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该装配装置包括传送密封圈的送料装置,错位装置和吸取密封圈的吸嘴,所述吸嘴与气源相接,所述错位装置包括承料座和推动承料座错位运动的第二气缸,所述承料座位于所述送料装置的一端,所述吸嘴置于承料座的上方以吸取承料座上待吸取的密封圈。所述承料座的错位运动方向与送料装置的送料方向相垂直。由于该装配装置对承料座上待吸取的密封圈进行了与其他密封圈的错位运动,保证了吸嘴对密封圈吸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笔的自动化装配
,尤其涉及中芯笔密封圈的自动化装配>J-U装直。
技术介绍
在中芯笔的笔盖上,通常都设置有笔夹和固定笔头位置且防止墨水从笔头中挥发出的密封圈,如图Ia及Ib所示,为改进前传统的密封圈的结构,图2a及2b为现在广泛应 用的改进后的密封圈的结构。而现有的将笔夹和密封圈装配于笔盖上的自动化装配机中,在装配密封圈时,由直线送料器将密封圈送至承料座上,然后由吸嘴将承料座上的密封圈一个接一个地送至下一工站的承料座上,准备密封圈的装配。然而,由于直线送料器送至承料座上的密封圈是一个紧挨着一个,甚至出现一个部分叠放在另一个的上面,尤其对于如图2所示的密封圈来说,由于其底层较薄,更容易出现在承料座上相互叠压的现象,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吸嘴无法正常吸取被叠压的密封圈,进而导致装配的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新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以提高中芯笔盖装配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包括传送密封圈的送料装置和吸取密封圈的吸嘴,所述吸嘴与气源相接,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错位装置,所述错位装置包括承料座和推动承料座错位运动的第一气缸,所述承料座位于所述送料装置的一端,所述吸嘴置于承料座的上方以吸取承料座上待吸取的密封圈。其中,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带和直线送料器。所述直线送料带上设有至少一容置密封圈的凹槽。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控制吸嘴运动轨迹的第二气缸。所述吸嘴上方还设有顶杆及控制顶杆上下运动的第三气缸。所述承料座的错位运动方向与送料装置的送料方向相垂直。所述承料座上表面容置待吸取密封圈的位置处的宽度略大于一个密封圈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揭示的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其保证了吸嘴对密封圈吸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效率,同时被吸嘴吸取的密封圈在顶杆的作用下能够准确无误地释放于目的工站上,而不会粘附于吸嘴上影响吸嘴对下一个密封圈的正常吸取。附图说明图Ia及Ib是传统的密封圈的主视图及俯视图;图2a及2b是改进后的密封圈的主视图及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技术所揭示的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是中芯笔笔夹及密封圈自动化装配设备上的一部分,且该装配装置尤其适用于图2a及2b中所示的密封圈的装配。如图3、4所示,所述装配装置包括密封圈的送料装置2,密封圈的错位装置3,及吸取密封圈的吸嘴4。所述送料装置2包括送料带21及直线振动送料器22,送料带21上设有至少一排放置密封圈的凹槽23,所述错位装置3包括位于送料带21前端的承料座31和推动承料座沿图I中的X方向左右移动的第一气缸32,所述第一气缸32设于承料座31的一端。本实施例中为两排平行设置的凹槽,吸嘴4亦为两个,用以同时吸取并列于承料座31上的两个密封圈。结合图5所示,吸嘴4置于承料座31的上方,其上设有与真空气源(图未示)相接的接头41,该吸嘴4用于吸取由错位装置3错位后的置于承料座31上的待吸取密封圈,吸嘴4的运动轨迹通过第二气缸42控制实现,即第二气缸42控制吸嘴4吸取承料座31上的密封圈的上下运动和将密封圈放置到下一工站上的水平移动,以及吸嘴4的复位运动。 吸嘴4上方还设有顶杆(图未示)和推动顶杆向下运动从吸嘴4中心将吸嘴4上的密封圈顶出的第三气缸43。由送料带21传送过来的密封圈,在推送至承料座31上的放置密封圈的对应位置后,该承料座31由第一气缸32推动向图中的X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以保持与送料带21上其他密封圈错开位置一段距离,而避免其他密封圈对承料座31上待吸取的密封圈的叠压等导致吸嘴无法吸取的现象出现。装配时,首先由送料装置2将密封圈沿图3中的Y方向向承料座31传送,因承料座31上表面放置密封圈的位置处的宽度略大于一个密封圈的直径,因此一个密封圈到达承料座31上后,发出到位信号,由第一气缸32推动承料座31进行错位运动,即使承料座31沿与送料带21送料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图3中的X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以使承料座31上的密封圈与送料带21上的其他密封圈错开位置,避免其他密封圈对待吸取的密封器叠压;接下来由第二气缸控制吸嘴4向下移动将承料座31上的密封圈吸取,上移后送至下一装配工站上,此时,第三气缸43推动顶杆向下运动顶推密封圈以确保密封圈释放到位。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技术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技术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技术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技术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包括传送密封圈的送料装置和吸取密封圈的吸嘴,所述吸嘴与气源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错位装置,所述错位装置包括承料座和推动承料座错位运动的第一气缸,所述承料座位于所述送料装置的一端,所述吸嘴置于承料座的上方以吸取承料座上待吸取的密封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带和直线送料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带上设有至少一容置密封圈的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控制吸嘴运动轨迹的第二气缸。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上方还设有顶杆及控制顶杆上下运动的第三气缸。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料座的错位运动方向与送料装置的送料方向相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料座上表面容置待吸取密封圈的位置处的宽度略大于一个密封圈的直径。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一种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该装配装置包括传送密封圈的送料装置,错位装置和吸取密封圈的吸嘴,所述吸嘴与气源相接,所述错位装置包括承料座和推动承料座错位运动的第二气缸,所述承料座位于所述送料装置的一端,所述吸嘴置于承料座的上方以吸取承料座上待吸取的密封圈。所述承料座的错位运动方向与送料装置的送料方向相垂直。由于该装配装置对承料座上待吸取的密封圈进行了与其他密封圈的错位运动,保证了吸嘴对密封圈吸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效率。文档编号B43K15/02GK202399700SQ201120451078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5日专利技术者徐久宏, 王跃 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新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久宏,王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新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