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吸收塔多次喷淋的全油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2229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吸收塔多次喷淋的全油回收装置,包括烟气吸收系统,所述的烟气吸收系统包括通过风管连接在一起的风机和吸收塔,所述的连接在一起的风机和吸收塔设有若干组,且若干吸收塔依次通过配设有齿轮泵和双联过滤器的油管串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吸收塔布置,可以实现轧机和吸收塔的单对单配置,可以解决多台轧机配置一个吸收塔所不能解决的三个问题。首先,系统的处理风量可以大幅提升,满足多台大排烟量轧机的需求。其次,若单台轧机发生火灾或吸收塔维修、换填料或更换洗油时,可通过切换控制阀门实现剩余吸收塔的喷淋吸收,系统仍能正常运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带箔轧机排烟油雾回收
,尤其涉及到一种多吸收塔多次喷淋的全油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回收铝轧机油烟中轧制油的设备为铝轧机油烟全油回收装置,该装置是针对铝板、带、箔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含油烟气而设计的ー种节能、降耗、减排设备。实现降低轧制油消耗、減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设备,工作原理如下利用洗油(吸收剂)和轧制油(被吸收对象)良好的互溶性,及在相同温度和压カ下的饱和蒸汽压的差异,以洗油为吸收剂对轧机油烟中的轧制油进行吸收,再利用洗油和轧制油的镏程差对含轧制油的洗油 (富洗油也称混合油)进行解析——即将这两种油品分离,通过吸收、解吸等过程对烟气中的气、液两相油雾进行回收,从而达到轧制油回收与油雾浓度达标排放的目的,回收的轧制油可直接返入轧制油循环系统,可节约新轧制油使用量约40%以上。其エ艺流程如下吸收含油烟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穿过塔内填料,洗油(吸收剂)从塔顶导入并在填料层内建立气相、液相的反向流动接触,轧机油烟中的轧制油融入洗油(吸收剂)中。解吸含有轧制油的洗油被泵入脱气塔,脱除水蒸汽及空气后再经换热器预热,由加热器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后进入解吸塔,在真空条件下,轧制油汽化并从混合油中蒸发,气相轧制油部分从塔的中上部排出,冷却后回流于塔顶,纯净的轧制油蒸汽从塔顶排出,经冷凝器冷却为液相流入成品罐,达到一定液位后被送入到成品油箱中。解析后的液相洗油从解吸塔底部排出,然后流经换热器预降温后进入冷却器,在此冷却器中冷却到所需要的吸收温度后,被送入吸收塔的顶部,进入新ー轮的吸收。目前,国内外的全油回收装置都是单吸收塔,就是多台轧机合用一个吸收塔,单吸收塔有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第一,轧机的排烟量越来越大,单台轧机的排烟量达到120000 150000Nm3/h,若四台轧机合起来就是500000 600000NmVh,单吸收塔无法实现。第二,火灾危险性増大,几台轧机通过风管连接在一起,若一台轧机发生火灾时,如果控制系统失灵,可能会蔓延到其他轧机,扩大火灾损失。第三,吸收塔总有维修、换填料和换洗油的时候,这时候几台轧机必须全部停机。现阶段的全油回收装置洗油在吸收塔内喷淋一次后就送去再生,这时候混合油中轧制油的含量在1% 2%之间,浓度太稀,不节能。由于洗油与轧制油是互溶的,若在不影响吸收效果的情况下,洗油能够在吸收塔内多淋几次,例如3 5次,浓度达到5% 10%,这时,再送去再生,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多吸收塔多次喷淋的全油回收装置,该全油回收装置将采用多吸收塔布置,吸收油多次喷淋,能大大增强节能效果。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吸收塔多次喷淋的全油回收装置,包括烟气吸收系统、解解吸系统、成品油输出系统、洗油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的解解吸系统、成品油输出系统、洗油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所述的烟气吸收系统包括通过风管连接在一起的风机和吸收塔,所述的连接在一起的风机和吸收塔设有若干组,且吸收塔之间通过配设有齿轮泵和双联过滤器的油管串接在一起。