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模具固定板导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907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层模具固定板导正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中的上层模具固定板和下层模具固定板,上、下层模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与上、下层模具固定板一起构成具有三层压模空间的中层一模固定板和中层二模固定板,机架两侧安装有带有第一限位固定块和第二限位固定块的导正吊装连结杆,中层一模和中层二模固定板的两侧面分别安装有与导正吊装连结杆滑动穿套的中层一模连接板和中层二模连接板,且中层一模和中层二模连接板分别下止退与第一和第二限位固定块止退定位相配合,下层模具固定板能依次推动中层二模固定板和中层一模固定板沿导正吊装连结杆平稳滑动与上层模具固定板一起施压完成多层压模空间内模具的精确合模动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橡胶硫化机
,尤其是支柱型的多层模具固定且无进出模机构的导正机构,具体地说是多层模具固定板导正机构。技术背景 传统的支柱型多层模具固定机构,其结构多为比较复杂,中间的模具固定板做的比上下两层要宽,凸出一块用来安装固定用,即在中间两块模具固定板上各安装四根吊装杆,第一层安装在顶座上,第二层安装在顶座的吊杆上,第三层安装在第二层上面。此设计的弊端一是因结构复杂造成安装比较麻烦,浪费钢材;其二是机器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第二层和第三层模具固定板会晃动,使合模不够精确;其三就是这种设计局限在盘面比较大的机器上,难以适应小型盘面的多层加热板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能适合小盘面小吨位、且安装精准度高、结构合理的一种多层模具固定板导正机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层模具固定板导正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内顶部的上层模具固定板和能在机架内上下移动的下层模具固定板,上层模具固定板和下层模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与上层模具固定板和下层模具固定板相配合一起构成具有三层压模空间的中层一模固定板和中层二模固定板,机架顶部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带有第一限位固定块和第二限位固定块的导正吊装连结杆,中层一模固定板和中层二模固定板的两侧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与导正吊装连结杆滑动穿套的中层一模连接板和中层二模连接板,且中层一模连接板和中层二模连接板分别下止退与第一限位固定块和第二限位固定块止退定位相配合,下层模具固定板能依次推动中层二模固定板和中层一模固定板沿导正吊装连结杆平稳滑动与上层模具固定板一起施压完成多层压模空间内模具的精确合模动作。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中层一模连接板和中层二模连接板为具有相同外形几何尺寸的“凹”字形连接板,且每一中层一模连接板和每一中层二模连接板的对称内凹弧形角中均配装有耐磨的弧形铜衬套,中层一模连接板和中层二模连接板采用螺栓分别与中层一模固定板和中层二模固定板固定相连接。上述的中层一模连接板和中层二模连接板的板面上分别制有与导正吊装连结杆滑动穿套的中层一模滑孔和中层二模滑孔,中层一模滑孔的直径小于第一限位固定块的直径,中层二模滑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固定块的直径并小于第二限位固定块的直径,且中层一模连接板和中层一模固定板以及中层二模连接板和中层二模固定板的连接面上均安装有能起稳定平衡作用的平行键。上述的机架包括由四根立柱支撑相连的顶座和底座构成,上层模具固定板固定在顶座的下表面,导正吊装连结杆两两一组成对吊装在顶座的两侧边,中层一模连接板和中层二模连接板上配装的每一弧形铜衬套均与其相应位置的立柱导向滑动相帖配。上述的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主油缸,主油缸活塞杆的顶端连接有由四根立柱导向滑动的中座,下层模具固定板固定在中座上并同中座一起随主油缸活塞杆上下移动。上述的中层一模固定板、中层二模固定板和上层模具固定板以及下层模具固定板均具有相同的长宽尺寸;第一限位固定块和第二限位固定块采用焊接方式焊接在硬铬杆材质的导正吊装连结杆上,并且焊接处车削有加强焊接牢固性的齿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中层一模固定板和中层二模固定板均安装有连接板,通过连接板与导正吊装连结杆滑动安装,两个中层模具固定板共享一组导正吊装连结 杆,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合理,采用独立分块且又具有内凹设计的连接板既节省了材料又方便了安装,减少了传统技术中层模具固定板一体设计笨重大的缺陷,使中层模具固定板滑动更加平顺,能保证机器在上升过程中合模的准确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合模精准,制造成本低,特别适于小盘面小吨位多层模具加热板使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中层一模固定板A-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中层二模固定板B-B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I至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机架100、压模空间D、平行键K、立柱11、顶座12、底座13、上层模具固定板2、下层模具固定板3、中层一模固定板4、中层一模连接板41、中层一模滑孔41a、中层二模固定板5、中层二模连接板51、中层二模滑孔51a、导正吊装连结杆6、第一限位固定块61、第二限位固定块62、弧形铜衬套7、主油缸8、中座9。如图I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多层模具固定板导正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100内顶部的上层模具固定板2和能在机架100内上下移动的下层模具固定板3,其中在上层模具固定板2和下层模具固定板3之间设置有与上层模具固定板2和下层模具固定板3相配合一起构成具有三层压模空间D的中层一模固定板4和中层二模固定板5,机架100顶部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带有第一限位固定块61和第二限位固定块62的导正吊装连结杆6,中层一模固定板4和中层二模固定板5的两侧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与导正吊装连结杆6滑动穿套的中层一模连接板41和中层二模连接板51,且中层一模连接板41和中层二模连接板51分别下止退与第一限位固定块61和第二限位固定块62止退定位相配合,下层模具固定板3能依次推动中层二模固定板5和中层一模固定板4沿导正吊装连结杆6平稳滑动与上层模具固定板2 —起施压完成多层压模空间内模具的精确合模动作。本技术在机架100两侧共安装四个导正吊装连结杆6,中层一模固定板4和中层二模固定板5共享四个导正吊装连结杆6,保证了两中层模具固定板在上升滑动过程中的平稳性,两中层模具固定板采用连接板连接的方式与导正吊装连结杆6滑动套装,相比传统一体设计的中层模具固定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节省材料成本的特点,增强了两中层模具固定板运行的稳定性,减少了晃动,使合模的精度大幅提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制造成本更低,特别适于小盘面、小吨位具有多层结构模具加热板中应用。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中层一模连接板41和中层二模连接板51为具有相同外形几何尺寸的“凹”字形连接板,且每一中层一模连接板41和每一中层二模连接板51的对称内凹弧形角中均配装有耐磨的弧形铜衬套7,中层一模连接板41和中层二模连接板51采用螺栓分别与中层一模固定板4和中层二模固定板5固定相连接。为了方便连接安装和节约材料成本,连接板与中层模具固定 板的连接面相对的另一面,制有内凹的螺栓安装缺口,每个连接板与中层模具固定板均采用三个螺栓固定相连,以增强连接的牢固性。本技术的中层一模连接板41和中层二模连接板51的板面上分别制有与导正吊装连结杆6滑动穿套的中层一模滑孔41a和中层二模滑孔51a,中层一模滑孔41a的直径小于第一限位固定块61的直径,中层二模滑孔51a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固定块61的直径并小于第二限位固定块62的直径,且中层一模连接板41和中层一模固定板4以及中层二模连接板51和中层二模固定板5的连接面上均安装有能起稳定平衡作用的平行键K。从图3、图4中可以看出,中层一模连接板41和中层二模连接板51的几何形状是一样的,中层一模连接板41和中层二模连接板51各制有四个与导正吊装连结杆6配合的滑孔,所不同的是中层二模滑孔51a要比中层一模滑孔41a大,中层二模滑孔51a加大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桢堂
申请(专利权)人:东毓宁波油压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