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9715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包括成对分布的气囊,每对所述气囊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每对所述气囊与所述钢管可拆卸地连接以支撑所述钢管的浮动;所述气囊包括囊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囊体两端的充气部件和拉环,以及固定所述钢管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囊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采用气囊提供钢管水上运输的浮力,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在每根钢管的两端设置封堵法兰为钢管提供浮力的形式,无需加工规格繁多的封堵法兰,降低了特高压钢管塔的输送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カ设备运输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
技术介绍
在电カ输送
中,为了減少在输送过程中电能的损耗,一般采用高压输电。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特高压输电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已经成为电カ输送的主流。特高压输电输送都是在10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等级进行电能输送,特高压输电 是在超高压输电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其目的仍然是继续提高输电能力,实现大功率的中、远距离的电カ输送,以及实现远距离的电力系统互联,建成联合电力系统。在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中,特高压钢管塔是特高压输电线路远距离输电的架线设备。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运输现场大多是农田、湿地、河网地带,这些地理环境中水田密布且地表土层大多是灌淤土,土质较疏松、排水条件较差,而且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即组成特高压钢管塔的塔材)本身重量极大(单根钢管长度最长可达到近9米,重量达4吨多),造成施工器具以及塔材运输困难,如果运输过程中遇到河流更加难以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水上运输的前提是提供钢管的浮力,提供浮力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方式的是将钢管端头采用法兰封堵,増大钢管的排水体积以提供钢管的浮力。上述采用在钢管的端头设置封堵法兰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能力,但是由于特高压钢管塔中的钢管规格较多(一般的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规格达到27种),那么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对上述不同规格的钢管设置不同规格的封堵法兰,最終导致需要加工的封堵法兰的规格比较多、加工量较大,増加了特高压钢管塔输送的成本。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实现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输送的设备,以降低特高压钢管塔输送的成本,是目前本
的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降低了特高压钢管塔输送的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包括成对分布的气囊,每对所述气囊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每对所述气囊与所述钢管可拆卸地连接以支撑所述钢管的浮动;所述气囊包括囊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囊体两端的充气部件和拉环,以及固定所述钢管的连接件。优选的,上述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中,所述充气部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充气阀、三通连接管和与所述囊体连通的连接软管,所述三通连接管上设置有压カ表。优 选的,上述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中,所述囊体的支撑段为圆柱状结构,且两端均为圆锥端。优选的,上述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中,所述气囊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防磨层;每对所述气囊相背离的侧面上均设置有牵弓I带,且其两端均设置有牵弓I环。优选的,上述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中,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每对所述气囊相背离的外侧的系带,所述钢管与所述气囊的轴线相平行,相互配合的所述系带相连以实现所述气囊与所述钢管固定连接。优选的,上述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中,所述系带为编织帯,且相互配合的系带之间通过卸扣相连。优选的,上述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中,每对所述气囊相背离的外侧均设置有系带,每对所述气囊之间通过所述系带固定相连,所述钢管的轴线与所述气囊的轴线垂直,所述连接件为两端分别与系带相连实现所述气囊与所述钢管固定连接的绳索。优选的,上述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中,所述连接件为抱箍,其包括能够相互配合,固定所述钢管的上半片和下半片,所述钢管与所述气囊的轴线相平行;所述下半片包括相互铰接,井分别扣设在位于同一对内的两个所述气囊顶部,并与其表面贴合的左圆弧连接段和右圆弧连接段。优选的,上述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中,所述左圆弧连接段和右圆弧连接段的铰接处设置有支撑所述钢管的钢管支座;所述左圆弧连接段和右圆弧连接段相互背离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囊体的轴线所在的水平面以下;所述左圆弧连接段和右圆弧连接段相互背离的一端均设置有牵引件。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中,包括成对分布的气囊,每对所述气囊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每对所述气囊与所述钢管可拆卸地连接以支撑所述钢管的浮动;所述气囊包括囊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囊体两端的充气部件和拉环,以及固定所述钢管的连接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出,本技术提供的气囊组件在对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运输过程中,每对气囊之间固定连接,钢管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气囊组件上实现其浮动,通过牵引拉环实现对气囊组件在水上的移动进而实现对钢管的运输。本技术提供的气囊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采用气囊提供钢管水上运输的浮力,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在每根钢管的两端设置封堵法兰为钢管提供浮力的形式,无需加工规格繁多的封堵法兰,降低了特高压钢管塔的输送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两对气囊与钢管纵向固定实现对钢管运输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ー对气囊与钢管纵向固定实现对钢管运输的结构不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中气囊的ー种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对气囊与钢管横向固定实现对钢管运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每对气囊之间连接的ー种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中气囊的另ー种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采用图9中的气囊组成的每对气囊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降低了特高压钢管塔输送的成本。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參考附图1、2、3和4,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两对气囊与钢管纵向固定实现对钢管运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用ー对气囊与钢管纵向固定实现对钢管运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中气囊的ー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ー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包括两对气囊1,每对气囊I之间相互固定相连组成支撑钢管2在水上浮动的运输支撑件,钢管2与每对气囊I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实现钢管2的装卸。每组中的气囊I均包括囊体11、分别设置在所述囊体11两端的充气部件13和拉环12,囊体11作为钢管2的水上运输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分布的气囊,每对所述气囊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每对所述气囊与所述钢管可拆卸地连接以支撑所述钢管的浮动;所述气囊包括囊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囊体两端的充气部件和拉环,以及固定所述钢管的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部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充气阀、三通连接管和与所述囊体连通的连接软管,所述三通连接管上设置有压カ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的支撑段为圆柱状结构,且两端均为圆锥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防磨层; 每对所述气囊相背离的侧面上均设置有牵引带,且其两端均设置有牵引环。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水上运输特高压钢管塔的钢管的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每对所述气囊相背离的外侧的系带,所述钢管与所述气囊的轴线相平行,相互配合的所述系带相连以实现所述气囊与所述钢管固定连接。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苏秀成张亚鹏薛慧君丁宗保黄成云侯镭朱冠旻王小松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