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解生泽专利>正文

阀式供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692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量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适合检测流体和半流体流量的阀式供油器。它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的滑阀腔和柱塞腔,其中滑阀将滑阀腔分成滑阀左腔和滑阀右腔,柱塞将柱塞腔分成柱塞左腔和柱塞右腔,阀体上开设有与滑阀腔连通的第一出油口、入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第三出油口通过滑阀左腔孔道与滑阀左腔连通,第三出油口通过滑阀右腔孔道与滑阀右腔连通,滑阀左腔通过活塞左腔孔道与柱塞左腔连通,滑阀右腔通过活塞右腔孔道与柱塞右腔连通。它计量准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适应粘度较高的流体、半流体流量的检测,满足集中润滑系统中各润滑点所需油脂流量不同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流量传感器,尤其涉及ー种适合检测流体和半流体流量的阀式供油器
技术介绍
在生产中,机械设备的集中润滑系统在运行时,很多情况下需要精确检测润滑油脂输送的流量,以满足工作要求。用于液压系统的流量计、流量传感器精度高,压カ等级高,应用广泛,但价格较贵,适用于粘度较低、流动性好的稀油液压、润滑系统中,对于粘度较高的流体或半流体,如润滑脂,则不适用。目前,已经开发出ー些适用高粘度油脂的流量传感器,工作压カ高,计量准确,基本满足工作要求,但其活塞或滑阀多用弹簧复位,増大了工作压カ和背压,造成能源浪费,且动作缓慢,降低了可靠性;有的内部油道设置复杂,エ艺难度大,增加了制造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以上存在不足,提供ー种计量准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的阀式供油器,适应粘度较高的流体、半流体流量的检测,满足集中润滑系统中各润滑点所需油脂流量不同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阀式供油器,它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的滑阀腔和柱塞腔,滑阀腔内设有滑阀、柱塞腔内设有柱塞,其中滑阀将滑阀腔分成滑阀左腔和滑阀右腔,柱塞将柱塞腔分成柱塞左腔和柱塞右腔,阀体上开设有与滑阀腔连通的第一出油ロ、入油ロ、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ロ,第三出油ロ通过滑阀左腔孔道与滑阀左腔连通,第三出油ロ通过滑阀右腔孔道与滑阀右腔连通,滑阀左腔孔道和滑阀右腔孔道设置在阀体内,滑阀左腔通过活塞左腔孔道与柱塞左腔连通,滑阀右腔通过活塞右腔孔道与柱塞右腔连通,活塞左腔孔道和活塞右腔孔道设置在阀体内。所述的阀式供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为整体式结构。所述的阀体是由上阀体和下阀体构成,所述的滑阀腔设置在上阀体内,所述的柱塞腔设置在下阀体内。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计量准确、结构简单、节省能源,且动作快速,可靠性高,本技术由于结构的简化,进而降低了生产加工エ艺难度,进而降低了制造加工成本,本技术适应粘度较高的流体、半流体流量的检测,满足集中润滑系统中各润滑点所需油脂流量不同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滑阀右移形成的单点供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滑阀左移形成的单点供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滑阀右移形成的双点等量供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滑阀左移形成的双点等量供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阀体为分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阀体,2.滑阀,3.柱塞,4.第一出油ロ,5.入油ロ,6.第二出油ロ,7.第三出油ロ,8.活塞左腔孔道,9.滑阀左腔孔道,10.活塞右腔孔道,11.滑阀右腔孔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但这不能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基本思想,均在本技术的范围之内。