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彦专利>正文

用于双力自行车的助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72426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力自行车的助力系统,它包括第一驱动轴、第一棘轮、第二驱动轴、第二棘轮、主驱齿轮、主驱齿条和连杆,所述连杆的端部铰接于主驱齿条的端部,所述主驱齿条与主驱齿轮相啮合;所述主驱齿轮安装在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之间,且与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上分别设置的齿轮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轴上套装有第一棘轮,所述第二驱动轴上套装有第二棘轮,所述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相啮合,且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相反设置;较之现有的双力自行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助力系统避开了曲柄连杆结构的死点问题,通过前后任意幅度的往复摆动即可实现助力效果,进而使双力自行车更加实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力自行车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双力自行车上的助力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自行车以健身和省力为两大发展趋势,如技术专利200820178048.I和201120130363. 9提供的双力自行车,通过增设手驱动的助力系统,提高了乘骑的效率,但是前车把前后往复摆动时,必须要往前或者往后摆到极限位置,以使曲柄连杆通过死点位置,驱使曲柄连杆做圆周旋转,进而驱动中轴驱动系统驱使自行车行迸;然而对于臂长不够的乘骑者,做到此动作有一定的难度,实用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双力自行车的助力系统。本技术为提高现有的双力自行车的实用性而设计了新型的助力系统,通过它能够提高骑乘效率,增强健身效果;本技术的助力系统避开了曲柄连杆结构的死点问题,通过前后任意幅度的往复摆动即可实现助力效果,进而使双力自行车更加实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双力自行车的助力系统,它包括第一驱动轴、第一棘轮、第二驱动轴、第二棘轮、主驱齿轮、主驱齿条和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部铰接于主驱齿条的端部,所述主驱齿条与主驱齿轮相啮合;所述主驱齿轮安装在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之间,且与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上分別设置的齿轮结构相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轴上套装有第一棘轮,所述第二驱动轴上套装有第二棘轮,所述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相啮合,且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相反设置。进ー步的,所述主驱齿轮与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之间设置为离合式的啮合关系O进ー步的,所述主驱齿轮与主驱齿条之间设置为离合式的啮合关系。进ー步的,所述第二棘轮设置为并排双齿轮结构。进ー步的,它还包括从驱齿轮,所述从驱齿轮通过轴承套装在第二驱动轴上,且其与第二棘轮的外套体相固接。进ー步的,它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压装在主驱齿条上与主驱齿轮相对的ー侧。进ー步的,它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成对设置,且相对应的安装在主驱齿条的两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有I、本技术提供的助力系统,其革新式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死点问题,骑乘效率闻;2、本技术提供的助力系统,不需要将车前把推拉至极限位置,在任意的幅度范围内进行往复推拉动作即可实现驱动效果,能够满足手臂不够长或者行动不很方便的骑、乘者,更加实用;3、本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手驱动式的双力自行车,拆装、维护都很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棘轮方向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I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