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多吸收塔设计可以实现轧机和吸收塔的单对单配置,可以解决多台轧机配置ー个吸收塔所不能解决的三个问题。首先,系统的处理风量可以大幅提升,满足多台大排烟量轧机的需求。其次,若单台轧机发生火灾或吸收塔维修、换填料或更换洗油时,可通过切换控制阀门实现剩余吸收塔的喷淋吸收,系统仍能正常运行。多次喷淋可以提高吸收油中的轧制油浓度,同时减少了吸收油的循环流量,吸收油的循环量可按轧机中排烟风量最大的确定,由于吸收油循环量的降低,系统运行将更节能,同时也減少了设备的投资费用。附图说明图I是多吸收塔多次喷淋全油回收装置示意图。图中1-轧机A ;2_轧机B ;3_轧机C ;4_风机A ;5_风机B ;6_风机C ;7_风管;8-吸收塔A ;9-吸收塔A烟气入ロ ;10_吸收塔B ;11-吸收塔B烟气入ロ ;12_吸收塔C ;13-吸收塔C烟气入口 ; 14-吸收塔A油出口 ; 15-油管;16-齿轮泵;17-双联过滤器;18-吸收塔B油入口 ;19_吸收塔B油出口 ;20_齿轮泵;21_双联过滤器;22_吸收塔C油入口 ;23-吸收塔C油出口 ;24_齿轮泵;25双联过滤器;26-脱气塔;27-脱气塔油入口 ;28_脱气塔油出口 ;29_离心泵;30-板式换热器A ;31_板式换热器A第一入口 ;32_板式换热器A第一出口 ;33_板式换热器B ;34_板式换热器B第一入口 ;35_板式换热器B第一出口 ;36-重沸器;37_重沸器入ロ ;38_重沸器出ロ ;39_解吸塔;40_解吸塔油入ロ ;41_解吸塔油出口 ;42_离心泵;43-板式换热器A第二入口 ;44_板式换热器A第二出口 ;45_板式换热器C ;46_板式换热器C第一入口 ;47_板式换热器C第一出口 ;48_吸收塔A油入口 ;49_导热油电加热器;50_导热油电加热器出ロ ;51_导热油电加热器入ロ ;52_板式换热器B第ニ入口 ;53_板式换热器B第二出口 ;54_解吸塔油气出口 ;55_解吸塔油气出口 ;56_冷凝器A;57-冷凝器A入口 ;58_气液分离器A;59-冷凝器B;60-冷凝器B入口 ;61_气液分离器B ;62_脱气塔气体出口 ;63_回流罐油出口 ;64_回流罐油入口 ;65_成品回流罐气体出ロ ;66_成品罐;67_成品罐油入口 ;68_回流罐;69_齿轮泵;70_解吸塔回流油入口 ;71_成品罐油出口 ;72_齿轮泵;73_成品油箱;74_真空泵组;75_真空管道;76_板式换热器C第ニ入口 ;77_板式换热器C第二出口 ;78_冷却水进水;79_冷却水回水;80_冷却水管道;81-气液分离器A气体出ロ ;82_气液分离器B气体出ロ ;83_冷凝器A冷却水入ロ ;84_冷凝器A冷却水出ロ ;85_冷凝器B冷却水入ロ ;86_冷凝器B冷却水出ロ。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以三台轧机以及相应的设置三个风机和三座吸收塔为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多吸收塔多次喷淋的全油回收装置,包括烟气吸收系统、解吸系统、成品油输出系统、洗油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的烟气吸收系统包括通过风管连接在一起的风机和吸收塔,轧机A轧制过程产生的含油烟气经风机A 4通过风管7与吸收塔A 8的下部烟气入口 9联接;轧机B 2轧制过程产生的含油烟气经风机B 5通过风 管7与吸收塔B 10的下部烟气入口 11联接;轧机C 3轧制过程产生的含油烟气经风机C 6通过风管7与吸收塔C 12的下部烟气入口 13联接;吸收塔A 8底部的油出口 14通过油管道15经齿轮泵16与双联过滤器17的入口联接,其下端出口再通过油管道(15)与吸收塔B 10上方的油入口 18联接;吸收塔B 10底部的油出口 19通过油管道15经齿轮泵20与双联过滤器21的入口联接,其下端出口再通过油管道15与吸收塔C 12上方的油入口 22联接;吸收塔C 12底部油出口 23通过油管道15经齿轮泵24与双联过滤器25入口联接,其下端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孙兵周刚黄智勇卫东锋李军别立波管永亮陈明潘博马军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