实施例I如图I所示,本技术阀式供油器具体结构如下它包括阀体I、滑阀腔和柱塞腔,滑阀腔内设有滑阀2、柱塞腔内设有柱塞3,滑阀2将滑阀腔分成滑阀左腔和滑阀右腔,柱塞3将柱塞腔分成柱塞左腔和柱塞右腔,阀体I上开设有与滑阀腔连通的第一出油ロ 4、入油ロ 5、第二出油ロ 6和第三出油ロ 7,第三出油ロ 7通过滑阀左腔孔道9与滑阀左腔连通,第三出油ロ 7通过滑阀右腔孔道11与滑阀右腔连通,滑阀左腔孔道9和滑阀右腔孔道11设置在阀体I内,滑阀左腔通过活塞左腔孔道8与柱塞左腔连通,滑阀右腔通过活塞右腔孔道10与柱塞右腔连通,活塞左腔孔道8和活塞右腔孔道10设置在阀体I内。阀体I为整体式阀体结构。上述的滑阀2可以在滑阀腔内轴向滑动,柱塞3可以在柱塞腔内轴向滑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和图3所示,封堵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ロ,当滑阀右移,压カ油脂由入油ロ经活塞右腔孔道进入活塞右腔,推动活塞向左滑动,将活塞左腔的油脂经由活塞左腔孔道和滑阀左腔孔道压出第三出油ロ ;当滑阀左移,压カ油脂由入油ロ经活塞左腔孔道进入活塞左腔,推动活塞向右滑动,将活塞右腔的油脂经由活塞右腔孔道和滑阀右腔孔道压出第三出油ロ,实现单点供油。如图4和图5所示,封堵第三出油ロ,当滑阀右移,封住第二出油ロ,压カ油脂由入油ロ经活塞右腔孔道进入活塞右腔,推动活塞向左滑动,将活塞左腔的油脂经由活塞左腔孔道压出第一出油ロ ;当滑阀左移,封住第一出油ロ,压カ油脂由入油ロ经活塞左腔孔道进入活塞左腔,推动活塞向右滑动,将活塞右腔的油脂经由活塞右腔孔道压出第二出油ロ,实现双点等量供油。滑阀的移动可以采用电动、液压、气动、机动等方法,以控制供油时间,供油周期,实现自动控制,此为本领域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技术不进行详细描述。活塞的移动可由位移开关或位置传感器检测,由于活塞的左、右端结构对称相等,每一次移动的位移量相等,所压出的油脂数量相等,统计活塞移动次数即可计算出供油量。实施例2 如图6所示阀体I是由上阀体和下阀体构成,实施例I中所述的滑阀腔设置在上阀体内,实施例I中所述的柱塞腔设置在下阀体内。其它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I相 同。本实施例将供油器的阀体拆分为上阀体和下阀体,减小了阀体加工的エ艺难度。组合在一起即可使用。权利要求1.阀式供油器,它包括阀体(I)、滑阀腔和柱塞腔,滑阀腔内设有滑阀(2)、柱塞腔内设有柱塞(3),其特征在于滑阀(2)将滑阀腔分成滑阀左腔和滑阀右腔,柱塞(3)将柱塞腔分成柱塞左腔和柱塞右腔,阀体(I)上开设有与滑阀腔连通的第一出油口(4)、入油口(5)、第二出油口(6)和第三出油口(7),第三出油口(7)通过滑阀左腔孔道(9)与滑阀左腔连通,第三出油口(7)通过滑阀右腔孔道(11)与滑阀右腔连通,滑阀左腔孔道(9)和滑阀右腔孔道(11)设置在阀体(I)内,滑阀左腔通过活塞左腔孔道(8 )与柱塞左腔连通,滑阀右腔通过活塞右腔孔道(10)与柱塞右腔连通,活塞左腔孔道(8)和活塞右腔孔道(10)设置在阀体(I)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阀式供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I)为整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阀式供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I)是由上阀体和下阀 体构成,所述的滑阀腔设置在上阀体内,所述的柱塞腔设置在下阀体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量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适合检测流体和半流体流量的阀式供油器。它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的滑阀腔和柱塞腔,其中滑阀将滑阀腔分成滑阀左腔和滑阀右腔,柱塞将柱塞腔分成柱塞左腔和柱塞右腔,阀体上开设有与滑阀腔连通的第一出油口、入油口、第二出油口和第三出油口,第三出油口通过滑阀左腔孔道与滑阀左腔连通,第三出油口通过滑阀右腔孔道与滑阀右腔连通,滑阀左腔通过活塞左腔孔道与柱塞左腔连通,滑阀右腔通过活塞右腔孔道与柱塞右腔连通。它计量准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适应粘度较高的流体、半流体流量的检测,满足集中润滑系统中各润滑点所需油脂流量不同的要求。文档编号F16N23/00GK202402922SQ201220007479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专利技术者于冬梅, 刘丽华, 吉宁, 解淑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生泽于冬梅刘丽华吉宁解淑倩
申请(专利权)人:解生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