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曜专利>正文

一种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484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的外壁上、至少在与用于接收漏斗本体流下液体的接收杯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通气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漏斗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通气槽,而漏斗本体的内壁则保持完好,这样使用该漏斗时,使得用于接收漏斗本体流下液体的接收杯内的空间总能和外界空间相连,气压一样,因此使得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顺畅、快速的流下,提高了使用效率,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漏斗成本低、使用便利、省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漏斗,特别是涉及ー种可以使液体快速、顺畅流下的漏斗。
技术介绍
传统漏斗一般都有ー个不足之处液体流过漏斗速度较慢,如稍微倒快点,容易让液体从漏斗中溢出去,影响流过效果。同时当快倒满接收杯时,还得稍稍提起漏斗,才能让液体顺利流下,费カ又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让液体快速、顺畅流下的漏斗。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的外壁上、至少在与用于接收漏斗本体流下液体的接收杯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通气槽。作为改进,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漏斗本体外壁上由小口端向大口端纵向延伸分布设置。再改进,所述通气槽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漏斗本体的外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漏斗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通气槽,而漏斗本体的内壁则保持完好,这样使用该漏斗吋,使得用于接收漏斗本体流下液体的接收杯内的空间总能和外界空间相连,气压一祥,因此使得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顺畅、快速的流下,提高了使用效率,且本技术提供的漏斗成本低、使用便利、省力。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漏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漏斗的使用状态參考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的漏斗,其包括漏斗本体1,该漏斗本体的外壁两侧对称设置有由小口端向大口端纵向延伸分布的通气槽2。该漏斗使用时,參见图2和图3所示,由于接收漏斗本体I流下液体的接收杯3内的空间总能和外界空间相连,气压一祥,因此使得倒入漏斗中的液体4能够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顺畅、快速的流下,提高了使用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的外壁上、至少在与用于接收漏斗本体流下液体的接收杯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通气槽。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在所述漏斗本体外壁上由小口端向大口端纵向延伸分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漏斗本体的外壁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的外壁上、至少在与用于接收漏斗本体流下液体的接收杯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通气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漏斗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通气槽,而漏斗本体的内壁则保持完好,这样使用该漏斗时,使得用于接收漏斗本体流下液体的接收杯内的空间总能和外界空间相连,气压一样,因此使得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顺畅、快速的流下,提高了使用效率,且本技术提供的漏斗成本低、使用便利、省力。文档编号B67C11/00GK202400830SQ201220018930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专利技术者任飞, 谢艳丽, 谭映, 谭曜, 黄仕彪 申请人:谭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曜谢艳丽任飞黄仕彪谭映
申请(专利权)人:谭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