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包括下模板(1)、连接板(2)、凹模垫(3)、凹模(4)、模芯(5)、上模板(10)及凸模(11),连接板(2)连接于下模板(1)的上端面,凹模垫(3)设置在连接板(2)的上端面,凹模(4)设置在凹模垫(3)的上端面且与凹模垫(3)构成有型腔,模芯(5)位于型腔内且固定在凹模垫(3)上,型腔的上端开口,凸模(11)连接于上模板(10)的下端面,且凸模(11)下端与型腔上端开口位置对应、大小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工件成形生成圆锚圈锻件时,操作方便,且能提高成品率、节省资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形模具,具体是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技术背景 为了加强闻速铁路、闻速公路及桥梁的结构,在闻速铁路、闻速公路及桥梁的预应力系统中常常通过圆锚圈对钢绞线进行固定。圆锚圈孔多且深,目前热锻圆锚圈均采用胎模锻出实心锻件,再通过锥钻花或锥铰刀在实心锻件上钻孔得到具有内孔的圆锚圈,采用现有方法加工圆锚圈,加工难度大,成品率低,从而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加工圆锚圈时操作方便、节省资源,且能提高成品率的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包括下模板、连接板、凹模垫、凹模、模芯、上模板及凸模,所述连接板连接于下模板的上端面,所述凹模垫设置在连接板的上端面,凹模设置在凹模垫的上端面且与凹模垫构成有型腔,所述模芯位于型腔内且固定在凹模垫上,所述型腔的上端开口,所述凸模连接于上模板的下端面,且凸模下端与型腔上端开口位置对应、大小匹配。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连接有应力圈,所述凹模垫和凹模均嵌入在应力圈内。本技术在应力圈的作用下,可对凹模垫和凹模进行限位。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连接有模座,所述应力圈嵌入模座内且与模座连接。本技术设置模座,如此,便于应力圈的固定,且能加强连接板与应力圈之间的连接。所述下模板上端面连接有镦粗下模,所述上模板下端面连接有与镦粗下模位置对应的镦粗上模。本技术设置有镦粗下模和镦粗上模,如此,本技术可在车床的辅助作用下对毛坯工件进行初步的镦粗处理。所述镦粗下模与下模板之间设置有镦粗下模垫。本技术通过镦粗下模垫可缓冲镦粗下模与下模板之间的作用力,避免镦粗下模垫和下模板因碰撞强烈而损坏。所述凸模外壁套设有凸模套,所述凸模套连接于上模板的下端面。本技术可通过凸模套对凸模进行限位和保护,从而避免凸模出现较大的偏移或凸模侧壁受到外界碰撞而损坏。所述凸模套构成有两端开口分别位于凸模套内外两侧壁的通水流道,且凸模套外侧壁连接有接通该通水流道的水管接头。本技术设置水管接头的目的是便于外接冷却系统,冷却系统输出的冷却液可通过水管接头、通水流道进入型腔内,从而对凸模、凹模及凹模垫进行冷却。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还包括下顶杆及连接于下顶杆上端的上顶杆,所述上顶杆的上端穿过下模板及凹模垫。本技术应用时在摩擦压力机上进行,加热到适当温度的工件放置在型腔内,凸模下压工件并进入凹模内,工件成形,然后再使凸模脱离凹模,由下顶杆带动上顶杆将工件顶出,工件顶出后再将凸模嵌入凹模内,然后由冷却系统通过水管接头输入冷却液对凸模、凹模进行冷却。本技术主要用于12孔以内的圆锚圈类锻件的生产,优选用于9孔圆锚圈的锻造生产,当锻造不同孔的圆锚圈时,需根据具体锻造的圆锚圈的尺寸选择具体凸模和凹模的尺寸,还需根据具体锻造圆锚圈孔的数量对凹模垫进行更换并选择模芯的数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下模板、连接板、凹模垫、凹模、模芯、上模板及凸模,凹模与凹模垫构成有型腔,模芯位于型腔内且固定在凹模垫上,型腔的上端开口,凸模连接于上模板的下端面,且凸模下端与型腔上端开口位置对应、大小匹配,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本技术在工作时只需将预热的工件放置在型腔内,并通过凸模下压工件使工件成形,操作方便,能避免钻孔所存在的加工难度大和成品率低等缺陷,节省资源。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下模板,2、连接板,3、凹模垫,4、凹模,5、模芯,6、应力圈,7、下顶杆,8、上顶杆,9、模座,10、上模板,11、凸模,12、凸模套,13、镦粗上模,14、镦粗下模,15、镦粗下模垫,16、水管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I所示,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包括下模板I、连接板2、凹模垫3、凹模4、模芯5、应力圈6、下顶杆7、上顶杆8、模座9、上模板10及凸模11,其中,连接板2连接于下模板I的上端面,凹模垫3设置在连接板2的上端面,凹模4设置在凹模垫3的上端面且与凹模垫3构成有型腔,模芯5位于型腔内且固定在凹模垫3上,型腔上端开口,凸模11连接于上模板10的下端面,且凸模11下端与型腔上端开口位置对应、大小匹配。应力圈6和模座9均连接于连接板2的上端面,凹模垫3和凹模4均嵌入在应力圈6内,应力圈6嵌入模座9内且与模座9连接。上顶杆8连接于下顶杆7上端,上顶杆8的上端穿过下模板I及凹模垫3,如此,便于通过上顶杆将成形后的工件顶出。下模板I上端面连接有镦粗下模14,镦粗下模14与下模板10之间设置有镦粗下模垫15,镦粗下模垫15采用具有弹性的软垫构成,上模板10下端面连接有与镦粗下模14位置对应的镦粗上模13。凸模11外壁套设有凸模套12,凸模套12连接于上模板10的下端面,凸模套12构成有两端开口分别位于凸模套12内外两侧壁的通水流道,且凸模套12外侧壁连接有接通该通水流道的水管接头16,水管接头16外接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中冷却液可采用石墨与水进行配比得到的石墨溶液。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I)、连接板(2)、凹模垫(3)、凹模(4)、模芯(5)、上模板(10)及凸模(11),所述连接板(2)连接于下模板(I)的上端面,所述凹模垫(3)设置在连接板(2)的上端面,凹模(4)设置在凹模垫(3)的上端面且与凹模垫(3)构成有型腔,所述模芯(5)位于型腔内且固定在凹模垫(3)上,所述型腔的上端开口,所述凸模(11)连接于上模板(10)的下端面,且凸模(11)下端与型腔上端开口位置对应、大小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面连接有应力圈(6),所述凹模垫(3)和凹模(4)均嵌入在应力圈(6)内。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面连接有模座(9 ),所述应力圈(6 )嵌入模座(9 )内且与模座(9 )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I)上端面连接有镦粗下模(14),所述上模板(10)下端面连接有与镦粗下模(14)位置对应的镦粗上模(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镦粗下模(14)与下模板(10)之间设置有镦粗下模垫(15)。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11)外壁套设有凸模套(12),所述凸模套(12)连接于上模板(10)的下端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套(12)构成有两端开口分别位于凸模套(12)内外两侧壁的通水流道,且凸模套(12)外侧壁连接有接通该通水流道的水管接头(16)。8.根据权利要求I 7所述的任一种圆锚圈热锻闭式正挤压热锻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顶杆(7)及连接于下顶杆(7)上端的上顶杆(8),所述上顶杆(8)的上端穿过下模板(I)及凹模垫(3)。专利摘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基平,冯克敏,王涛,张有朋,李世宽,廖茂,董兴明,潘峰,文义敏,罗园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新筑精坯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