低了皮带的使用寿命。为了避免原煤的直接冲砸,人们通常在漏斗下端设置一段倾斜向下的斜溜槽对运输的原煤矿进行转载;运输过程中,进入漏斗的原煤将先冲砸在斜溜槽上,然后顺着斜溜槽输送至皮带上。虽然经过斜溜槽转载后原煤对下一级运输系统的冲击力减小,但是所运输的原煤中常常夹杂有很多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这些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对下一级运输系统的冲击力依然较大,飞溅和冲击损伤下一级运输系统的现象还是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一步减小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对下一级运输系统冲击力的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包括装载斗和在装载斗下端倾斜向下设置的转载斗;所述转载斗下侧表面所对应的转载斗内壁上设有抛矸机构,所述抛矸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抛矸件,所述抛矸件的上侧面为倾斜向下的导向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装载斗竖直设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装载斗中心线与转载斗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120°?150°。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向面与转载斗内壁之间的夹角为β ;其中,0° < β < α —90。。 进一步的是,所述抛矸件为三角形的板件,所述导向面为三角形的长边所在表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向面与转载斗内壁之间设有圆弧过渡面。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转载漏斗通过抛矸机构可以对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进行导向,使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从转载斗中抛出进入下一级运输系统,进一步减小较大的块煤和矸石对下一级运输系统冲击力,避免了下一级运输系统冲击受损及原煤飞溅。三角形的抛矸件具有结构稳定、安装方便等优点。圆弧过渡面利于对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进行导向,并使抛矸件的结构更稳定。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装载斗1、转载斗2、抛矸机构21、抛矸件211、导向面2111、圆弧过渡面2112和输送带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包括装载斗I和在装载斗I下端倾斜向下设置的转载斗2 ;所述转载斗2下侧表面所对应的转载斗2内壁上设有抛矸机构21,所述抛矸机构2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抛矸件211,所述抛矸件211的上侧面为倾斜向下的导向面2111。其中,转载斗2可以对原煤进行第一次转载导向,减小原煤对下一级运输系统的冲击力;抛矸件211用于将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从转载斗2中抛出进入下一级运输系统,进一步减小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对下一级运输系统冲击力;抛矸件211的实施结构有多种,例如:倾斜向下设置的钢筋、上侧具有倾斜向下的导向面2111的板件或块等;抛矸件211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抛矸件211可以通过焊接、螺钉固定、嵌入固定等固定方式与转载斗2相连。抛矸机构21中抛矸件211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便于原煤中粉煤及体积较小的的块煤和矸石直接脱出。本文所述的倾斜向下是以竖直方向作为参考方向。 具体的,所述装载斗I竖直设置,便于收集原煤和转载斗2的设置。其中,装载斗I与转载斗2 —般通过焊接或法兰连接,装载斗I与转载斗2之间的夹角可以有多种,为了便于对原煤进行转载并使其从转载斗2中顺利脱出,如图1所示,所述装载斗I中心线与转载斗2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优选为120°?150°。如图3所示,转载斗2的出口通常朝向输送带3设置,为了使抛矸机构21能够顺利对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进行抛矸导向,所述导向面2111与转载斗2内壁之间的夹角为β ;其中,0° < β < α —90°。 再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抛矸件211优选为三角形的板件,所述导向面2111为三角形的长边所在表面;三角形的抛矸件211短边之一与转载斗2固定连接在一起安装方便,抛矸件211的另一条短边起支撑稳固作用使抛矸件211结构稳定。 为了便于对体积较大的块煤和矸石进行导向,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面2111与转载斗2内壁之间设有圆弧过渡面2112。圆弧过渡面2112还使抛矸件211与转载斗2之间的连接结构更稳定。【权利要求】1.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包括装载斗(I)和在装载斗(I)下端倾斜向下设置的转载斗(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斗(2)下侧表面所对应的转载斗(2)内壁上设有抛矸机构(21),所述抛矸机构(2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抛矸件(211),所述抛矸件(211)的上侧面为倾斜向下的导向面(21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斗(I)竖直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斗(I)中心线与转载斗(2)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120°?15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2111)与转载斗(2)内壁之间的夹角为β ;其中,0° < β < α —90°。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矸件(211)为三角形的板件,所述导向面(2111)为三角形的长边所在表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2111)与转载斗(2)内壁之间设有圆弧过渡面(2112)。【文档编号】B65D88/28GK204250667SQ201420724493【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6日 【专利技术者】王永红, 许桂云, 董明 申请人:四川川煤华荣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太平煤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原煤运输系统用转载漏斗,包括装载斗(1)和在装载斗(1)下端倾斜向下设置的转载斗(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斗(2)下侧表面所对应的转载斗(2)内壁上设有抛矸机构(21),所述抛矸机构(2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抛矸件(211),所述抛矸件(211)的上侧面为倾斜向下的导向面(21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红许桂云董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煤华荣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太平煤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