I助力系统结构俯视示意图;其中1第一驱动轴,2第一棘轮,3第二驱动轴,4第二棘轮,5主驱齿轮,6主驱齿条,7连杆,8从驱齿轮,9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的本技术的结构原理,一种用于双力自行车的助力系统,它包括第一驱动轴I、第一棘轮2、第二驱动轴3、第二棘轮4、主驱齿轮5、主驱齿条6和连杆7,连杆7的一端部铰接于主驱齿条6的端部,另一端部铰接于车前把,以实现通过连杆7将车前把的前后摆动传递给主驱齿条6,使主驱齿条6做水平的前后交替的往复运动;主驱齿条6与主驱齿轮5相啮合,驱使主驱齿轮5做顺时针、逆时针的往复交替转动;主驱齿轮5安装在第一驱动轴I和第二驱动轴3之间,且与第一驱动轴I和第二驱动轴3上分别设置的齿轮结构相啮合,以实现由主驱齿轮5的往复转动驱使第一驱动轴I和第二驱动轴3进行同步且同向的往复交替的转动;第一驱动轴I上套装有第一棘轮2,第二驱动轴3上套装有第ニ棘轮4,如图2所示,第一棘轮2和第二棘轮4相啮合且相反设置(即棘轮结构设置为方向相反),第一驱动轴I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能够正驱使第一棘轮2 (即以自行车的左侧为视线方向,此时中轴链轮逆时针转动驱使自行车前行),第二驱动轴3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能够正驱使第二棘轮4,独特的棘轮结构设计,使主驱齿轮5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时,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驱动第一棘轮2始終顺时针转动、第二棘轮4始終逆时针转动,进而通过第二棘轮4的链条结构供给给中轴踏板驱动系统以逆时针方向的驱动カ;主驱齿轮5与第一驱动轴I、第二驱动轴3之间或/和主驱齿轮5与主驱齿条6之间设置为离合式的啮合关系,离合控制器安装在车把手上,防止倒车时中轴链轮的反向转动驱使主驱齿轮5转动,进而导致车前把不受操控而自动摆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I,将助力系统用于双力自行车,具体安装时,按照实施例I的结构安装助力系统;其中的主驱齿轮5的中心轴、第一驱动轴I和第二驱动轴3分别通过轴端上的轴承安装在助力系统的外盒上;在助力系统中增设定位装置9,定位装置9可以是压装在主驱齿条6上与主驱齿轮5相対的ー侧,也可以设计为成对设置,且相对应的安装在主驱齿条6的两侧,还可以如图示将两种方案同时实施,其作用是配合主驱齿条6端部铰接的连接方式,更进一歩的实现主驱齿条6前后往复运动尽量保持在水平的方向,防止其上下浮动过大而与主驱齿轮5相脱离进而失去啮合的驱动效果,上述的主驱齿条6在设计安装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非水平的安装方式,定位装置9用于将其稳定的压合在主驱齿轮5上,防止其脱离。实施例I中助力系统的传动原理如图4所示的俯视图,通过第二棘轮4的链条结构供给给中轴踏板驱动系统以稳定逆时针方向的驱动力,具体的骑乘者手驱动车前把往回拉动时,此时由连杆7驱使主驱齿条6往后(图3的右向)运动,且在定位装置9的作用下,使主驱齿条6的动作保持稳定的压合于主驱齿轮5上,此时主驱齿条6驱动与其相啮合的主驱齿轮5顺时针转动,进而使第一驱动轴I与第二驱动轴3在主驱齿轮5的带动下产生逆时针的同步旋转,其中的第二驱动轴3驱动第二棘轮4逆时针转动,第二棘轮4作为主动轮驱使第一棘轮2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棘轮2的顺时针转动和第一驱动轴I的逆时针转动都是顺着棘轮结构的非正驱动方向,因此第一棘轮2的顺时针转动和第一驱动轴I的逆时针转动互不干渉,此时,作为主动轮的第二棘轮4逆时针转动,且通过链条驱动连接自行车的中轴链轮逆时针转动,进而驱动自行车前行;当骑乘者手驱动车前把往后拉动任意幅度后,再往前推动车前把吋,由连杆7驱使主驱齿条6改为往前(图3的左向)运动,此时主驱齿条6驱动与其相啮合的主驱齿轮5逆时针转动,进而使第一驱动轴I与第二驱动轴3在主驱齿轮5的带动下改为顺时针的同步旋转,其中的第一驱动轴I 驱动第一棘轮2仍然进行顺时针转动,第一棘轮2作为主动轮驱使第二棘轮4继续逆时针转动,而第二棘轮4的逆时针转动与第二驱动轴3的顺时针转动都是顺着棘轮结构的非正驱动方向,因此第二棘轮4的逆时针转动与第二驱动轴3的顺时针转动互不干渉,此时,作为从动轮的第二棘轮4继续逆时针转动,且通过链条驱动连接自行车中轴链轮逆向转动,进而驱动自行车前行。综上,乘骑者在任意幅度内往复摆动车前把吋,通过棘轮结构的配合作用,能够使第二棘轮4持续的进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进而不需要过死点即可实现对自行车的驱动。即乘骑者往前或者往后摆动车前把的幅度不再受限,只要有前后往复的摆动,即会通过该助力系统产生一个始终逆时针(或者设计为顺时针)方向的驱动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推拉至IJ极限位置以过死点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双力自行车的实用性。另外,主驱齿轮5与主驱齿条6可以替换为普通双力自行车助力系统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
申请(专利权)人:李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